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们,真的都是这样消费的吗?
02
在上个世纪,有一本很火的书叫《格调》。
这本书讲了什么呢?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了美国社会不同阶级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
书里面列举出了很多很有意思的点:
比如说,不同等级的人,喜欢开不同的车。
中产阶级,喜欢开崭新的宝马或者奔驰;
上层阶级,反而喜欢开很普通的、甚至有点旧的雪佛兰;
而下层阶级,不管开什么车,都喜欢在车窗玻璃上挂满玩偶……
在为家里添新物件的时候:
暴发户们,在过节的时候,喜欢分期付款去买精致的家电,比如智能冰箱;
而中产阶级,则喜欢买那些“有品位”的高级家具,比如说红木椅子,放在客厅里;
富人贵族们,家里会保留一些用旧的东西,比如来自东方的高级手作地毯。这些精致昂贵的物件,体现出他们已经富贵了很久了。
在那个还没有移动支付的年代,
暴发户的钱包总是鼓鼓囊囊的,里面放着很多现金,还有家人的照片,电影票根,还有能证明自己去过什么地方的收据等等;
中产阶级的钱包,只有少量现金,再加上一些银行卡。
在服饰上:
暴发户们,喜欢衣服上写标语,来传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喜欢有大logo的广告商品,认为可以把自己和品牌的成功联系起来——自己也很成功;
而富人贵族们的衣服上,往往没有商标。
他们喜欢低饱和度的纯色衣服,注重材质,比如喜欢羊绒、丝绸制品……
仔细想想这些点,在现在的国内,是不是也挺写实的?
当然,这本书不是为了告诉我们怎么样生活更有逼格,只是客观的描述来不同人群的消费习惯。
那些真正的有钱人,反而不会刻意地追逐炫耀性的奢侈品,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那他们追求的是什么呢?
03
在《如何不靠运气致富》中,提到了这么一点:
去寻求财富,而非金钱或地位。
财富就是你拥有资产,资产在你睡觉的时候可以为你赚钱。
金钱是我们转换时间和财富的工具。
身份地位是你在社会等级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对于那些有钱人而言,他们消费,是为了获得更多收入。
前不久,赌王的儿子何猷君求婚奚梦瑶,闹的沸沸扬扬,在微博热搜上挂了一整天。
大家都在吐槽求婚仪式很土,却没看到,对于何猷君来说,这是一次高收益率的消费:
求婚所在地——尚嘉中心,看似不够高级,但这是何猷君妈妈的财产。
在这里求婚,可以为尚嘉中心带来上亿次的曝光,拉高商场的格调,带动人们的消费。
一个求婚,也是精明的营销策划。
这就是富人的投资思维。
看似是消费,背后却是高收益率的投资。
04
在投资消费中,最高效的,稳赚不赔的,一定是投资自己。
这里的投资自己,不是网上说的,通过整容来投资自己,通过买名牌来投资自己,而是通过学习来武装大脑。
为什么通过学习来投资自己,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呢?
第一、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比如说投资股票、买理财产品,收益更多的是受外界掌控。
政策原因、科技浪潮、舆论风波都会影响到股价,这些我们几乎不能参与控制。
但是学习的话,主动权完全在你自己的手里。
你想要投入100%的精力,你就一定能够获得对应的收益。
第二、你花钱去学习,本质上是花钱省时间。
比如说,你买一本书,只需要三四十块钱,却能买到作者研究多年的知识体系;
你用三四十块钱,节省了自己的时间。
你用几百块钱,买一门某个领域的网课,那就比你自己去买书钻研,又能省下很多时间;
就像我们喜欢给小孩花钱报补习班,就是因为,专业的老师来教,可以省下很多我们亲自去钻研的时间。
这些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赚更多的钱。
第三、你花钱学到的知识,可以高效优化公司的产出。
在我的私房课上,有很多学员都是创业老板。
他们有的人的公司,每年都是上亿的流水。
那花几千块钱,哪怕只学到了一个点,提升了1%的产出,就是多赚了一百万。
所以,那些越有钱的人,越喜欢花钱去学习。
前两天是七夕,大家都在朋友圈里晒礼物。
有的是红包,有的是新手机。
我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一个学员晒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礼物,你绝对想不到是什么……
因为她很喜欢投资自己,周末都会去听各种线下课程,不断学习。
她的老公就在一个平台上给她交了
19万
的学费,当作七夕礼物。
两个人都很开心。
比起送顶级的奢侈品,这份投资的收益就要高得多的多。
小结
真正的有钱人都买什么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