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商参略
了解财经信息,通往财富之路!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正商参略

有钱人和开发商在撤退,中产却在拼命买房!小心天花板掉下来!

正商参略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11 09:47

正文

点击上面蓝色字关注,即可免费收阅政商内参


By政商内参 (微信最好的政经读物,以专业的视角传递政商信息,深度解读政商新闻,这里使你了解更真实的中国) 微信号:zsnc-ok


2017年3月8日,第三届中国产业经济(国际)论坛在上海举办。以下是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演讲中关于房地产市场的部分。


房价什么时候跌?我不知道,我可以告诉你这组数据。日本1990年房地产的顶峰期,日本所有房子的价值相当于日本GDP的200%,2006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顶峰期,全美国的房子价值相当于当年美国GDP的170%,咱们中国已经干到咱们GDP的250%,这个是在现代资本主义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个数字。


而且一旦房价往下跌了,人们会突然发现,中国经济最强的那一环就是你我他的储蓄,那是真金白银,和中国经济最弱的那两环,一个是地方债、一个是房地产开发商,紧紧的连在一起,下一次房地产出事不光是银行出现坏帐的问题。


由于这些年靠的是政府的投资,那么我们看到,社会融资暴涨,银行这段时间的借款实际上堪比四万亿。但民营投资没见真正的起来,实体投资没有起来,剩下的那些钱去了哪了?房地产市场。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去年的房价的一次暴涨。


如果你试图用经济学来分析中国的房地产,无论你从供需性质关系入手,还是从库存入手,无论你说这个人口结构还是你说可承受能力,有任何一个指标来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结论只能有一个,泡沫。但是如果你用任何这些东西来分析,你就错了。



因为今天咱们头上那片瓦,不是给你住的,这叫做金融产品,这是一个投资。这是一个流动性拉动的一个投资。十年后再看咱们的历史,会告诉你这句话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分水岭。因为房子不再是金融产品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年房价会暴跌,北京此时此刻想干的事也是想慢慢把你的钱从一线城市挤到二线城市,从二线城市挤到三线城市,看看调整一开始出来的是一些一线城市,接着慢慢进入二线城市,最后希望进入到三线城市。


换一句话说,政府希望你的钱为去库存服务。所以房地产市场暂时不能打死,但是也不能再让你这么狂炒,想想你自己在上海工作,会不会跑到扬州去买个房子。


中国的政策这些年说多,繁复许许多多的政策,但是逻辑出奇的一致,就是把钱弄出来填地方政府财政窟窿。地方政府把房价涨上去可以卖地,这个泡沫往下走了搞出理财产品,不同的表达形式,还是同样的逻辑,这个泡沫玩不下去了,搞出股市4000点到半山腰,地方债置换,这个玩不下去了,房地产2.0版,都是绕同样一个圈。


最新一些和政府比较亲近的经济学家们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叫做转杠杆,去杠杆是应该的,但是我们要转杠杆,我就想什么叫转杠杆,后来一看明白了,看看地方政府债这两年负债比率往下走,民间的负债比例是往上走,民间负债率去年的数字放上去,已经远远超过50%,换一句话说,银行存的那些钱拿出来买楼实际上是帮地方债解套,房地产不出事大家皆大欢喜,房地产出了事,你就是托着掉下来的天花板的人。


再讲一句2016年还有一个奇特的景象,房地产市场中产阶级奋勇跳进去,全民买楼,最高端的有钱人和很多的开发商在慢慢撤出来。谁对谁错,我不知道,最终只有时间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来源: 新湖期货)



分享一个文人的买房故事……

亲历房价故事:若大多数年轻人想都不敢想,社会定要反思

作者:王国华,来源:证券时报

1997年大学毕业,我在长春工作。一室一厅的房子大多租金五六百,单间三四百。我的工资六七百,在同学中算是高的。亦即,一半工资拿出来租个单间很正常。有个同学工资才三百多块,理论上讲租房都不够。这样晃荡了两年,女友(现在的妻子)毕业,考虑换房子了。我为省钱,带女友去看了某大学家属楼里的一个单间,厕所和厨房都是跟别人共用的,月租一百七。我觉得还可以接受,女友没说什么。第二天一早,她哭着来找我,说不想住这样的房子,父母来了连个打地铺的地方都没有,太寒酸了。

  

我听了很惭愧。人家愿意跟我过日子,起码要给她一个过得去的生活。我在繁华的桂林路找了个一室一厅的房子。月租六百,可以半年一交,仅需3300元,折合每月五百五。当时我刚跳槽到一家报社,月薪五百九十元。

  

或问,一个月还剩下四十块钱怎么生活?这恰是我要讲的:如果你不想过太委屈的日子,那就先满足自己,然后想办法。我也是这样,先住上五百五的房子,再想五百九怎么生活。人的求生本能总会帮着你解决掉这些问题。我记得那一年给《深圳青年》杂志写稿,一篇稿子就是一千七百块钱,够我三个月房租了。

  

搬家那天,我和女友很满足。一个文友带着新婚妻子来看我,我说,房子小了点,呵呵。其实我是希望他安慰我说:“这就挺不错了”,岂料人家两口子异口同声地说,“嗯,确实憋屈,凑合住吧。”原来,文友入赘到高官家中,高官住的是四室的大house,家里还有警卫员呢。但不久他们就离异了,原因不清楚。但一个北方男人,自己不掏钱买房,寄居在丈人家里,总觉不太心安理得。

  


闲着没事的时候,也以租客的名义在附近看过其他一些房,有个老太太,以380元价格把一个单间租给一个女大学生,她自己则在过道里搭了一张床,感觉两个人都挺能将就。不要说那时房租高是因为商品房少,住房紧张。房东出租首先要考虑自己的成本。他的心理预期如果是两千块,即使降到一千不亏本,他也不租给你,宁可空着。反正目前中国的房产几乎没有持有成本,他们干嘛要救济你。

  

我自己买房是在2000年。那时商品房刚刚兴起,而我所在的东北地区还不像现在这么被唱衰,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房价两千多一点(市郊一千多),比石家庄、济南之类的二线城市似乎还高。偶尔在图书馆翻阅《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之类,发现深圳房价三四千元一平米,实在太贵,感觉不在同一个世界里。当时省城的平均工资已经一千多,而全国通行的理论是,一个月工资可以买一平米房子才是正常房价。但这种理论大概持续了三四年便烟消云散。

  

我花二十多万买了第一套房,首付三成,其余按揭。当时稿费好挣,我一年时间就把贷款还完了。2007年孩子上学,需要独立单间,我又借钱买了第二套房。后来在文坛小圈子里流传我用稿费买两套房子的故事,大概就是这么回事。我的经历不足为训,不过当时房子确实好买一些,我身边有不少工作三五年就能买房子的人,在北京、深圳和天津的朋友、同学大体如是。购买方式跟今天差不多,就是自己凑一点,父母凑一点,亲戚借一点,然后用工资还按揭。总体上看,无论房价高低,购房者都是跌跌撞撞,跟头把式,没有一个从从容容的。所以今天房价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买房时的状态。如果绝大多数年轻人连想都不敢想,整个社会肯定要反思;如果不少人还敢比划比划,那就证明房价还不算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