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东西
智东西-聚焦智能变革,服务产业升级!作为智能行业新锐媒体,智东西专注五大领域:VR/AR;AI/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汽车/智能出行;智能家居/物联网;智能穿戴/智能医疗,通过内容、活动、报告以及社群等方式助力“智能+”时代的创业和产业升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救命神器3年救回7条人命# ... ·  昨天  
新浪科技  ·  【#微信测试送礼功能# :商品限价1万 ... ·  3 天前  
36氪  ·  400元一个的枕头,拯救了亚朵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东西

疫情中的机器人战士!抗击病毒守护生命

智东西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0-02-05 18:56

正文

看点:机器人大军奔赴疫情前线,铸成挡在医护人员身前第一道防线。

1287、1975、2857、4515、5517、7736、9692、11791、14380、17205、20438……
从1月24日到2月4日,短短十天时间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确诊人数已经上涨了近20倍。这冰冷的数字每一次发生改变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们每天早上睁眼后做的第一件事变成了看看确诊人数的变化。


从无法确认病毒来源和传播途径到确认会人传人,无数医学专家和前线医护人员不眠不休的努力,为我们总结出了一系列防护要点。
由于病毒具有人传人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减小被感染几率,要最大程度的减小与外界的接触,身处一线的医护人员面临着更大的风险,未来遏制疫情的发展,他们不得不与患者“亲密接触”。
为了保护医护人员,也为了避免更多人通过不知情的接触感染,机器人在这场抗争疫情的战斗中发挥出了极大的优势。
几天前,智东西曾报道过美国华盛顿医疗中心使用机器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消息。这个案例在整个抗击疫情阶段起到了很强的启示和带动作用。


使用机器人参与治疗,最大程度的将病人“隔离”成为了一种有效抑制传染的方式。
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国机器人消费最大的国家,随着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已经逐步从工业制造领域延伸至了智能服务领域。
目前,全世界机器人产业中,中国占据了38%的市场份额,从地面运输到航空探测,从家庭娱乐到医疗救灾,中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已经到了全面覆盖的阶段。无论智能化程度还是运动能力,中国的机器人都开始在国际舞台有了一席之地。
当然由于中国确诊病例的数量远高于美国,对每个病人实施这种全方位的隔离是不现实的,但从远程问诊、消毒、送药各个环节介入,可以为医护人员分担一部分工作,也能一定程度上保护医护人员和病人。

三大机器人抗击疫情

2003年非典的爆发还令我们心有余悸,17年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再次成为了中国医疗的一大考验。
1.消毒机器人
消毒,成为了抗击病毒的第一道防线。
普通家庭中如果没有污染和感染病毒的风险只需做好正常清洁即可,必要时可以使用不同配比的消毒液进行家庭消毒。因为家庭环境相对封闭,没有感染人员也无需特殊消毒。
医院不同,必须在保证确诊病人得到救治的同时避免疑似患者和其他病人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因此,这种环境中的消毒就显得尤为重要。

▲武汉协和医院急诊科
使用机器人消毒能做到人机分离,保障人员安全。上海钛米机器人的消毒机器人已经在武汉疫情中心的武汉协和医院、武汉中心医院等6家医院及上海仁济,肺科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温一、温州六院等最前线战场进行7*24小时不间断使用。

▲机器人消毒前后采样报告
这些消毒机器人能够针对环境物表和空气进行自主移动式多点消毒,充分弥补了传统固定式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灯管、及化学熏蒸法的不足,对芽孢以及各种多重耐药菌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99.9999%杀灭效果。

▲武汉协和医院手术室
在疫情现场,消毒机器人除了在手术室中完成手术环境的消毒,还能重点针对患者、医护、医废的高频活动区域进行沿路经高水平消毒,重点针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所处区域进行多点终末消毒。
消毒机器人已经走上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线。据了解,目前医疗消毒机器人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灵至科技、钛米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企业都为一线医疗团队提供了消毒机器人辅助治疗。
2.送药机器人
前几天,广东省人民医院引进了广州赛特智能的两台送药机器人“平平”和“安安”为患者进行病房送药。


平平和安安可以自动开门、关门、搭乘电梯,与医护人员将病人的药品放入机器人舱内后,平平和安安就会按照输入的病房和床号将药品送到指定病人的手里。完成送药任务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机器人进行消毒处理,才能再次使用。


2月3日湖南迪邦医疗科技公司与深圳普渡科技共同向岳阳医院捐赠了4台送药机器人,2月4日,这4台送药机器人已经迅速上岗,开始为隔离患者送药、送餐。
使用机器人送药避免了医护人员和病患的过多接触,除了查房和必要的问诊环节,机器人可以代替医护人员完成简单的配送工作,最大程度的降低感染风险。
3.远程问诊机器人
智东西近日曾报道过一则美国使用机器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消息。
这名患者在华盛顿一家医院的特殊病房中通过机器人进行治疗。医疗机器人配有摄像头、麦克风、听诊器等设备,医生通过遥控操作机器人进行诊疗,降低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在中国,疫情发展的较为严重,采用单独隔离的方法在人力和物力上都是难以满足的,但国内已经开始采用医疗机器人辅助治疗,希望迅速控制病毒的感染。


