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无谱寺掌门
一个情商零分的文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都新闻  ·  开年首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 ·  13 小时前  
乌兰察布云  ·  @乌兰察布车主 ... ·  22 小时前  
芝能汽车  ·  2025年1月终端销量,183万台开局不理想 ·  2 天前  
国际金融报  ·  信托市场“过冬”,这些产品表现突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无谱寺掌门

你只买过他的鞋,而我为他逃过学。

无谱寺掌门  · 公众号  ·  · 2017-12-10 21:01

正文

1991 年,我上初一,班里有个男同学,无师自通学会了打篮球。当别人原地运球都还运得很水的时候,他带球上篮已经带得行云流水。


我厚着脸皮向他讨教球技。他说,请在每周一晚上八点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收看央视二套的 NBA 集锦。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 NBA 这个境外组织。不明觉厉。


那会儿,国内还没开始直播 NBA 比赛。这个集锦节目,据说是当时刚刚担任 NBA 总裁没多久的大卫 · 斯特恩为了在中国推广 NBA,就 把近期 NBA 赛场上的一些精彩片段做成录像带, 定期一盘一盘邮寄给央视,让他们免费播出。


不得不说,斯特恩老狐狸的这一招太聪明了。就像一个毒贩,先是提供小样让别人免费吸,等别人吸上瘾了,拿着钱求着他要买。


反正这个黑人打篮球的节目,我这个东方 boy 看一次就看上瘾了。现在都流行吸猫治愈灵魂,那当年吸 NBA 就是我最大的人生乐趣。

男人看男人运动,看到如痴如醉,大概,也是一种本能。

因为男人天性就好斗又激进,对很多人争抢一件东西这样的画面天然没有抵抗力,自己能耐不够,无法参与其中,那么站在外围看别人抢得头破血流也是好的。


这节目,一看就是一年多,第二年恰逢巴塞罗那奥运会,熟悉 NBA 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是美国第一次派出 NBA 职业球员去奥运会「施虐」。

当「梦之队」大名单公布的时候,对每个队员,我都如数家珍。谁是谁,来自那支球队,身高多少,打什么位置,擅长投三分还是抢篮板,绰号是什么,我门儿清。如果学校有一门 NBA 课,我肯定是课代表无疑。


我还记得,入选梦之一队的 Christian Laettner(上图后排左一那个白人),当时还是大学生来的,因为连续两年率领杜克大学夺得 NCAA 总冠军,才被破格入选。


最痴迷篮球的那些年,我有一个小本子,专门用来记 NBA 球员的各项数据,不定期更新。现在,这个本子还留着,我每次回家都会翻出来感慨一下:认真的小男人老性感了。


成年人,总爱追忆未成年时的美好。这种美好说具体点,就是一些没人要求你做而你却费了老劲去做的事。在成年人眼里,记这些不着四六的东西,统统是荒废大好人生的表现,只有我一个人乐此不疲,觉得生活不能更美好。


我没有去专门了解过、统计过,也不知道去哪里了解,该怎么统计,但我相信, 在中国,我这样的首批 NBA 拥趸,对一个人都抱有一股难以名状的情结。


他 就 是: Michael Jordan (请用公牛队 MC 每次介绍球员出场的浮夸语调来念,如果你知道我在说什么)

当年,我和我弟共用的卧室兼书房里,有一面墙,严格意义地从上到下,贴满了 MJ 的零零总总,从海报、杂志封面到各种剪报,密密麻麻,像瀑布一样壮丽。


做作业,经常做着做着,我就转过头去,盯着满墙的乔丹发愣。在我眼里, MJ 就是一个 space man,无论是让对手感到恐慌的眼神,还是即兴做出的那些不可思议的滞空动作,这些画面,瞬间可以把我拉进一个由 MJ 创造的超时空。


因为早些年央视还没有开始转播比赛,也绝无可能到美国去看, MJ 率领公牛队的前三次夺冠,我都遗憾地错过了。


1994 年 6 月,正是中考的冲刺阶段,央视却在这一年突然开始转播总决赛。


为了看总决赛,看精彩一刻两刻三刻四刻连成线,我......放弃了学业。具体旷了多少天课,只能硬数了。


1994年,火箭vs尼克斯,打满7场,旷七天。

1995年,火箭vs魔术,打满4场,旷四天。

1996年,公牛vs超音速,打满6场,旷六天。

1997年,公牛vs爵士,打满5场,旷五天。

1998年,公牛vs爵士,打满6场,旷六天。


总计: 28


这 28 旷,有 17 旷是因为公牛,因为 MJ

现在,以一个爸爸的视角再回首,我只有一个想法:青春期的熊孩子,如果掐死不犯法的话,绝对值得掐死一百次。


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有了代沟


一个人怎么会因为追看 NBA 就不上学了呢?真的,上班的时候,就算老板给我放带薪假让我跟家看球赛,我都提不起兴致。但搁一个青春期少年身上,他真就能为了看球连课都不上了。


能不计后果去拥抱自己的热爱,一个人也好,一件事也好,我们的一生中,能这么帅气去 JUST DO IT 的时光其实非常短暂,抓住过这种冲动,并在这个过程中享受过快感的人,都是幸运而幸福的。


