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国产经典老动画,相信大家很容易想到曾经的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
上美厂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经典的好作品,其中《大闹天宫》,《天书奇谭》,《宝莲灯》,《哪吒闹海》这四部,基于传统神话故事的动画电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前三部木鱼都做过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哪吒闹海》。
《哪吒闹海》
商朝末期,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3年6个月,却生下了一个肉球。
李靖以为肉球是妖怪,一剑把肉球劈开,却发现里面是个男童。
哪吒出生
太乙真人驾鹤而来,收男童为弟子,给他取名哪吒,还把乾坤圈和混天绫两件宝贝送给了他。
太乙真人收小哪吒为徒
某一年,天下大旱,但龙王要百姓献上童男童女才肯降雨。
在海边洗澡的哪吒恰好遇见了上岸掳走女童的夜叉,便把夜叉打回原形,之后,哪吒又用混天绫搅动海水,撼动了整个龙宫。
龙王三太子出海迎战哪吒,哪吒得知被掳走的女童已经被吃了,怒火中烧,直接杀死了三太子,还抽了他的龙筋。
龙王三太子被哪吒抽筋
龙王看到儿子的尸首,不禁老泪纵横,誓言要杀了李靖全家。
但龙王不是哪吒的对手,他叫来其他三个龙王协助自己,以陈塘关所有百姓的性命为要挟,让李靖杀了哪吒。
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
李靖不忍。但哪吒看到自己连累了陈塘关百姓,举起宝剑,
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当场自刎而死。
哪吒捡起父亲的长剑,
割肉还母,剔骨还父
龙王走后,一只仙鹤衔走了哪吒的内丹,飞向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将内丹放入一株含苞待放的莲花的花心,随后施展法术,莲花冒出一股青烟,缓缓盛开。
荷藕为骨,荷叶为肉,哪吒在七彩霞光中复活了。
哪吒复活
凯旋而归的龙王正在大摆酒宴,不料哪吒已经杀进了龙宫,他搅动混天绫,将龙宫彻底摧毁。
四海龙王联手,哪吒使出三头六臂迎击,把龙王们打的落花流水。
最终,哪吒击败了他们,骑上仙鹿,飘往远方。
哪吒骑着仙鹿,飘向远方
《哪吒闹海》是由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制作的动画电影,上映于 1979 年 5 月 19 日
。
影片署名导演有严定宪、王树忱、徐景达三位,编剧是第二导演王树忱。
王树忱是中国美术电影奠基人之一
,除了《哪吒闹海》,他也是《天书奇谭》的第一导演,还担任《山水情》等其他众多作品的编剧或导演。
王树忱先生
《哪吒闹海》上映的 1979 年,正是新中国文化复兴的年代,
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代。
影片也在各方面体现出了创新和进步。
就算是比起上美厂巅峰《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比如配乐方面,虽然也是中国传统风格,但比起《大闹天宫》更加感性和抒情,有一种独特的浪漫美感。
而
动画背景方面更是强调了画面的设计与构图,具有更强烈的形式美
,契合了整体偏浪漫的故事基调。
仙山
为了表现给孩子们看,影片绘制了许多有趣的海底生物,有隔一段时间就出现的歌舞场面,也有很多色彩艳丽的画面,以及对暴力非常淡化的处理。
海底生物,大鱼吃小鱼
比如抽龙筋,这和童话故事《狼外婆》里面的“猎人剪开狼的肚子”的处理方式如出一辙,并没有表现出暴力行为的痛苦本身。
画面的细节也有许多值得注意之处
,比如半透明混天绫的非平涂画法。
混天绫
又比如在金光洞里面,太乙真人,仙鹤以及复活后的哪吒,都用金边勾线,以表现环境光,是相当创新的做法。
此外,故事发生在海洋场景中,会有大量的海水特效动画,动画量相当大,难度也更加高,呈现方面也比较容易重复。
海水动画
但主创们很巧妙的给夜景下的海水加上闪光特效,从而避免了单调和重复。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凝聚了当时动画人的心血,几乎达到《大闹天宫》水平的作品
。
如果说缺点的话,主要是在于哪吒和家人关系的刻画有些少,
亲情的描绘有些不够,这样哪吒后面自尽的冲突会显得更弱一点。
而后面闹海那一段比较平铺,整段都是打龙王然后胜利,如果能够有一些关键性剧情转折的话会更好。
但是限于影片60分钟的篇幅,这是可以理解的。
说到主题,虽然是节选自《封神演义》,但其实影片讲述了一个中国文化中童年时代经常发生的故事。
一个以天然的纯真
闯了祸的孩子
,一个以隶属社会的经验
陷入电车难题困境的父亲
。
一些来自成年社会的,和原本孩童般质朴道德观念有所不同,但在成年看来却又合情合理的
强大压力
。
李靖责怪哪吒
当然,哪吒的形象是善良的,他是为了龙王掳走的童男童女出头。
龙王所做的肯定是错误的,只是不应该由他来处死。
但只有七岁的他,只有单纯的善良和义愤,不太清楚杀害龙王儿子的
意义和所带来的后果
。
哪吒击败龙王
说来
这个故事范式曾经在各个中国传说里面反复出现
,因单纯而发出的行为,却没想到社会远比自己想象中复杂,最后受到社会的批评和驳斥。结果不同罢了。
五行山下的孙悟空经历了取经之路修成了正果,达成了和世界的妥协。
《大闹天宫》中的哪吒与孙悟空
而陈塘关上的哪吒则捡起父亲举起但未忍心挥下的宝剑自尽而亡,
以一己之死惨烈地两全了社会责任和所爱的人。
而荷藕为骨,荷叶为肉,就是浪漫主义的结尾了。
荷藕为骨,荷叶为肉
《封神演义》成书于《西游记》之后,哪吒闹海的故事灵感应该来自大闹天宫。
但是《哪吒闹海》里面有一种特别的自我牺牲的悲情调性,而这种中国古典的戏剧元素,源远流长。
一个出于好心而闯了祸的孩子,一个抽出龙筋仅仅为了帮助父亲系盔甲的哪吒,一个七岁却拥有强大力量的传说角色,他面对社会责任时带一点天真的无所适从,含着对亲人的爱挥剑自尽的决意,已经成为一个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