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战略前沿技术
【战略前沿技术】紧紧围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聚集前沿科技以及孕育产生前沿科技的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等,密切追踪科技前沿热点,敏锐捕捉战略前沿技术,传播前沿科技资讯。欢迎点击订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虎嗅APP  ·  算完春节经济账,我选择原地过年 ·  3 天前  
雷科技  ·  锤子手机,复活了?!!! ·  4 天前  
艾瑞咨询  ·  2024年中国视频会议用户洞察白皮书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战略前沿技术

2017年世界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威胁报告(全文翻译)

战略前沿技术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7-01 09:41

正文

本文由航天防务(ID:AerospaceDefense)授权转载,翻译整理:郭彦江 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

2017年6月26日,美国国防部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NASIC)发布2017年版《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威胁》报告,报告评估了世界主要国家弹道导弹技术发展情况。这是NASIC时隔4年后再一次发布该报告。

报告全文40页,航天防务对报告全文进行了翻译。所有内容来源均来自于原始报告。航天防务未对报告原始观点、原始报道、原始参数进行任何修改。翻译仅做学术交流,供大家参考。不代表航天防务承认或支持其观点。


执行概要



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被视为兼具成本和效用的国家重器。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可携带核弹头作为战略威慑武器,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装备常规弹头作为常规战术武器使用。高精确制导武器可用于进行“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任务。

朝鲜正在研制公路机动的“火星-13”(KN-08)洲际弹道导弹(ICBM)。2015年10月,朝鲜公布“火星-14”新型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朝鲜“大浦洞-2”导弹改进的“银河-2号”运载火箭2012年12月首次成功把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016年2月把第2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火星-10”(“舞水端”)中程弹道导弹2016年4月开始多次试验失败。朝鲜还在研发新型固体近程、潜射和中程弹道导弹。2017年4月,朝鲜开始进行“火星-12”新型液体中程弹道导弹试验。

伊朗正在发展洲际弹道导弹,伊朗运载火箭项目的进步加快了伊朗研制洲际弹道导弹的步伐。2008年以来,伊朗多次成功发射两级“信使”运载火箭。伊朗还公布更大的两级“神鸟”运载火箭。“神鸟”运载火箭可作为洲际弹道导弹技术的试验平台。伊朗研发出“Qiam-1”近程弹道导弹(第四代“征服者-110”升级版),声称具备打击舰船的能力,将大规模生产。伊朗增强了“流星-3”中程弹道导弹射程和效率,声称已部署两级固体推进的“Sejjil”导弹。2015年,伊朗公布“Emad”导弹,“Emad”导弹宣称采用精确制导技术,是伊朗第一款精确制导弹道导弹,可以打击高精确目标。伊朗官方宣布计划研制更高精确制导能力的“Emad-2”导弹和新型“Sejjil”导弹。

中国继续推进世界上最活跃、最多样化的弹道导弹研制计划。中国不断研发和试验新型进攻性弹道导弹武器,升级原有弹道导弹系统,形成了多样化的弹道导弹序列,同时还在研发对抗导弹防御系统的技术。中国部署的弹道导弹力量由中国海军和火箭军管理,导弹规模和类型不断提升。中国继续推进“CSS-6”、“CSS-7”等主要针对台湾的常规近程弹道导弹武器研制,研制大量机动发射的常规中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CSS-11”、“CSS-5”Mod 4、“CSS-5”Mod 5和“DF-26”是中国现代化弹道导弹力量的核心组成,专门设计用于阻止对手国家军事介入地区冲突。“CSS-5”Mod 5和“DF-26”具备反舰能力。

中国的战略弹道导弹核力量包括“CSS-10”Mod 2、“CSS-4”Mod 3洲际弹道导弹。“CSS-4”Mod 3是中国首型配备多弹头分导再入弹头(MIRVs)的洲际弹道导弹。中国可打击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核弹头数量预计在5年内将增加至100枚以上。“CSS-N-14”使中国首次具备远程海基核打击能力。中国正在研制新型公路机动的“CSS-X-20”洲际弹道导弹,“CSS-X-20”或将具备MIRVs能力。中国2015年9月胜利日阅兵首次展示的“DF-26”导弹具备核和常规打击能力。

2014年9月,俄罗斯部署的可打击美国本土的核弹头数量达1500枚,超过美国部署的核弹头数量。尽管受武器控制条约的限制,俄罗斯正在研制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俄罗斯计划保持除美国以外最强大的战略弹道导弹力量。据俄罗斯官方表示,俄罗斯2016年部署了新型固体弹道导弹“边界”(RS-26)。“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部署于新型“北风之神”级核潜艇。俄官方宣布将试射新型重型液体推进的“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俄罗斯工业部门重新开始考虑部署新型铁路导弹作战系统(译者注:“巴尔古津”?)。

