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郑州来说,此次“落选”国家中心城市的的合肥和长沙,在各方面实力并没有明显差距,2015年长沙的GDP还超过郑州1000多亿。
12月23日,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在公开场合还提到,长沙项目建设要进一步提速提质,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2017年将是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开局之年。
合肥近年来发展势头也很迅猛。从增速看,合肥2015年GDP增速达到10.5%,在四座城市中也处于领先位置,增长潜力不可小觑。
安徽区域经济专家程必定表示,合肥其实已经有了国家战略层面的定位,就是“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以后会更积极地参与长三角竞争与合作。
从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到努力融入长三角,合肥官方也在强调“左右逢源”。不久前合肥都市圈扩容,将曾经跨入南京都市圈的马鞍山、芜湖纳入,吸引省内优势资源回流,显露出在长三角区域发展中的自信。
“安徽的规划和东部、中部地区有所重叠,一方面坚持东向发展,便于承接江苏、上海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对中部发展的政策也会积极响应。”程必定说。
那么这个“帽子”到底有多重要,使得中部城市纷纷争抢?
在200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首次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概念,打破了中国传统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的城镇体系格局,使“中心城市”成为处于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
2010年出台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
2016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
“对于获批的武汉和郑州来说,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把定位做实,带领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一起发展。一是考虑集聚功能,如何发展高端产业、集聚优势资源;二是加强辐射功能,如何对周边乃至全国产生功能效应。”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说,“国家中心城市关键在于练‘内功’,不是有个定位就好了,要去想怎么把功能发挥好,把短板补齐。”
(编辑 何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