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研究
发布经济学研究会议信息、经济学研究前沿进展信息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商务  ·  春节假期,深圳外贸“欣欣向荣” ·  2 天前  
深圳商务  ·  春节假期,深圳外贸“欣欣向荣”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研究

董志强等:平台灵工经济中的性别收入差距研究

经济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4-26 17:15

正文



文章标题:

平台灵工经济中的性别收入差距研究

作者及单位:

董志强、彭娟,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善仕,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本文引用格式:

董志强、彭娟、刘善仕,2023:《平台灵工经济中的性别收入差距研究》,《经济研究》第10期。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下载本刊自创刊以来登载的所有论文


//
选题背景与意义


近十年,数字平台迅速兴起,极大改变了工作性质,催生了基于数字平台的灵工经济(gig economy)就业新模式,这在中国也被称作新就业形态。据世界银行2019年的报告,全球已有1/3人口在灵工经济中就业,中国也有数千万计的劳动者正在通过滴滴、饿了么、抖音等各种平台开展灵活、独立的工作。平台灵工经济一方面由于更能捕捉转瞬即逝的临时工作机会而促进就业,另一方面也使工作变得更不稳定,令人担心工人的权利和工资,包括担忧潜在的性别收入差距。
性别工资收入差距是传统劳动力市场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劳动经济学的经典研究议题。不同于传统工作“朝九晚五”,灵工经济允许个体根据其时间、技能和兴趣选择工作,从而女性更容易参与进来。但由于两性对工作变革的适应和所受影响的差异,新的基于平台的性别不平等可能会浮现。新就业形态中的性别收入差距在多大程度上受过往性别差距的影响,延续传统就业形态中的表现,又在多大程度上面临新的变化,其中的问题如何解决?研究这些问题,既有助于识别推动变化的新因素,思考在未来的经济形态和就业形态发展中性别差异将如何演进,也有助于回应当下的一些争议和分歧,比如新就业形态是否给女性带来经济进步等。
//
主要内容和结论


性别收入差距有很多可能的解释,彼此之间并不排斥,包括人力资本差异、职业隔离、社会习俗、生育、谈判技能、性别歧视等。随着技术变革、经济变迁、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这些解释也相应变化。灵工经济下新就业形态的兴起,也可能导致这些解释的变化。来自不同国家的经验证据尚不统一,一部分研究认为灵工经济有助于缩小性别差距,因为它带来了更大工作灵活性,有利于女性更好地平衡家庭和工作,促进女性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另一部分研究则认为灵工经济既非性别中立也不代表女性解放,长期持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收入差距将在灵工经济中延续,并不断得到强化。大多数经验证据支持前一种看法,少数支持后一种看法的文献在证据上并不太强。这些研究发现,灵工经济中性别收入差距部分是教育、经验、职业隔离、歧视等传统因素的延续,但确实也有一些新的影响因素可以关注,比如算法偏见、女性的工作灵活性偏好、更原子化的工作组织等。
相对而言,目前国内鲜有针对新就业形态的性别收入差距的研究。本文利用一个独特的、针对中国平台劳动力的大型调查数据集,研究中国平台就业劳动力的性别收入差距。结果发现,灵工经济中工人获得的收入,处于传统工薪就业者收入的中间水平。性别仍然是决定工人收入的重要因素,性别收入差距可以从线下劳动力市场传递到线上市场,女性/男性月收入比为85%。相较于同时期的传统工薪就业女性/男性收入比77%,灵工经济中的性别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在某些云工作类新兴职业(如直播、在线咨询),女性有可能扭转其收入劣势。
进一步分析还表明,即使控制个人特征、工作特征等可观察因素后,性别仍是个体收入的显著决定因素,并且职业的性别收入差距各有不同。平台经营类(自主创业、微商)和地理束缚性工作(到家服务、网约车、配送服务、社区团购)中,女性有明显的收入劣势;但在云工作的大多数职业中,女性收入并没有明显的劣势,甚或略有优势(如直播)。灵工经济中少部分职业(网约车服务、配送服务、在线教育)存在一定的职业分隔,但灵工女性不再集中于低收入工作,传统就业的“职业拥挤假说”不再成立。在灵工经济中,工人绝大部分性别收入差距来自职业内因素,职业分隔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非常有限。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在灵工经济中,改变工作和职业相当容易。本文还发现,平台工人的性别收入差距大部分来自可观察因素,由不可观察因素解释的收入差距不到40%;而在传统工薪就业中,性别收入差距由不可观察因素解释的部分通常在60%以上。这意味着,与传统就业相比,灵工经济中的隐性性别歧视可能更低。
本文还检验了灵工经济中决定性别收入差距的新因素。女性更厌恶算法控制、更偏好工作灵活性、工作更孤立且更少进行职业社交,这些因素扩大了本来有望缩小的性别收入差距。以上论断得到了证据支持。本文结果表明,尽管人们批评灵工经济的种种问题,但在中国,它对就业市场仍然产生了积极作用。
//
政策启示和建议


本文研究属于“实证”性质,主要结论具有一定政策启示。为了设计有效的政策,需要弄清楚待解决问题的根源。目前社会上关于新就业形态的看法既有赞赏也有异议,但极端的看法可能都失之偏颇。本文结果表明,灵工经济新就业形态中仍然存在性别收入差距问题,这需要正视;但相对于传统就业形态,它也带来了工人收入的增加和性别收入差距的缩小,这是真实的进步和改善。更加理性务实的态度应该是,既肯定改善,也直面问题,不因存在问题而令新就业形态裹足不前,也不因取得进步而忽视存在的问题。“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首先要“支持”,其次要“规范发展”,这是中国平台灵工经济的政策方向。旨在缩小劳动力市场性别差距的政策制定,也应当考虑促进平台灵工经济健康发展、更好地利用灵工经济积极的一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