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滑州百事通
滑县百事通滑州地区最大的服务型平台,提供热点资讯、招聘求职、买房租房、二手买卖、生活服务等各类信息。滑县百事通,尽在掌握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滑州百事通  ·  刚发的新通知!滑县继续严查! ·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河南成功发行政府债券89.9468亿元 ·  昨天  
滑州百事通  ·  -7℃!滑县新一轮冷空气在路上! ·  2 天前  
滑州百事通  ·  滑县小伙干嘞不赖!已服务2000多人! ·  3 天前  
滑州百事通  ·  滑县一条视频引热议!评论区炸锅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滑州百事通

滑县知青难忘的经历——在农村第一次割麦!

滑州百事通  · 公众号  · 河南  · 2024-12-24 17:43

正文


01

第一次割麦


过了小满节十来天,麦子就熟透了,站在地头放眼望去,一片金灿灿的麦田,无边无际,如同金色的海洋在阳光下波光粼粼,闪烁着丰收的喜悦。特别是在那个年代,经济尚不富裕,每当看到这样丰收的年景,农民们内心的喜悦更是溢于言表,他们那淳朴的脸上绽放着最真挚的笑容。

我记得清清楚楚,那年6月1日,我们生产队开镰收割了。那时的收割方式相对原始,主要有两种:一是用镰刀一镰一镰地割,二是用戳子戳麦。但最为普遍的,还是使用镰刀收麦。现在的收割机收割模式,在当时还只是遥远的梦想。

我作为一个刚从学校走出,对农活一窍不通的知青,面对这浩瀚的麦田,心中充满了忐忑与不安。浩然哥看出了我的担忧,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农民,知道我不会割麦,便主动走过来,耐心地教我割麦的要领。他先是亲自示范,动作娴熟而有力,一把把麦子在他的镰刀下纷纷倒下。然后,他指导我如何正确拿镰刀、如何掌握割麦的力度和节奏,并反复叮嘱我:“不要着急,慢慢来,安全最重要,千万不要割到手或者伤到腿。”

收麦开始了,我学着浩然哥的样子,弯腰弓背,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手反手薅住麦子一拉,右手镰刀贴根顺手一割。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却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我像是“邯郸学步”一般,动作笨拙而缓慢,镰刀在我的手中仿佛有了千斤重,怎么也不听使唤。不一会儿,我就累得满头大汗,衣服也被汗水湿透了,只觉得腰酸背痛,几乎无法直起身来。



而身边的农民们割麦却是那么轻松自如,他们的动作迅速而有力,割过的麦茬又短又平,仿佛是用尺子量过一般整齐。相比之下,我割过的麦茬则是高低不平,参差不齐,就像是被猪拱过一样难看。我深感自卑与沮丧,感觉自己完全不是干这活的“这块料”。

开始收割不大一会儿,我手上便起了泡,疼痛难忍,割麦的速度更是慢如蜗牛。这时,我的心里更加紧张起来,越是紧张,镰刀就越是不听使唤。一种深深的自卑感袭来,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在给生产队添乱。

就在这时,队长走了过来。他看出了我的困境与沮丧,便走到我身边,安慰我说:“双喜呀,别灰心,谁也不是一开始就会的。你看那些老农民,他们也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只要你肯学,肯下功夫,你一定也能割好麦子的。”

队长的话如同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让我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同时,妇女队长也看到了我羞愧难当的样子,她主动走过来,帮我从这畦地的另一头开始割起,与我形成了两头夹击的阵势。在她的帮助下,我收割的速度渐渐快了起来。



然而,队长看我割麦的样子仍然十分吃力,便决定让我去打捆。打捆是收麦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将割倒的麦子打成捆再装车,这样既可以防止麦子被风刮零散,也可以让车上多装些麦子。于是,我便跟在收麦子人的后边,开始给割倒的麦子打捆。

打捆也是个技术活,需要两手各拿两把带秸秆的麦子,用双手一拧就成了长长的草腰。然后用手把割倒的麦子聚拢到一起放在草腰上,再左右手同时把草腰抓住使劲儿往里挤。等到麦个子实在了,再左右手同时一拧,用右手抓住草腰往麦子里一塞,这个麦个子才算捆成了。

开始的时候,我怎么也学不会这个动作,捆不成麦子老是散个子。直到后来捆的多了,我才渐渐掌握了技巧,能够捆出结实的麦个子了。然而,打捆的过程也并不轻松。由于抱麦子的时候麦芒会扎在胳膊上,我的胳膊很快就被扎得红红的,疼痛难耐。

