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三点一弯钩
(sandianyiwangou)
,转载已获授权。
《延禧攻略》即将进入尾声,在这部剧中,最有感慨的莫过于富察皇后,自杀前对皇上嘶喊的那一句:
我容音一生没有做过一件坏事,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接连失去两个儿子的富察皇后,悲伤绝望,最后选择从城墙跳下,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赴死之前,赤脚踏阶梯,一步一步,总结了自己生前五宗错:
1.生在富察家,天性不爱拘束,偏偏嫁入皇室;
2.嫁入皇室后,从了体统规矩,却还留恋过去,大梦不醒;
3.失了自己,做了牵线木偶,贪恋儿女情长,期望得到皇上的爱;
4.生了永琏永琮,无力保护,以至痛失爱子、枉为人母;
5.天下无情,礼教森严不可逾越,幻想君王有情,不知人心险恶。
富察皇后这个诸人心中的白月光,却凋落成泥,纵身一跃的背影,似乎在告诉我们:
做个好人,是赢不了你想要的人生的
。
压抑,是人生最大的毒瘤
剧中的富察皇后温柔克制、贤良淑德,六宫典范,别人惹我不吭声,有什么微微一笑。
直到她失去自己儿子永琮的那一刻,才真正爆发,声嘶力竭,失魂落魄,声声泣血,她充满绝望地问皇上:
自从册封那日起,我就侍奉太后,尊重皇上、善待妃嫔,处事谨慎,我怕行差踏错,怕被天下人指责;
我贤良淑德,怕被皇上厌弃,我不怨、我不妒,我也不恨。
我替皇上护好妃嫔,我甚至把她们的孩子,当成我自己的孩子,可是皇上,我得到了什么?
我一生没有做过一件坏事,可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向来温良恭谨的富察皇后,终于再也没有办法去维持“体面”,情感爆裂:
以前的她
,不恨不妒,像一个完美的神一样的存在;
此刻的她
,充满愤怒怨恨,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了。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作“
人格面具
”,即为了迎合外界的主流价值观,展现出来不符合自己特质的自我,我们也习惯称之为“假自我”。
譬如你本身很内向,不爱说话、不喜社交,但在聚会中,为了不冷场,总是努力表现出自己外向的一面:
发表看法、讲个段子,大家哈哈一笑,调动所有能量在现场手足舞蹈,别人是欢乐了,你却很疲备。
回到家之后,只觉得精疲力尽,一句话都不想说,这样的聚会也不想再参加。
但到下一次,担心被说不合群,又会重新戴上假面去英勇奋战。
每一次聚会,就像打了一场不属于自己的仗。身累,心更累。
当一个人用“假自我”示人的时候,TA所有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情绪、真实的自我都会被压抑在人格面具之下。
就好像富察皇后痛失大阿哥的时候,她会不痛吗?她会不难过吗?她会不恨吗?
肯定会的,但她为了维护看上去完美的皇后形象,她痛了不说,恨了也不表达,把这些所有的感受都压抑、隐藏起来。
精神分析认为,一个人被压抑的部分,会通过潜意识的方式更深层地影响一个人。
对于富察皇后来说,她压抑的这些情绪,最终都通过躯体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她终日都病恹恹的。
压抑,实际上是一种对内的自我攻击,本来都该向外的刀叉剑戟,你全部都朝向了自己,外在看起来安然无虞,内里却早已鲜血淋漓。
不敢愤怒的人,注定没有力量
剧中的富察皇后特别偏爱魏璎珞,她说自己从魏璎珞的身上看见了一部分自己:无拘无束的自己。
可能,富察皇后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她也看见了期待中的自己:敢于愤怒的、以牙还牙、以毒攻毒、充满了力量的自己。
魏璎珞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愤怒,她素来都是别人欺己一分,我还别人十丈,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别人:我,魏璎珞,是不好惹的。
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在后来实现为皇后复仇。
在这样的对比中,皇后成了那个被照顾的孩子。
究其原因,是因为皇后的善良是没有边界的,而维护这个边界的,就是愤怒。
(相关文章:你的情绪在对你说:“请看见我”)
愤怒是拥有巨大的力量的,试着想一下:
假以时日,你的生活会是如何?
没错,这样的你,在别人的眼里一定是善良的、替他人着想的、温润如玉的。
可是,你会开心吗?
不会。
就想富察皇后一样,你内心会委屈、会难过,诸多负面情绪填进再填进、压缩再压缩到心房。
扛着一堆本不该你来扛的责任,直到再也扛不动,要么爆发,要么灭亡。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
界限不清
”。
而捍卫界限的,是愤怒。
这里的愤怒,不是说一定要和别人大吵大闹,它可以表现为拒绝、不认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等等。
如果富察皇后在第一次痛失爱子之后,能够当机立断用愤怒来维护自身边界,对陷害之人痛快报复,还有人敢在她生次子的时候,轻易陷害?
皇后之所以丧失愤怒的力量,是因为她被皇室体统、社会身份所捆绑,她需要获得皇上的认同、妃嫔的认同、大清子民的认同。
而她唯一没有在乎的是自己的认同。
所以,在她第二次痛失爱子的时候,她痛哭发疯,皇上告诉她要注意自己是谁的时候,她苦笑反问:
皇上,你说我到底谁?
从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到向外界讨好以获认同,富察皇后这一生,活着,丢失了自己,死去,才找回了自己。
要做个不好惹的人,才能活成自己
富察皇后一生都是个好人,但也恰恰因为是个好人,考虑别人过多,在意自我过少,终命丧城墙下。
一个人想要活成自己,仅有善良是不够的,还要活得不好惹一些,带点锋芒。
而这个“不好惹”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不压抑
习惯自我压抑的人,本质上来说都是自我接纳程度不够高的结果。
我们害怕真实的自我呈现,怕被外界嘲笑、质疑、不接纳,所以我们拼命压抑真实的自我。
用一个看上去集懂事、乖巧、勇敢、独立等众多美好品质于一身的假我来和这个世界相迎合。
但假的终究是假的,它注定不堪一击。
我胆小、吝啬、脾气差,又有什么关系?我也有勇敢、温柔、知承担的时候,不是吗?
谁可以一生只向光明,而不见阴影。
我们每个人都有糟糕的一面,但它不代表全部的自己,即使糟糕,那也只是我的一部分。
不要压抑真实的自我,你释放的真实越多,能量也才越多,生命的张力也越开阔。
活得不好惹的第一句箴言是:老子就这样,爱喜不喜。
2. 不认同
富察皇后在皇宫中丧失自我,是因为她认同了皇室规则,认同了紫禁城的社会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