专栏名称: 鲁柏祥博士
企业让企业家去经营,让我来帮助企业家好梦成真——鲁柏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第一次看到这么说话的 ... ·  3 天前  
VOCs前沿  ·  蛇年开工大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鲁柏祥博士

方太“五个一文化”

鲁柏祥博士  · 公众号  ·  · 2019-01-21 10:19

正文

方太企业有创新观(创新的源泉是仁爱,创新的原则是有度,创新的目标是幸福), 家庭幸福观 及两个幸福方法:幸福五句话和“五个一”幸福法 立一个志、读一本经、改一个过、行一次孝、日行一善

五个一”是方太十年文化建设的重大成果,已成为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五个一”源自儒释道等中华文化。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阳明子曰:“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了凡四训》云:“立命、改过、积善、谦德”;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六祖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把这些圣贤的教诲综合起来,进行创造性转化,就形成了“五个一”。所以,“五个一”不是方太的发明,而是圣贤智慧的现代转化版。


“五个一”具有极广泛的适用性,适合不同人的修炼,也适合不同层次的修炼;既适合刚入门者的修炼,也适合高层次者的修炼;既可用于成人,也可用于成事;既可用于工作,也可用于家庭。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立一个志”。 可分成三个部分:成人之志、成事之志、健身之志。


成人之志 ,就是立志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没有追求,碌碌无为”的人是庸人,其特点是人生没有目标和追求,心无戒规,随波逐流,无有归依,无所作为。这当然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我们立志的目标是以下五种人:依次为士人、能人、君子、贤人、圣人。“脚踏实地,忠于职责”的人是士人,其特点是人生已有一定的志向,行为也有一定的操守,意识、语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遵循事理;“德才兼备,志存高远”的人是能人,其特点是人生有较为远大的目标,有超越士人的品德,有出众的才干,事业上已展现一定的潜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是君子,其特点是忠信而不怨人,仁义而不自夸,智慧而不自是,坚守道义,永不止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的人是贤人,其特点是心中时常装着他人、国家乃至人类,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品质,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国家;“无我利他,化育天下”的人是圣人,其特点是已觉悟自身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达到无我的境界,通权达变,无有定法,穷通万事万物,顺应自然规律,广布大道,利益天下,提升天下人的心灵品质,开发天下人的心灵宝藏。方太人的最低志向应当是士人,而方太干部、党员、代表的最低志向应当是君子。


成事之志 ,一般就事业工作而言,也可以包含家事。可以选择对自己、对部门、对公司或对家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或者是自己年度目标的总体达成率。一个人要真正成就,离不开智慧和福德,也就是内圣和外王、立德和立功、成人和成事,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成事之志要符合“利他”的要求,而且要与成人之志在层级上相一致。


健身之志 ,一般就功法锻炼、饮食起居而言。锻炼难在坚持,所以单列一志。锻炼方法,提倡慢跑、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以及太极、站桩、瑜伽、静坐、八段锦、312健身法、幸福健身法、大道九功等养生功法。俗话说:病从口入。现代人需要管住自己的嘴,比如吃七八分饱、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不以饮料代替水、水果和喝水的量因人而异等。睡眠能有效修复身体,所以睡眠要够、质量要好;早睡早起、适当午休;平时劳逸结合;夜班同仁要注意倒时差并充足睡眠。



“读一本经” “读”是指“诵读”和“阅读”,“诵读”即是直接读诵经典原文,每天15分钟到60分钟;“阅读”可选择公认较好的注解本,边阅读边理解,每天30分钟到两小时;“经”是指经典,可以是“1+1”,即一本中华文化经典加一本专业类经典。文化经典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也可以按照某种顺序依次学习,如《弟子规》、《大学》、《论语》、《了凡四训》、《孟子》、《中庸》、《传习录》、《道德经》、《六祖坛经》等;专业类经典可以是财经管理类、科学技术类等,可以找比较公认的经典好书。


“改一个过”。 以前我们介绍了《了凡四训》三个改过法:事上改、理上改、心上改。也介绍了《大学》改过法,包含四种过:错误的知见、不好的意念、不良的情绪、偏私的行为。今天再介绍一下按“心-道-德-事”四部曲的改过法: 最低层次是改事上的过。 如酗酒、赌博、有外遇、沉迷游戏、工作失误、业绩不佳、脾气暴躁、夫妻不睦、婆媳不和、养子不教、错知错见,等等,但事上之过,实在太多,还可以写出一长串,令人望而却步。而且,今天改了一过,又会冒出新过,甚至昨天已改的过重新又发,真是改不胜改; 所以我们可以提高一层去改德上的过。 因为德是事的根源,事是德的结果,德上一改,事上自然就改。德上的过包括缺乏爱心、缺乏智慧、缺乏胸怀、缺乏勇气、缺乏能量、缺乏诚信、缺乏廉耻、缺乏自律、缺乏反省、缺乏奋斗、缺乏能力,等等。然而,德上之过,还是很多,同样存在改了这个、又冒出那个的问题,而且一种德的修炼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效率偏低; 所以我们可以再提高一层去改道上的过。 因为道是德的根本,德是道的体现。道上一改,德上自然就改。道是人的格局和境界。简单讲,道上的过,就是格局太小,境界太低。所以,改道上之过,关键在于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按照格局境界的小大低高,可依次分为庸人之道、士人之道、能人之道、君子之道、贤人之道、圣人之道。假如我现在的格局境界相当于一个能人,我立志成为一个君子,其实就是要改掉能人之道与君子之道之间在格局境界上的差距。看起来这个比改德上之过简单多了,但可能还是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毕竟自古以来求道之人多如牛毛,而得道之人凤毛麟角,可见求道之路也充满了艰难; 所以,我们可以再提高一层直接从源头上去改心上的过。 因为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心的呈现。心上一改,道上自然就改,德上、事上也自然就改。心上之过关键有两个:不明和贪欲。对治不明,用明心功夫,即是要持久深入地明白和体证人生的重大秘密、重大真理、重大战略和重大价值;对治贪欲,用净心功夫,即是在起心动念处净化心灵,具体包含“观照、反省、引导”三个环节。如此既简单又明了,我们可以直接在心上下功夫,心上成就了,道上的成就事半功倍,德上的成就水到渠成,事上的成就心想事成。


“行一次孝”。 行孝,从小孝到大孝至少也可以分成四个层次:养父母身、顺父母意、敬父母心、立父母命。 第一层次的孝是养父母身。 父母孕育了我们的生命,再辛辛苦苦数十年把我们养大成人,可谓恩重如山。如今我们成家立业了,而父母却老了,身体也差了。该是我们报答的时候了。保证父母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照料父母的身体和健康,这是最起码的报答; 第二层次的孝是顺父母意。 也就是满足父母除基本吃住之外的合理需求。人除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外,还有安全需求、情感需求等,只要是合理的需求,子女就应该顺其意,尽量加以满足; 第三层次的孝是敬父母心。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女对父母如果没有恭敬之心,跟养犬马宠物又有什么分别呢?所以,敬父母心是孝之为孝的关键; 最高层次的孝是立父母命。 老年人会普遍面临寂寞无聊、疾病缠身、伴侣离世、对死亡心存恐惧的痛苦,如何最大限度减轻父母这些方面的痛苦?首先要立己命,笃实践行五个一,立身行道。然后要立父母命。为生民立命,当先立父母之命、立亲人之命。如可以想办法引导父母学习《了凡四训》以及“生死观”等中华文化,制订五个一目标计划并认真践行,不断积累福报,立命改命,让父母的晚年充满意义和幸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