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广电智库
“国家广电智库”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致力于及时深入地解读广电行业政策,发布领导讲话、行业新闻、发展规划、广电法规、研究报告等,对广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媒体融合发展、新兴媒体建设等重要课题给予重点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车以后  ·  10万级纯电小车的越级答卷 ·  2 天前  
金华晚报  ·  雷军发视频秀SU7 ... ·  2 天前  
金华晚报  ·  雷军发视频秀SU7 ... ·  2 天前  
玩车教授  ·  教授看新车 | ... ·  3 天前  
互联网坊间八卦  ·  汽车之家卖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广电智库

【两会专访】印海蓉:广电高质量发展是进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战场的重要内容

国家广电智库  · 公众号  ·  · 2024-03-08 19:00

正文


两会专访

导读: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印海蓉提交了议案《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推动广电传媒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以推动广电媒体的高质量发展进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战场。


印海蓉,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主持人(首席)。


亲身践行媒体融合创新

经过这一年的履职工作,从走进社区倾听居民对于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的意见建议,到参加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调研,再到结合自己的媒体工作实践和思考酝酿撰写建议,印海蓉对“代表”两字的意义理解更深了——人大代表就是要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为老百姓的利益积极发声——肩头的责任也越来越明确和清晰。

作为代表, 印海蓉在参会期间认真聆听并审议各份报告、草案,发表真知灼见,并就自己关注的问题向大会提出议案或建议。 作为记者, 印海蓉用一部手机、一根自拍杆,记录在会上点点滴滴的观察,捕捉代表们最鲜活的新闻素材,反映最真实的参会状态,以全媒体采访工作亲身践行媒体融合创新。两种身份,相互促进。



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实事求是,诚恳务实;面对存在的问题,清醒坦诚,不回避不遮掩;面对未来的发展,提振信心。印海蓉表示,听了以后对国家发展更有信心。过去的一年,我们全党上下开展主题教育,思想上高度统一,逐渐走出疫情带来的影响,克服外部环境压力,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等各方面日益向好,百姓生活不断改善。她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党心民心的高度统一,有报告中对于未来科学而务实的发展规划,有刀刃向内的自省决心,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大进步。

其次,报告也让她对广电传媒业发展更有信心。去年第一次把“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极大地激发了行业发展的动力。广电系统积极发挥喉舌和桥梁作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和民生改善鼓与呼,同时坚定地推进媒体生产和改革,涌现出大量优质广电及网络视听节目。

比如今年春节期间,一大批央视和各地春晚、国剧、纪录片节目等让电视荧屏精彩纷呈,观众收视热情高涨。据了解,央视春晚累计收看人数10.16亿人次,省级卫视春晚累计收看人数5.9亿人次,均达到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

在为老百姓带来高品质文化享受的同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带来的“看电视难、看电视烦”问题,国家广电总局牵头,协调各部门下决心整治,经过攻坚克难,“双治理”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而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她相信广电媒体的融合创新也会有高质量的推进。



推动广电高质量发展

今年两会,印海蓉向大会提交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推动广电传媒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她表示,经过十年媒体融合转型,各级广电媒体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传播主流声音、引领社会舆论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今,传统广电依然规模庞大,且赢得了更大规模的网络视听用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工作,作出了“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的重要判断。当前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 广电传媒业的高质量发展是进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战场的重要内容。

对于当前存在的诸如“应对新媒体内容带来的干扰手段有限”“头部新媒体平台对优质影视剧及文化类节目播放权的优势日趋凸显”“在融合转型过程中面临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等的挑战”“对‘非主流’的国际传播主体和内容重视不足”“国家级重要奖项未能涵盖媒体发展实践和需求等制约行业发展”等问题,印海蓉建议, 一是 主流媒体要保持定力、坚守初心,以应对碎片化内容升级的时代; 二是 压缩虚假与低俗内容的网络生存空间,为主流价值观主导传播主阵地提供更好条件; 三是 出台相关战略性指导意见,鼓励和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媒体内容生产赋能; 四是 国际传播要“上天入地”,让更接地气的内容提升传播实效; 五是 国家顶级重要奖项应与行业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当问到是哪些关键点触动她提出以上议案时?印海蓉表示在日常的新闻工作中,她发现人们习惯于在网上刷1分钟、30秒甚至更短时间的内容,即便广电媒体创作的新媒体产品品质上乘,但是被数据捆绑后,人们只会看到越来越多大数据认为他们喜欢看的内容,并习惯于此,甚至造成了“新黄色新闻”泛滥的现象。对此,印海蓉表示,一方面,媒体要激发内生活力,生产出更多符合新媒体特点的内容和产品;另一方面,要加强算法规范和网络空间监管的力度,让主流价值观主导传播的主阵地。