1月22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专家们已用移动心肺仪(ECMO)成功救治了1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属于湖北省首例。
不过,远程问诊机器人的使用还不普及,也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只能进行简单的诊断,更多医学上的判断还需要医护人员来解决。
国内机器人企业纷纷向疫区提供了可供使用的医疗机器人,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正在使用的就是猎豹移动的两台智能服务机器人。


这两台机器人分别负责发热病人的初步诊疗、辅助医生远程问诊和递送化验单、药物的工作。在患者还没有确诊时,机器人可以协助医生远程对患者的症状做出诊断,减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接触。
远程问诊在技术上还有尚未突破的难点,在疫情中还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护人员的部分压力,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几率。

科技企业成医护人员后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人数、病毒疫苗的研发每一个与之有关的信息都牵动着举国上下每个人的心。
由于机器人能够有效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降低发生二次传播和交叉感染的可能,最大限度的保障一线医护人员与隔离病人、服务工作人员的安全。


机器人成为了抗击疫情的一线队员。包括钛米机器人、灵至科技、猎豹移动、普渡科技、擎朗智能、云迹科技等企业在内的机器人企业,都在疫情中寻找着能贡献一己之力的机会,为疫区捐赠物资。
云迹科技已向武汉火神山医院、杭州定点隔离酒店输送了第一批十余台机器人及配套产品,用于隔离病人的药品和餐饮运输、物品无人递送等服务,并已陆续开始使用。
从消毒到送药再到治疗,抗击疫情的每个环节都有机器人的身影。这些机器人企业也自发的成立了疫情应急小组,与医院进行直接联系。


这些医疗机器人能在第一时间抵达疫区也离不开机器人调试工作人员的努力。
钛米机器人售后服务的负责人说:“我不能让我家人知道我在武汉!疫情爆发后我也果断退了回家的机票,20号一早就飞往武汉支援医院消毒工作,希望能够贡献出我们一份微薄的力量。
机器人可以避免一些人员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钛米机器人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消毒机器人是第一批重在解决疫情防控问题的机器人,之后会陆续提供自助发热初筛工作站、隔离病房陪伴机器人等辅助疫情救治等机器人。
为抗击疫情贡献出一份微薄的力量现在是我们每一个的愿望,但我们与那些奋战在前线的医护人员不同,只能尽自己所能减少感染的可能。

试点应用,资源分配尚需完善

除了应用在治疗过程中的机器人外,还有一部分机器人担负起了“宣传大使”的职责,24小时不间断在医院大厅、公共服务区域进行病毒防护知识宣传。
随着机器人在抗击疫情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也意识到了资源分配上的问题。
这些机器人目前大都分布在疫情集中地区和大城市医院中,小城市或偏远地区的医院无法实现机器人辅助治疗。这不是医生或患者主观上对机器人的不信任,而是客观条件无法满足全国医院的需求。
由于疫情尚未得到控制,人传人的风险还很大,很多行业无法有序运转,物流配送也是一个难题。即使有资源也无法及时运送到全国大大小小的医院。有些医院甚至不具备和机器人配合的其他医疗设备。


这些客观问题限制了机器人在抗击疫情中的大规模使用。此外,机器人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医疗机器人所能完成的任务和覆盖的场景都有限制,每家医院的科室分布、治疗环境都有不同,机器人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调试才能有效运行。
医院的工作涉及生命,需要争分夺秒。同时,医院的人流和环境都相对复杂,对于机器人的避障、视觉、速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想安全高效的完成疫情期间的辅助治疗还需要很多技术上的提升。
机器人能做的工作还仅限于机械性的传递、数据的判断,并不能完全取代医护人员。疾病的治疗过程是十分复杂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投入使用的医疗机器人只能选择最大的优势功能配合医护人员。比如配送机器人完成送药工作,导航机器人进行24小时宣传。

结语:新技术助力抗击疫情

无论是医学专家迅速确认病毒的类型、明确传播途径,还是前线医护人员不眠不休的奋战,还是各行各业的鼎力相助,抑或是只能做好个人防护的普通人。每个人的努力都证明着我们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团结。
在疫情面前,迅速开展救治和防护才是积极的应对手段。今时今日,医疗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出现,都会成为帮助我们度过难关的助力。
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是一场灾难,但疫情暴发时冲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为我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我们相信在新技术的支持下,终会迎来春暖花开的时刻。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