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财富
来自新浪微博认证资料:新财富杂志官方微博 @新财富杂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观察报  ·  黄金价格涨到位了吗?重磅买家入场在即 ·  14 小时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msd美思德发泡 ...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刚刚,小S证实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小米,突发! ·  2 天前  
郭磊宏观茶座  ·  【广发宏观王丹】1月经济的中观线索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财富

假如你陷入毁灭性打击,有多少人能再站起来?

新财富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11-21 22:58

正文


原标题:当你遭遇毁灭性危机时,能否走出来取决于时光算法

来源:孤独大脑(lonelybrain)

作者:老喻


0 1


假如你陷入一场彻底将你击倒的危机,在你的人生巅峰之际,你将作何反应?


1998年,克林顿陷入莱温斯基事件。时任财政部长的鲁宾从旁侧目睹了高压之下,总统如何启用“精神装置”,能够在暴风眼里冷静工作。

在自传里,鲁宾写到:

“我确实非常赞赏克林顿处理危机的方式——尽管这一危机是他自己制造出来的。他的精力集中、专注,在身旁风暴肆虐时仍继续工作......

和其他人一样,我对总统如何做到这一点也感到很好奇...克林顿告诉我说他用“精神装置”帮助自己渡过了莱温斯基事件那段时期。

鲁宾甚至由此获得了提升自己网球水平的灵感。他写到:

......主动选择正确的思维模式这一观念确实有助于我打网球,他减少了我过于踌躇和犹豫的倾向,这种倾向对大多数业余选手都是障碍。

在打球时,我牢记这样一个想法,那就是即使非常优秀的篮球选手投不中的机会也达55%。

即使是一个很好的网球手也会犯许多错误:目标是应关注如何尽可能地打好这一个球,而不是或者担心弄糟或者担心分数的多少。

我非常喜欢上面这段描述。

假如一个人的大脑计算力是a,他在压力下的计算完成率是b%,那么其应对现实世界的智慧=a*b% 。

人和人之间,a的差别很小,b的差别很大。

我自认为属于a高b低的人,历史上多次深刻感受过b对a的无情消解。



0 2


吴清源曾说:擂争十盘战(极为严酷的比赛)时的对手全是日本棋坛的杰出之士,就棋艺而言,我与他们之间几乎没有差别,我之所以屡屡获胜全在于精神因素。


据说,1935年10月1日,第二天即将开始秋季升段赛,临大战前夜,吴清源备战方针就是又通读了一遍老子《道德经》。老庄学说的主旨经吴清源修研归结成与围棋紧密相关的一句话,那就是“平常心”。


大约30年后,吴清源的弟子林海峰夺得名人挑战权,决战前夕,吴清源送给23岁的林海峰的三个字,也是“平常心”。


0 3


平常心不平常。

1977年3月27日发生了航空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一架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和一架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波音747飞机在西班牙洛斯罗德奥斯机场发生地面相撞事故,致使583人死亡。

《摇摆》一书开篇便回顾了该案例:

荷兰皇家航空公司4805号航班的乘客此时并不知道,他们的安危的确完全掌握在世界上经验最丰富、技术最精湛的一位机长手中。

突然,机长范·赞藤收到了来自机场关闭通知。他本该保持镇静,却被一个令人不安的念头纠缠住了。他决定在特纳利夫岛机场加油,这样,在拉斯帕尔马斯机场中转的时间就能节约半小时了。

结果刚开始加油,机场开放了。好不容易又可以飞 浓雾开始在跑道上弥漫开来。于是他加快了引擎的转速,飞机慢慢滑上跑道。

副驾驶不解地说,“我们还没收到塔台的起飞许可呢!”

“我知道,”机长边松开制动边回答,“边走边请示。”

突然,一架波音747飞机出现在前方跑道......范·赞藤、其他机组人员以及所有的乘客全部遇难。那天,共有584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

《摇摆》一书认为:机长在“损失厌恶”与“牵累”的双重作用下,为自己挖的坑越深,便越会继续挖下去。

假如在电影里,技术高超的机长,多半是执拗而坚定地带领乘客脱离险境。

成功者经常是一根筋的(当然,一根筋的人群里成功者的比例未必就更高),在他们的英雄事迹里,面对挑战从来都是迎难而上,决不妥协的。


该如何评判是“勇往直前”还是“鲁莽行事”呢?

许多奇迹来自“不甘心”,更多的悲剧也是。

难题在于: “坚定和被胁迫之间,只有一条细若游丝的界限。”


0 4


下面,我想探寻“精神装置”、“平常心”、“牵累”、“被胁迫”背后的内在关联,并试图找到应对之策。


这些思考和对策极可能全是错的,试图对大脑决策构建模型,本来就是一种冒险,何况这里还要加上人的非理性因素。


该模型由“过去、现在、将来”三部分组成:

“过去”是局部无法改变的已知条件,是你已经抓好的牌;

“现在”是选择分配点,选择正确的思维方式,分配已经抓好的牌;

“将来”是各种可能结果的概率与损益值的统计学结果。

我称之为: 时光的算法。

第一部分:作为“已知条件”的“过去”