此外,印海蓉以自身经历为例,表示播音员主持人在宣传事业中发挥着喉舌作用,对其中优秀人才及作品给予专业评定,有利于这个群体健康长远发展,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保障。她指出,目前全国播音主持作品专业奖项的最高级别为省市级,对标行业内其他专业门类作品奖的评选均有国家级奖项设置的现状,是有缺失的。因此,要增设全国播音主持作品奖的评选,将有利于在媒体融合发展的环境下树立播音主持专业标杆,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


求得最广泛最深远的影响

如今,网络新媒体因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交互性强,成为了新闻宣传的主阵地。面对这一现状,印海蓉认为传统广电媒体要主动拥抱新媒体,深度融合,创新传统表达,求得最广泛最深远的影响。

首先,要不断研究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以新媒体思维引领内容生产。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繁花》,最后用了一段1994年印海蓉在外滩现场报道东方明珠电视塔亮灯的新闻资料画面,她在追剧时看到这一幕也非常惊讶,感慨之余就在家里随手录了一段回应视频放到网上,没想到瞬间点燃网友对于那个时代的记忆,话筒套上的台标、外滩观灯人流都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不到一分半钟的短视频,在半天时间内获得几百万点击量以及大量点赞、评论,一下子成为爆款。一位传统广电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在生活化的场景下,第一时间对新闻线索进行自主回应,在网上迅速引起发酵——从这个事情来看,追热点、个人化、原生态,这是具备新媒体特点的表达和传播,也是创新的一条路径。

其次,在扎实做好内容端的基础上,运用大小屏、线上线下全媒体传播手段和平台,扩大、延伸影响。 去年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制作的六集大型融媒体理论节目《思想耀征程》,采用大小屏联动,创新理论节目表现形式,打造青年人喜爱的时尚表达“闪耀开放麦”和“全民学习说”两大创新模式,让普通人成为理论舞台上的主角。在电视大屏端,每集50分钟的节目累计收看观众超3000万人次,最高一集收看近600万人。在网络小屏端,在看看新闻推出一个专题页面,60多条短视频,总访问量超过5000万,11条获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推送,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超1200万。



第三,以更灵活的生产和管理机制激活内生动力,向媒体融合要效益。 SMG融媒体中心新闻主持人团队创立的新媒体文化品牌“侧耳”,经过7年打造,厚积薄发,去年根据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和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改编制作了68集同名广播剧,于去年8月在网络新媒体平台播出。除了跨界制作音频广播剧,还结合幕后揭秘及年轻人喜爱的“city walk”形式拍摄了20多条视频,并推出线下舞台版,打造一部可以看的广播剧。

这是传媒改革进程中,以更灵活的生产和管理机制激活内生动力,向媒体融合要效益的一次有益尝试。该项目由15位在编的“侧耳”主持人主导及参与,首次借鉴项目经理人做法,并开展商业运营,灵活的机制极大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已经在新媒体平台上收获了经济效益,并入选去年四季度国家网络视听推优项目。未来还将不断开拓思路,创新表达,努力探索一条主持人跨媒体融合传播的路子。



第四,抓住机遇,用新理念、新技术赋能传统广电。 这几年,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涌现并运用于广电行业,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广电原有的生产方式,如AI技术为新闻节目配音、AI语音转文字、虚拟主播等,还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中国第一部文生视频、SMG首个AIGC应用集成工具Scube(智媒魔方)赋能两会报道等。这些新技术的运用解放了一部分的生产力,为广电内容生产能级的提升创造条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