我还记得,每次我因为看球旷课,我爸不仅没数落过我一句,竟然还和我一起看得津津有味。有几次,他中午上完课回到家,比赛还没结束,他一进家门,鞋都没脱,就问我怎么样了公牛现在打到什么地步了。很多时候,我爸在校外的表现,和他人民教师的社会身份完全不匹配。

总之,隔着一块屏幕,我没有缺席一场,亲眼见证我乔大神最后三连冠,这个经历,让我的人生其实也没什么遗憾了。


既然说到了我对 MJ 宗教般的热爱,那干脆继续往下说,说说 MJ 周边。你猜对了,我想说的就是球鞋。


这几年,AJ 系列的球鞋复刻了又复刻,穿的人特别多。据我不定期在各种公共场合的观察,发现主要有两类人。


一类就是我这种「上了年纪」的人。青春期特别迷恋 MJ ,迷恋到简直想把他一身行头都复制到自己身上,但就是没钱。就算有钱,当时也买不到,不像今天这么方便,昨天在美国刚发售的鞋,今天在某宝就能下单了。


现在我们这些人,有购买能力了,最爱做的事之一,便是疯狂报复「小时候曾对不起的自己」。当年做梦都在念叨的球鞋,现在一双接一双被复刻了,一咬牙,一跺脚,买。


比较变态的是,这些鞋买来之后,被我穿的次数都没超过个位,一年也穿不上几次。最后,这些 AJ 就成了家里的摆设,整齐地码放在鞋柜里,更像是艺术品。我把这种行为艺术叫做:花钱买个梦想。


另一类人,就是比我年轻很多的年轻人。他们的青春期里,没有打球的 MJ ,只有传说中的飞人。他们所耳熟能详的 MJ ,只是出现在各种潮流媒体上的 AJ 球鞋,以及那个飞身灌篮的 MJ 剪影 logo......


看过一个视频。 在美国,某款 AJ 球鞋复刻发首的现场,某自媒体随机采访排队的小年轻。问他们知道乔丹是谁吗,点头说当然知道,问知道 Michael Jordan 效力的是哪支球队吗,支支吾吾答不上来,问 Michael Jordan 总共拿过几次总冠军,小年轻们试图用瞎猜来蒙对。


确实很羡慕现在的年轻人,生活条件好了,想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那都不是事儿。一直做梦,有朝一日能攒够钱买一双球鞋,这样的故事,在今天听起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但同时,我也替不缺钱的新世代羡慕我自己。毕竟, 把一双加载了无数回忆、故事的球鞋穿在脚上,那种感觉,不是要让人知道我穿得起一双耐克出品的牛逼球鞋,而是无情又温暖的时光,终于让我和这双鞋走到了一起

我认为,你是不是一个 sneakerhead,和你鞋柜里有多少收藏,多少狠货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能让我尊敬的 sneakerhead,是和自己收藏的每双鞋有 connection 的人。这个 connection,无关乎钱,只关乎你和你的球鞋之间那一层空气,我说的不是鞋底的气垫,而是一双令你拜倒在它面前的球鞋,必定有一些能征服你的原因。


不管过了多少年,每每看到这些收藏,让你心中泛起涟漪的,一定不是「当年的爆款」、「加价够得」这类关键词,而是你像了解一位老朋友一样了解它们,未必是全部,但它们身上就是有一些光芒,吸引着你。


这光芒,最终折射到你的生命里,与你合为一体,或许反射自某位鬼才设计师,或者某个传奇运动员,或者某部电影,某件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又或者,是某一个广告。

1991 年,也就是我刚接触 NBA 的那一年,运动饮料 Gatorade 首次与 Michael Jordan 合作,发布了一个极具标志性意义的广告,用一句简单而振奋人心的口号——「 Be Like Mike 」点燃了一代人。

这支广告片,通过展现 MJ 在 Gatorade 的支持 下有如神助的赛场表现,在打动观众内心的同时,更激励每一个人追求属于自己的伟大。

大多数广告,最终都是过往云烟无法成为经典,然而 「Be Like Mike」 的精神则随着时间愈发闪耀,甚至曾被《USA TODAY》 誉为史上最佳体育广告。


关于这支经典广告,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制作花絮。


当时监制这条广告片的广告经理 Bernie Pitzel 在看完广告的粗剪后,有点失望。在他看来,这条广告不过是一些 MJ 扣篮片段的剪辑,缺少了最重要的灵魂。


后来 Pitzel 灵光一闪,想用迪斯尼在 1967 年推出的卡通片《森林王子》(The Jungle Book)中的歌曲「I Wanna Be Like You」做广告的主题歌,他觉得,这首歌能赋予这个广告灵魂,可以把「 每个人都想成为乔丹 」这个创意背后的意思表达出来。

迪斯尼同意授权,却狮子大开口,开出了一个超出制作预算的数字,无奈之下,Pitzel 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动手写了一首「Be Like Mike」,并请曾经协助制作麦当劳经典广告歌「I‘m Lovin It」的 Ira Antelis 帮忙他完成。


回忆这条片子的时候, Antelis 说 「如果我们当年真的采用了 "I Wanna Be Like You" 当做广告的配乐,或许这支广告早已被人们遗忘。」


今年恰逢品牌创立 50 周年, Gatorade 以数字方式重新对「Be Like Mike」这支广告进行了复刻。

除了复刻经典广告, Gatorade 还和 Jordan Brand 携手, 共同致敬时代转变赋予「Be Like Mike」的更深远的意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