但幸运的是,打捆的人不止我一个,往往一畦地会安排一个人。在打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边打边聊,聊着家常、聊着收成、聊着农村那些“稀罕”事。这些闲聊让我暂时忘记了胳膊的疼痛,也让我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不一会儿功夫,一畦地便打完了。站起来往后一看,地里打好的麦捆有序地摆放着,就像是一个个整齐的士兵在接受检阅一样,我心中顿时涌起了一种成就感。

麦收劳动是很累的。特别是在那炎炎的夏日里,一阵阵干热的风吹来,好似要把人烤焦一般。再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我们这些刚从学校走出的知青,幼嫩的身体怎么也经不起这种考验!不一会儿,我就觉得累得不行了。



好不容易等到了劳动间的“短休”,我迫不及待地一头钻进地边的树荫下。那里有一口机井,刚刚抽上来的水冰凉刺骨,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井拔凉”。我捧起一捧水来痛痛快快地喝了一阵,顿感凉爽了许多。那清凉的水仿佛一股甘泉涌入我的心田,让我重新焕发了活力。

然而,还没歇过瘾呢,队长就一声号令宣布收麦子的劳动继续进行。我们只好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中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越升越高,天气也越来越热。我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了又干、干了又湿,留下了一圈圈白色的盐渍。

第一天割麦的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一样,过得特别慢。我无数次地抬头望向天空,期待着夜幕的降临和收工的时刻。终于,在天边的最后一抹夕阳消失在地平线上时,队长宣布收工了。我如释重负般地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宿舍。

回到宿舍后,我觉得浑身像散了架似的,连洗漱和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我一骨碌躺在床上,全身没有一处不疼的。我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今天割麦的情景:那大片大片的麦田、那笨拙的割麦动作、那手上鼓起的血泡和疼痛的胳膊……我不禁感到一阵后怕和迷茫。这要几天才能全部收完呀?我真的不敢往下想。

同时,我也开始后悔当初凭着一时的冲动,下到这只见庄稼少见人的破旧乡村来。这到啥时候才是个头呀?我看着屋顶上的蜘蛛网发呆,心中充满了无助和困惑。后来,在朦朦胧胧中,进入了梦乡。


往期内容

《滑县知青回忆:长海哥—一生的挚友!》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马双喜,男,河南滑县道口镇东关村人,大学本科文化学历,安阳市作家协会和滑县作家协会会员。有过企业和行政事业多个单位工作的经历,爱好广泛,自2006年开始原创文学作品200余篇,发表于国家、省、市级报刊、书籍和网络媒体。现为河南省政协文史委撰稿人、滑县政协文史委编辑、《滑州文化》《滑州儒学》编辑。

往期回顾:
滑县52年前的大工程,90%的人都去过!
滑县这个特色食品,你们都吃过吗?
滑县八月十五特殊美食,不是烧鸡,而是...
滑县姚家寨村—豫北石子馍的传承基地
电话机的变迁,滑县老乡用过几个?
泪目!滑县失明母亲与一台收音机的故事
神秘曝光!滑县地标出自谁人之手?
滑县“跑男”:让生命在奔跑中闪光
滑县本土作家的文学创作之路,你肯定读过他的文章
老回忆丨滑县人民影院
追溯60年前的滑县!一波老回忆正在悄然上演……
滑县节俭缩影:吃馍蘸菜汤、擦碗边儿…
滑县男子7年骑行50000公里,平均每天18.45公里
28年前一件事,滑县轰动了全中国!
尘封62年的滑县大功河往事亮相了,绝对吸引眼球!
滑县一中不为人知的故事被揭秘!太震惊了
滑县:60后与自行车的故事
豫北名宅——道口郭公馆
滑县老澡堂,洗过的已不年轻…
滑县现存极少的苏联式风格建筑,已有61年历史!
滑县这个地方又上头条了!人山人海……
滑县人心目中的地标建筑 ----道口“主席像台”
滑县黄龙潭,从神话传说到沧桑巨变!
滑县高考奇迹,一个班竟创下70%升学率!
滑州西湖的故事
【滑县清明特刊】盲人爹娘和叔叔的情感故事
老道口轶事,很多滑县人都不知道!
揭秘滑县的“皇家粮仓”——道口粮库
滑县年味
滑县票证年代的那些事
石子馍起源于滑县?揭秘石子馍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