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鲁伊
据说成熟的标志是承认自己力所不逮,而衰老的标志,就是习惯回望回溯过去。我以为,承认自己头脑思维的缺陷,还能继续学习,也算成熟了。至于絮絮叨叨的回念过往,尽可能的少些总是好的吧。
我喜欢中国的很多思维。比如,东方思维里万事是没有穷尽的,“既济”在“未济”之前。甚至我觉得这个思维是易经的精髓。结束是为了开始,永远没有圆满,然后永远生机勃勃。这比起死后天堂,或是修行可得圆满,高下立现。
做一个现代人,据说先要克制一下表达欲。平静温和、自信淡然,不自卑不炫耀,既不奢望也不追求共鸣。但因为一些共同的事情,偶尔也会讲起来没完没了。
大约十年前,因为和藏地的一些联络,一个朋友出面撺弄了一个助学群。捐助青海玉树囊谦县的藏族学生,初高中生主要是助学,小学主要是捐赠设施设备、日常用品、衣服鞋帽。
开始很容易,坚持很难。每年两次的物品集资捐助,每位中学生每月300、500的捐助,有群捐有一对一。为了尽可能多的捐助,我拉了不少朋友入群。行善积德的事情么,还是有不错的响应,各年龄阶段的朋友加入了不少。
我也还算努力,替人写个文章收点钱,解个梦、起个名、答疑解惑个把人生困惑图点小钱,都扔了进来。偶尔有谁一对一断捐了,我还会顶上。虽然这些年有句很流行的话,“不要介入别人的因果”,但我想,起码尽点心力,让有些孩子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如何因果。
因为是个人行为,没那么多的活动,也少了些与学校、学生的互动。通常都是我的朋友(言玉)和他的几个朋友前后张罗。虽然我个人喜欢这种模式。但或许是少了一些荣誉、活动、互动,其实一直坚持着,一直难为着。行善积德,和有善报和有福报,虽然不是必然,但毕竟是人所追求的。
十年间,起起伏伏,人也进进出出。最悲伤的事于我,是有共同做这个事情的朋友在这十年里去世了,我脑海里那时,真有瞬间怀疑善行会否善报。还好,这个朋友我是了解的,她和我一样,不求。这里缅怀一下吧。
孩子们完成中学学业,有些上了大学,有些也就进入社会。因为我很少关心结果,也就懵懵懂懂。前天吧,朋友给我淡淡的说十年了,我说真真是不易,但也还平静。她告诉我一个好消息,曾经一对一的一个孩子,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囊谦,在小学里当了教师。
什么TM的叫惊喜?!我非常理解《山花烂漫时》里张桂梅校长希望孩子们考出去的心愿。我们捐助的孩子们里,中学毕业后上大学的、毕业嫁人的、打工的、甚至有出家的……他们生活在生活里,兜兜转转在自己的因果中。而这个当了老师的孩子,在我们没有圆满时,她却开启了另一段时空的大门,向前走,继续行。
朋友感谢如我这些人这些年的支持,我倒觉得是一个彼此成就的事情。这十年,我过得不好不坏,坏是因为人,好是因为人,或许这就是生活。但庆幸的是,每一次对人性失望的时候,总是有人重新燃烧人性的光亮,彼此扶持着走出黑暗。
命运是个很随意的事情,生活却必须继续。谈论十年,大概率你也老了。毕竟孩子的时候,你回溯的是一学期、一年?及至大了些,三五年也就到头了,因为青春总是意味着变化和丰富多彩。你开始十年十年的逼逼叨过往,你是有多平淡、多没有未来、多自怨自艾?
不过,就这个事儿,十年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