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金瓶梅》吗?
当年毛泽东问身边的高级干部,他们默默摇头。
这部明代小说,总是活在你我耳畔,却很少被大家真正阅读,只能任由人说是黄书、淫书、禁书。
但要知道,《金瓶梅》曾享“天下第一奇书”的盛誉。世界文学界对它的评价甚至
比四大名著还高
!
一开始,人们出于对性的好奇而偷偷开卷,没想到一口气读下来,生理上的兴奋早已抛于脑后,难忘的只有心理上的震撼:
这书面子上是淫艳糜烂的
文字春宫图
,里子是真真切切的
晚明风情画
,
表面是官商勾结的
黑色生意经
,实际是入木三分的
官场现形记
。
全书在每个层面都显现出一种
百科全书式
小说的博学和精密,下笔百无禁忌,浮世一览无余。
难怪毛泽东说,《金瓶梅》写了
明朝的真正的历史
,是
《红楼梦》的老祖宗
。建国至今,《金瓶梅》一直作为领导干部的
重要内参书目
。
历史社会的百科全书
熟读《万历十五年》,不如一窥《金瓶梅》
王石、张学友、易中天、《人民的名义》中的高育良,凡是想培养历史大视野的人,手上都捧着一本《万历十五年》。
但同样是解构历史面貌、展现世道人心,我们不妨拿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和黄仁宇教授的《万历十五年》比较比较。
如果说《万历十五年》讲的是皇帝,是国家,是宏观角度,那么《金瓶梅》一语道尽的则是在如此情况的社会下,一个人
如何成功、如何糜烂地活着,说的是微观
。
翻开书,你将读到明代的《清明上河图》。其中近700个人物,五湖四海、三教九流应有尽有;凡举官场、商场、欢场,谄媚术、厚黑术、房中术,无所不包。
在巨商庭院、官宦之家,你可以看到明代中晚期富人日常的生活:女人戴着西洋珍珠,穿着貂皮袄子在金闺玉阁里勾心斗角;西门庆吃着贵价的春药,在勾栏瓦舍里的纵欲无度……
有人打了个比方,说公司开总结大会
总经理问:我们出了什么问题?答者甚众。
又问:是什么造成这些问题?答者减半。
再问:具体该怎么解决?答者寥寥。
在现代政治、经济社会,
宏观只能发现问题,微观才是解决问题的正路
。
我们看《水浒》时总有个疑问:西门庆只是开药材铺的,为什么能大发横财、只手遮天?
《金瓶梅》说,因为他所在的地方是运河枢纽,各地进京的大官都往这云集。官员们路费不多,只有收西门庆贿赂才能吃好睡好。作为回报,官员们让西门庆当“派出所副所长”,允许他私贩官盐,豪赚暴利,对其罪行视而不见……
这是一张细细密密,铺在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大网,历朝历代都存在,只有像《金瓶梅》作者那样明察秋毫,才能掌握整个脉络,摸透社会潜在的规则。但这些,《万历十五年》无法告诉你。
初读《金瓶梅》的首选
《金瓶梅》近一百万言,堪称皇皇巨著。网上有几个版本在售,或竖排,或繁体字,都是几百块的高价。
若你是第一次读,诗词君推荐这套
《刘心武评点金瓶梅》
。它是大陆地区少有的正版,底本选自词话版本,覃知非校点,刘心武评注。
全书分三册,每册篇幅适中,且采用简体横排版式,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三四天可读完一本,非常轻松。
更符合作者本意的词话版本
《金瓶梅》现流传总共有两个版本,一是万历年的词话本,另一个是较晚出现在崇祯朝的绣像本。相比之下,词话本更接近原始手稿,更符合作者本意。
词话版保留大量原稿中的诗词。它们或艳丽,或风流,或讽喻,或说理,在艺术性上堪比唐诗境界:
豪华去后行人绝,箫筝不响歌喉咽。
雄剑无威光彩沉,宝琴零落金星灭。
玉阶寂寞坠秋露,月照当时歌舞处。
当时歌舞人不回,化为今日西陵灰。
《金瓶梅》以西门庆身死,家族树倒猢狲散收场。这首词将昔日繁华与今日落寞对比地鲜明无比,沧桑之变,最后总落个凄凉。
这让人想起《红楼梦》里一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乱花迷人眼,名家引正道
刘心武点评本
《金瓶梅》宽衣解带,但其实质是描摹人生百态、世道人心。世人读《金瓶梅》,如缺乏名家指引,很容易迷醉在声色犬马的表面情节。
《刘心武评点金瓶梅》在保留原著精华的基础上去除糟粕,
适当删节了露骨、艳俗的描写,即使给孩子阅读也可放心
。
刘心武,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授《红楼梦》而闻名。但其实他最有研究的,还是《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