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邀请我们家小小梁来录音棚,让他肆意地讲讲他的人生梦想、他的快乐、他的担忧……享受和爸爸一起录节目的快乐。
录完以后我发现,他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帮我看到了自己的初心——哦,原来这么多年来,我的问题都是因为自己忘记了一些东西,而我儿子在他还没有忘记之前告诉了我。
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有些时候我们不能完全融入当下呢?其实这也是孔夫子关心的问题。在和大家分享小小梁提醒我的人生初心之前,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里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以上三句话是孔夫子的“观人之术”。
很多人都说,相术是一门非常精妙的艺术。你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眉形、眼袋、鼻头、唇形、乳形、臀形……来观察他的性格,判断他的人生轨迹。其实这些都是一维,技法层面的,还有比这更高维、更直接地观察人的方法。孔夫子在不同的篇章里描述了他对学生的人生命运的观察。
孔夫子观人之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呢?
第一点是“视其所以”。
我们常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视其所以”说的就是,你观察一个人的行为,要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动机到底在哪里?这就叫“所以然”。
比如,一个人经常莫名其妙地跟你分享很多经济方面的内容,也许他想卖给你理财产品;一个人常常对你发脾气,也许是因为他非常恨你夺走了他内在美好的东西。
当你了解一个人的动机以后,再来观察他的行为,就能知道他的“来龙”,也自然可以推出他的“去脉”了。
第二点是“观其所由”
(“所由”指的是路径)。
你观察一个人,要看他做一件事会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有些人做事,会做一个计划表,比如思维导图、行动计划,然后像项目管理一样,设定关键时点,按照每个时间点做安排。
还有一种人完全不这样做,也能把事情做得很好。这种人面对问题的第一个想法是:我要拉着谁一起干?他们总能找到适合的人跟自己一起解决问题,这些人虽然不清楚步骤,结局却也不错。
除了以上两者外,还有一些人,他们既不制定计划,也不找人,他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反复在脑海里想象这件事做成以后的情景、时间、空间、人们的样子、当时氛围怎么样、以什么样的方式表述、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界定……而且特别细节化。然后他就等着这件事发生,居然也能成功。
第三点是“察其所安”。
观察一个人,要看他是否安然自在。他有什么地方是不自在的?他对自己做的事接受度高吗,还是觉得现在做的事很拧巴、很扭曲?他说话的时候,眼神是否放松?他做事的时候,是否不疾不徐?他的言行是否一致?他眼神的闪烁和鼻翼的抽动频率是否一致(撒谎的人,眼神闪烁和鼻子振动频率是不一致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其实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不安。
心里没有什么说不出来的东西,君子之心如朗朗明月,无时不可让人不知。孔子对人的观察,就是这三点。
当一个人能够做好这三点以后,他就无所遁形。所以孔夫子说:“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廋”的意思是隐藏。)通过以上这三个维度观察一个人,他是不可能隐藏起来的。关键是我们在观察别人之前,是否用这三个方法真正地觉察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