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护衫,墨手毡,红池蓝光乱紫烟,透莹晶闪闪。右持枪,左遮面,皎皎月色星点点,破镜也重圆。”精挑细腻的字词,画面感极强的描写,这首《长相思·手工电弧焊》没有出现在某本诗集中,而是在本应写满繁琐计算的工科作业纸上。
原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的授课教师近日布置了一项新奇的结课作业,要求学生们以《焊接》为题作诗写词,一时间工科生集体上演“诗词大会”,作品出炉后引发热烈反响,不少网友羡慕其为“别人家的专业课”。
记者了解到,学生们这次的诗词创作除了长短相间的词还有对仗工整的绝句、律诗以及通俗易懂的现代长诗。此中不乏“弧光灼人眼,烟气窒人息”“石火电光破墨夜,飞芒腾焰异彩流”“焊芯药皮不能错,连接熔比要计算”等佳句,让很久不写作文的工科生们直呼过瘾。“平时电焊实践课还是挺劳累的,这个作业一布置,大家立刻来了兴趣。”回忆起这次诗歌的创作经历,该专业15级学生赵玉萍记忆犹新。
“不是单纯的生搬硬套,我们还要设法将专业词汇和操作过程融入进去。”该专业15级学生范冲则告诉记者,学生们没有因为是工科生的缘故就将这次的作业草草应付过去,而是认真翻看诗集借鉴佳作、查阅书籍上焊接术语的多种表达、思索如何用古文描写得更加贴切,成文后还在文末细心地写好了注释,“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愈发了解了这个专业的历史渊源和现世发展,这真的是一次很有收获的体验。”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布置这样一项结课作业时,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冯涛表示,在用诗词描写自己专业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用这样一项结课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人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效率是很高的!”
近年来,大学课程的作业总是出现“应付”“抄袭”“百度复制”的情况,如何让作业生动有趣,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成了不少老师头疼的问题。
“和我打交道的是充满好奇心、渴望知识的大学生,我怎么能让他们的作业只是应付了事?”冯涛不断寻找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力求让学生“以工为魂”“以文为皮”“以乐为翅”,做到主动学习、学有所益、学有所用。
冯涛自己也一直在中华传统文学中领略材料之美、感受焊接之乐。他认为工科与文科看似云泥之别,实则有着交汇之法,他告诉记者,他和学生都应该做到“上可似鲲鹏翱翔于材料九天之外,下能如蛟龙畅游于诗词四海”。
“从电弧焊里开出诗意的花,创意与专业素养齐飞,现在更能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含义,我们现在所用所学,自古皆有之。”该校工业设计专业17级学生于梦提也为冯涛老师竖起大拇指,“谁说工科生只会算术题?我们有能力,更有才情!”
文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