巴菲特的搭档芒格曾得急性白内障。当时已经发明了一种新式的改良手术,但是医生却仍然向他推荐老式手术,结果手术失败,一只眼睛失明了。

不过芒格认为老式手术的并发症概率为5%,他就属于这个5%。是谁给他动的手术?芒格说他不会告诉你。要说有错误,责任在他自己身上,于是他就开始研究眼科学。

最搞的是,那个医生依然在做他全家的眼科医生。

除了对芒格依然用那个眼科医生表示惊叹,我很喜欢他的话:

在遭遇一件令你难以接受的悲剧时,你永远也不能因为摆脱不掉它的困扰、在生活中再屡遭失败而让这一件悲剧变成两件、三件。

维基百科里这样描述他:

芒格的个人生活曾经很艰难,有些时候甚至可以说是凄惨。他几乎经历了一个人所能经历的所有苦难和不幸。

年轻时草率的婚姻,使他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

刚刚离婚不久,儿子泰迪身患白血病不幸夭折,巨额的医疗费用、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折磨着他;

芒格管理的合伙投资公司遭遇了1973年至1974年的股市大跌,损失过半;

1978年,芒格因为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导致左眼完全失明……

但是芒格并没有被这接踵而来的苦难和不幸所击倒。芒格和前妻的一个儿子小查尔斯说:“他就是能够义无反顾地摆脱了这些悲剧的困扰。”

查理和格雷厄姆、富兰克林一样,正是那种能够经由地狱抵达天堂的圣者。

现实中,我们花了太多时间、精力、情绪在无法改变的“过去”。

作为一种消费时光的方式,追忆、怀念、懊恼本无可厚非,但我们常常因此而影响下一个环节--“现在”之决策。

就像那位机长,被“要是那样就好了”的假设拖进坑中,自欺欺人地列出了错误的已知条件,进而作出了不可思议的愚蠢决定。

橡树资本的马克思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中文版序言里写到:

接受是我的重要主旨之一:接受周期与变化的必然性,接受事物的随机性,从而接受未来的不可预知性与不可控性。接受能够带来平静,在其他投资者失去冷静的时候,这是一笔伟大的财富。

接受的结果便是在投资中拥有行之有效的耐性:对新投资策略的引入与新客户关系的巩固所需的时间保持耐性,也对正确的投资策略得到证实的时间保持耐性。接受、平静与 耐性,都是令我深受触动的中国思想的精髓。

已经发生的,是清晰罗列出来的“已知条件”,需要冷静接受。

第二部分:作为“分配资源”的“现在”

“现在”之任务,有四个:

A、极度专注;

B、主动选择正确的思维模式;

C、分配“过去”之资源;

D、理性计算。


关于A:极度专注


专注度,是计算力的一个系数。8分计算力(满分10分)很难提升到9分,专注度倒很容易由80%跌到50%。更何况,现实中,大多事情并不需要特别高难度的计算力,而专注度系数则决定了最终完成度。


牛人都有克林顿的那种“精神装置”。


巴菲特的一个高尔夫球杆说:巴菲特在学习推杆技术是比任何人都要学得快。他会变得心无旁骛,将他超乎常人的注意力集中在高尔夫球上。


他的朋友惊叹道:他总是能做到这一点,非常了不起。


“巴菲特的业余爱好是打桥牌,他非常专注,好象是职业牌牌手。他不愿输牌,也不愿下大赌注,除非他认为明显占上风。但是他对每个牌局都会非常投入。


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打牌的态度,像计算机一样精确,从不冲动,就像做数学题一样,在打第一张牌前,就已考虑好整手牌该怎么出,而且已经去除了他最讨厌的运气成分。”


关于B:主动选择正确的思维模式


这段不知如何展开并收回来,只好引用芒格的一段话顶一下:


“人们低估了那些简单大道理的重要性。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伯克夏·哈萨维是一个教导性的企业,它教会一种正确的思维体系。


最关键的课程是,一些大的道理真的在起作用。我想我们的这种渗透已经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因为它们是如此简单。”


关于C:分配“过去”之资源


“选择”似乎比“做”更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人们现实中面对的,往往是“是非题”和“选择题”。所谓“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宋朝名宰相吕端平日“糊涂”,关键时刻做选择题时,绝不含糊。


有两种分配“过去”资源的非凡能力。


1、说不。

2、串起来。

"他不是一个性情中人,他是一位残酷的精英分子。"一次,马克.扎克伯格果断放弃了一款耗时一年开发的产品,下属如此评价他。看来在性情上这位Facebook的创始人有点乔布斯的味道了。

以心狠手辣著称的乔布斯,据传会在电梯里炒掉一个人。他曾提及自己炒人时,也会想那人的孩子会因此伤心。但是,总要有某个人来做这个决定--假如这件事肯定正确。

巴菲特曾经花25000美元买了60多万张四分钱邮票,试图囤积牟利。后来发现此举荒唐,迅速将此事委托给朋友,抛之脑后,然后重新转回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能对已知条件“说不”的乔布斯,也有著名的将已知条件“串起来”的著名演讲:

你在向前展望的时候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连起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