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刷公交卡、电子门禁……日常生活中,智能手机的NFC功能为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可这一便捷功能却被骗子盯上,成为诈骗盗刷新手段。简单几步操作,
用手机“碰”一下银行卡,钱就被瞬间刷走了。
李先生接到一个自称航空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航班因机械故障被取消,并询问是选择改签还是退票。李先生选择改签,对方进一步表示因已为其购买保险,可退还300元到银行卡,但需通过
“企业支付”
操作。
图源:厦门海沧公安
在对方的指引下,李先生使用银行卡在某平台开通了“放心借”服务,并按照对方要求分两次借款共10万元。
随后,对方要求李先生下载名为
“NFO-X”
的软件,并
通过手机NFC功能进行刷卡操作
。李先生按指示完成了两笔大额交易,当对方要求进行第三次刷卡时,李先生察觉异常,但已被骗9.8万元。
罗女士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谎称其已开通某平台“会员直播服务”,
如不取消将扣除高额费用
。罗女士添加了对方提供的客服联系方式,并下载了两个APP安装包。其中一个是会议类软件,另一个则是支付工具。
开启
屏幕共享
后,罗女士的手机
被远程操控
,甚至出现自动黑屏的情况。
随后,对方
要求罗女士将银行卡贴近手机的NFC识别区域
,并指示她不要操作手机。不久后,对方发送“关闭会员成功”的虚假消息后断开联系。罗女士与家人检查后发现,银行卡内的钱已被转走。
NFC是近场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缩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允许设备在10厘米内进行数据交换。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的NFC功能,应使用安全的应用程序和支付系统,避免随意进行陌生支付操作。
这些骗子开始明明是要退钱,最终又是怎样把别人的钱骗走的?通常,他们会采取如下套路。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信息,以“航班故障”“扣费取消”等为由,
通过电话或短信冒充客服人员
,骗取信任。
诱导受害者进入
虚假网站
或
下载视频会议类App等指定的软件
,通过屏幕共享等方式,让受害者误以为对方是正规操作。
要求受害者通过手机的NFC功能,
将银行卡信息与虚假软件绑定
,直接读取并转移卡内资金。之后骗子会伪造成功信息,让受害者放松警惕,延迟发现资金被盗。
临近春节,很多小伙伴纷纷买票准备回家过年。值此出行高峰,骗子们开始蠢蠢欲动,利用NFC功能实施“退改签”的骗局也逐渐增多,大家需格外留意。
如遇
陌生的个人手机号码
或
“00”“+”开头的境外号码来电
,应提高警惕。也不要随意点击短信或电话中提供的陌生链接,更不要下载来路不明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