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写在思想的边上
为潮湿的灵魂寻找方向,包括我们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跨境电商鹰熊汇  ·  揭秘背后!美国邮政的24小时短命公告…… ·  2 天前  
深圳商务  ·  春节假期,深圳外贸“欣欣向荣” ·  2 天前  
深圳商务  ·  春节假期,深圳外贸“欣欣向荣” ·  2 天前  
雨果网  ·  重要!TEMU新增关键词搜索功能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写在思想的边上

对与有利之间

写在思想的边上  · 公众号  ·  · 2017-09-12 19:04

正文


有些时候人是必须要选择的,在对与有利之间,如果必须选一个,有多少人会选择对而不是有利呢?


——一个由苏格拉底之死引发的思考


这是一个异常纠结的问题,或许也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最理想状态莫过于自己所坚持的既是对的,又是有利的。然而在生活中,这两者往往不能调和,如果有利和对不能一起实现,那么人们就必须择一选择。现实中的人们常常被眼前的短暂利益所蒙蔽,习惯于将目光着眼于有利的方面。例如,在苏格拉底的事件中,他们会认为“哀求法官”、“凭求告免罪”或者“逃跑”是更明智的选择,因为那样苏格拉底起码能够保留他的生命,对他而言无疑有利。然而,在苏格拉底看来,若一定要在对与有利之间做一个选择的话,没有什么比坚持对、坚持真理更能让他感到幸福了。


老实说,苏格拉底确实是个不怎么讨人喜欢的老头,就连他自己也承认,他是只受神谕驱使的牛虻,以激发、催促和责备方式不停地“叮咬”城邦里的公民们,让他们恨不得一掌把他拍死。而人们之所以会“讨厌”苏格拉底,很大程度是因为他逼迫他们去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去反思自己在以往“对”与“有利”的选择中有没有做真正正确的选择、在日后的生活中又能不能保证听从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这些问题恰恰是人们在生活中不愿面对或是即便做出了回答也耻于言说的。因此,苏格拉底的申辩与其说是自我辩护,更不如说是一场残忍的揭露。他凌厉地指出那些“讨伐者们”的错误,希望他们能有所反省和改正。这场辩护的结果却最终以失败告终,他以多数票被判处死刑。对此有人将原因归结于评审大众的无知,我却认为,苏格拉底真正输给了的却是人与生俱来的劣根性,即人们往往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另一个人指责的时候。


我不能证明苏格拉底所坚持的神谕究竟是否存在,也无法评价他一直坚持的真理是否真的正确。但我想说的是他那种做了别人想做却往往不敢做的事,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不顾周围反对的声音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哪怕到死都无所畏惧的行为还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会以自我利益作为自身行为的出发点,小心翼翼地计算着利弊得失,生怕受到一丝丝所谓的损失。这样看来,在别人眼中纯属自杀的行为在苏格拉底那里却行得通,因为对他而言,如果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就放弃了自己生来就坚持的“对”,那实在也太不划算了。


然而,即便听到了那个在心底小声呼喊着“对”的声音,我们中又有多少能像苏格拉底那样坚持下来并付诸实践呢?我们会厌恶那些高屋建瓴的议论家们,因为他们一边道貌岸然地说着所谓的真知灼见,鼓吹着人们为之付出行动,一边又默默地躲在人群后不肯以身作则。然而在心里鄙视和唾弃他们之后,我们又做了什么?我们依旧没有坚持一腔孤勇地走上那条通往真理的狭窄小道,搏上自己的青春与激情打一场悲壮而华丽的仗,我们也没有勇敢地从人群中站出,凭借一种视死如归的勇气和真理护卫者们一起并肩作战。现实往往是,当苏格拉底、希帕蒂亚、赛尔维特、布鲁诺等一系列真理捍卫者们在为坚持他们所认为对的事毅然决然地付诸实践时,我们簇拥在人群中沉默以待,哪怕他所说的正是我们心里所想的。这样的选择,与不做又有什么分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