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创刊于1952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财经报章。关注港澳暨海峡两岸,聚焦环宇财经风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发布  ·  官宣!川渝将新增7座车站 ·  15 小时前  
四川发布  ·  四川省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升级为一级! ·  昨天  
自贡网  ·  2.8亿“大项目”!涉及62.4万人次—— ·  昨天  
四川日报  ·  王某(男,60岁),被当场抓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香港商报

香港“有麝自然香”!驻港公司、初创企业数目同创新高↓

香港商报  · 公众号  ·  · 2024-12-18 11:02

正文



特区政府17日表示,今年母公司在海外及内地的驻港公司数目增加至9960间,香港的初创企业数目则增至4694间,两项数字均创新高,反映香港营商吸引力有增无减,继续是海内外企业设立或扩展业务的理想地点。






驻港公司数目 按年增10%


当天,政府公布“2024年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公司按年统计调查”:驻港公司数目达9960间,较去年增加超过920间,上升10%;雇用人数达49.3万人,按年上升5%。按母公司所在地分析,2024年,内地驻港公司数目最多,达2620间,其次是日本1430间、美国1390间、英国720间及新加坡520间。按主要业务范围分析,从事进出口贸易、批发及零售业的驻港公司数目最多,占4730间;其次是金融及银行业,共2020间,以及专业、商用及教育服务业,有1530间。



此外,投资推广署进行的“2024年初创企业统计调查”结果显示,香港初创企业数目较去年增加10%至4694间,创历史新高,足证香港对初创企业创办人的吸引力。这些初创企业雇用17651人,按年增加7%。据了解,上述初创企业涵盖不同行业,包括金融科技,资讯、电脑及科技,电子商贸,教育及学习,以及数据分析等。而健康及医疗、可持续/绿色科技两个行业录得明显增幅,分别按年增54%和82%。





新兴市场数目升幅可观


行政长官李家超昨于行政会议前见记者时指,本届政府上任之后,积极作为,推出多项改革措施,抢人才、抢企业,成立人才服务办公室,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发展总部经济等,投资推广署积极进取、吸引及协助大量境外企业来香港开设或扩展业务。



李家超乐见这些措施取得好成绩,尤其是反映在刚刚收集到的数据上面,首先根据投资推广署及政府统计处最新的年度调查,来自各国的驻港公司数量升幅可观,来自意大利的公司增加17%、英国增加12%,新加坡、德国、瑞士增幅大约10%,美国增加约9%,政府致力开拓的两个新兴市场——中东和东盟驻港公司数目升幅可观,分别升25%及13%。


李家超又表示,今年香港初创企业数目创历史新高,接近4700间按年增约10%。数据反应特区政府今年各项政策为初创生态圈提供理想及吸引的生态环境。他亦提到,除本地人创办的初创企业外,其他创办人有四成来自中国内地,六成来自英、美、法、加等国家和地区。





港已成内企“走出去” 首选平台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17日指出,内地驻港公司继续占据首位,再次证明香港是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平台。 而来自海外的驻港公司数目亦持续增长,反映尽管受地缘政治影响,企业对扩展业务仍保持务实态度,理性选择香港作为其拓展亚洲业务的基地。 作为全球唯一集合中国优势与环球优势于一身的城市,香港会继续积极担当“超级联系人”及“超级增值人”的桥梁角色,更好地“引进来”“走出去”,为香港的经贸发展增强动能。



丘应桦续指,香港初创企业数目持续有亮丽增长,可见政府近年积极推出的各项支援措施奏效,提供了理想的初创生态圈,促进本地初创企业蓬勃发展。


另外,多家外资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机构也正在香港加强招聘力度,以迎合内地人才资金的不断流入。其中,包括瑞银(UBS)计划未来3至5年内将大中华区百万富翁客户管理的资产增加一倍;新加坡银行(Bank of Singapore)将香港员工人数增加30%;而瑞士财富管理公司瑞士宝盛(Julius Baer Group)从去年就已开始增聘员工,并扩展在港办公面积约40%。




商报时评
强化新优势 塑造新动能

香港商报评论员 李哲


海内外投资者继续以实际行动,对香港投以信任一票。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根据投资推广署和政府统计处的年度调查指,今年母公司在境外的驻港公司和初创公司数目按年分别升约10%,两者同创历史新高。事实证明,尽管不时有声音唱淡抹黑香港,眼睛雪亮的企业家续以真金白银投资香港;展望未来,有关方面还要不断强化新优势,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以进一步提高香港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驻港公司和初创公司同创新高,既是香港“有麝自然香”的结果,也得益于政府主动作为积极“抢企业”。“一国两制”赋予香港独特优势,作为国家与国际间的“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又是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屡获权威机构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在竞争力和营商环境等的排行榜上向来名列前茅,凡此种种均是唱不衰、抹不黑的。配合“抢企业”措施出台,迄今已有66家重点企业成功引进香港;而针对初创企业,“创科创投基金”既会优化,“创科加速器先导计划”亦将推出。随着磁石效应及政策效应持续发酵,良性循环下香港这个聚宝盆必然愈来愈旺。


除了巩固既有优势,香港还要塑造及强化新优势,从而塑造及激发新动能。国安法颁布后,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为商界提供更稳定的营商环境,亦为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筑牢基础。从政策入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至主动作为“抢企业”、“抢人才”等,也令香港的优点和磁能与日俱增。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则为香港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须把握全球经济重心东升西降的趋势,一方面要稳住与传统发达国家的经贸联系,另方面要加大力度拓展全球南方及新兴市场。另外,创科发展一日千里,香港肯定不能缺席,特别要用好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契机,以及借力河套合作区和北都创科城等。“十四五”规划下的“八大中心”定位,意味着香港除了传统支柱产业外,由文化艺术到法律仲裁等都大有可为。


查今年新驻港公司之中,来自美欧的数目普遍升一成左右,来自中东和东盟的则分别升22%和13%,显示西方市场依旧看好香港,新兴市场更是升幅可观;按主要业务划分的话,贸易相关驻港公司数目最多占近一半,金融占两成,至于初创企业则以新经济领域占多,其中健康及医疗、和可持续/绿色科技两个行业更按年增逾五成和八成。因应地缘政治及国际贸易格局转变,当局已提出将香港建构成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的目标,既帮助内企和人才资金等“走出去”,也把海外企业和人才资金等“引进来”;配合推动总部经济策略,国家延长外国人员到内地“一签多行”签注有效期等,凡此种种皆可成为香港桥头堡地位的新优势,以至赋予新动能打造首发经济,作为海内外企业设立总部分部及研发中心等的首发据点。总部经济及首发经济生态圈的形成,还可望连带吸引产业链一并进驻香港及大湾区,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应和就业机会。


唯有改革求变,方可不断强化新优势,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从而适应世局之变,掌握个中机遇,推动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更上层楼。

来源:香港商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