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一生
共作五部有编号的
钢琴协奏曲
。《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明显能看到莫扎特与海顿的痕迹,其艺术表现所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平衡中的美。《第三钢琴协奏曲》中,开始出现贝多芬自我个性的追求以及戏剧性冲突,激情逐渐浓烈。
《第四钢琴协奏曲》阴柔与阳刚对比交替,乐团的协奏和钢琴的个性互相充分发挥。而《第五钢琴协奏曲》因为华彩乐段与乐团效果的烘托,使整部作品成为高涨的情绪与豪迈的激情的写照,闪烁着英雄主义的辉煌和光彩耀目的美。
这五部协奏曲,尤其是
后三部为浪漫主义协奏曲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音乐历史进程
。
历史上录制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的音乐大师数不胜数,可说各领风骚。更有甚者将这套作品“贯其一生”,不间断地修炼研习,
前后四五次录制
,每一次都融汇了更深的解读,力求贴合原作本意。
这位大师就是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
。
有人说:
“
再也没有钢琴家会比布伦德尔更贴近贝多芬的音乐
。”
作为长期以贝多芬作品为演奏重心的钢琴家,
布伦德尔
早在1964年即已完成贝多芬钢琴音乐全集的录制,是历来钢琴家中的首位达成者
。
多年来,布伦德尔演奏的贝多芬奏鸣曲、协奏曲、小曲与变奏曲均得到广泛的肯定与重视,但他从未止步,
仍
不断地向
自己已有的诠释挑战
。
哈罗尔德·勋伯格在他的名著《伟大的钢琴家》中提到,
《泰晤士报》曾在布伦德尔的一次伦敦贝多芬钢琴音乐会结束后,
对此发表了数篇令人“凛然敬畏”的评论,
“
文中甚至采用了一般只用于歌颂神明的措辞
”。
布伦德尔最大的特色是“理智”,但在智性之余,又全无刻板。细听可察觉到他演奏中所展现的音乐多样可能性与丰富表现力。许多钢琴家习惯将贝多芬诠释得激昂亢奋,听似声势浩大,实则单一扁平。
布伦德尔自然是不欣赏这样的演奏的,他认可贝多芬作品是
“
兼融感官与理性、情感与思考力的音乐艺术
”
,他所追求的,即是
将这样
“立体”的贝多芬
呈现在世人面前
。
“如果我属于一项传统,应该是这样的一种传统:
由这些大师的杰作告诉演奏者应该做什么
;
而不是让演奏者来告诉作品它该怎么样,或者是作曲家应该写些什么。”
——布伦德尔
布伦德尔的贝多芬即便有人诟病说“缺乏热情,少见活力”,但它
并非平淡无味,流于中庸
。仔细并反复聆听,你
会被布伦德尔的
深思熟虑和细腻精妙演奏手法所深深折服
。他建造的其实是一个效果独特的有各种引力交织的“场”,你不能靠近它,而只能在一个恰当的距离上审视它,研读它,发现它。
有乐评人如此说道:“他并非细节大师,却足以展现音乐中所有
最细微的地方
;他当然也不是一个宏大叙事者,却可以轻松构筑钢琴音乐中
最壮丽的巨厦
。”
从这套3CD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中,你即可听出其中端倪。
这是
布伦德尔录制的第四套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
与
西蒙·拉特尔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
合作
。它与以往的前三套录音
有着同样的品质、感性与理智的严密性。但其中的细节更多,建筑更精致立体。
当中,布伦德尔弹奏的
所有五个慢乐章都
极为优异
,如同圣餐桌上的神父,吸引着管弦乐队中不同的乐器组环绕在自己身旁。
协奏也毫不逊色
:两部早期的协奏曲中,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甜美而魅惑;在宏大的后期作品中,指挥西蒙·拉特尔充分彰显出了自身的能量,将整体情绪起落与声场氛围
掌控得游刃有余
。
值得特别提及的是,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第一乐章的速度比先前的版本稍慢,表露出
更为深沉与复杂的情绪与气质,声声触及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