对地攻击巡航导弹(LACMs)是高效军事打击武器,当前大部分LACMs导弹采用亚音速设计,但也有一小部分可超音速飞行。未来一些导弹可高超声速飞行。亚音速巡航导弹可贴地飞行,从多个方向打击目标。飞机、地面和海军平台都可发射LACMs。俄罗斯拥有三种平台发射的多种巡航导弹。中国拥有地基和空射巡航导弹。伊朗正在研发地基发射巡航导弹。据公开报道,俄罗斯使用空射和地基巡航导弹打击叙利亚ISIS武装力量。

一些武器同时拥有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特征,例如,弹道导弹发射的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HGVs)、无动力巡航导弹等。未来超声速和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或可从传统弹道导弹的大型火箭助推器发射。


弹道导弹威胁日益严峻



德国在二战中首次使用“V-2”弹道导弹和“V-1”巡航导弹打击英国和北欧国家。尽管这些导弹制导精度不高,但对盟军构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是美军以及海外盟友面临的重要威胁。导弹对许多对手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为传统飞机价格昂贵且打击效率不高,而导弹可有效打击拥有强大防空能力的国家,具有明显的战略威慑作用。导弹相比飞机,维护、训练和后勤成本更低。如果缺少限制的话,携带化学、生物或核弹头的导弹将造成灾难性后果。

随着弹道导弹技术的扩散,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威胁继续增加。当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拥有弹道导弹系统,弹道导弹成为美军未来冲突中的重大威胁。在过去30年间,弹道导弹在多次局部战争中使用,包括两伊战争、阿富汗战争、也门战争、1991年和2003年的海湾战争、俄罗斯在车臣和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最近在叙利亚和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等。俄罗斯在叙利亚冲突中首次使用了巡航导弹。

美国陆军通过防空和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来应对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威胁。必要时,进行主动打击。主动打击包括对敌方导弹系统进行“发射前”、“发射后”打击,打击敌方辅助设施等。下表是当前各威胁国家在研和在役主要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系统。表格时间轴描述了不同国家弹道导弹首次飞行试验、重要里程碑等。

表1 世界主要弹道导弹系统

序号

系统

国家

年代

射程(km)

序号

系统

国家

年代

射程(km)

1

V-2

德国

1942

320

20

SS-27

俄罗斯

1994

11000+

2

SS-1

苏联

1948

270

21

SS-26

俄罗斯

1996

350

3

SS-2

苏联

1949

1200

22

TD-1

朝鲜

1998

2000+

4

SS-3

苏联

1955

1200

23

流星-3

伊朗

1998

最大2000

5

SS-6

苏联

1957

8000+

24

烈火-2

印度

1999

2000+

6

SS-9

苏联

1963

10200+

25

CSS-10

中国

1999

7000+

7

CSS-1

中国

1964

1250

26

烈火-1

印度

2002

700

8

CSS-2

中国

1966

2500

27

征服者-110

伊朗

2002

300

9

SS-13

苏联

1966

9500

28

CSS-5 Mod5

中国

Mid-2000s

1500+

10

CSS-3

中国

1970

5500+

29

大浦洞-2

朝鲜

2006

12000+

11

CSS-4

中国

1971

12000+

30

Sejjil

伊朗

2009

2000

12

SS-18

俄罗斯

1973

10000+

31

Emad

伊朗

2015

最大2000

13

SS-19

俄罗斯

1973

9000+

32

沙欣-3

巴基斯坦

2015

2750

14

CSS-5

中国

Later 1970s

1750+

33

舞水端

朝鲜

2016

3000+

15

JL-1

中国

1981

1700+

34

北极星-2

朝鲜

2017

1000+

16

SS-24

俄罗斯

1982

10100+

35

火星-12

朝鲜

2017

3000+

17

SS-25

俄罗斯

1983

11000+






18

飞毛腿-B

朝鲜

1984

300






19

劳动

朝鲜

1993

1200+






 

图1 世界主要弹道导弹系统发展时间轴


弹头和目标类型日益复杂



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可携带常规和非常规弹头。常规弹头依靠弹药的爆炸产生杀伤效果,非传统弹头主要指核、生物、化学等大规模杀伤性弹头,以及旨在使设备损坏的非致命弹头。常规、生物和化学武器可装在一个弹头或多个小型炸弹中在一定高度释放。

常规弹头可针对特殊类型目标进行优化。例如,可以装载专门产生弹坑的弹药用于炸毁机场跑道或装甲车;侵彻弹头可用于穿透坚固的掩体或地堡。许多弹道导弹和部分巡航导弹可携带核弹头,这些核弹头的威力比二战中使用的炸弹威力大10-100倍。化学和生物弹头对一些国家有吸引力,因为化学和生物弹头比核弹头容易生产,而且不需要高精确制导技术。化学和生物弹头可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导致平民的恐慌和混乱,严重削弱对手军事行动能力。


精确制导能力、飞行速度、战斗效能大幅提升



弹道导弹可部署在发射井、潜艇、水面舰艇、飞机或公路、铁路机动发射。机动部署的导弹可大大提高发射前的生存能力。在过去的十年里,弹道导弹精确制导能力、飞行速度和战斗效能大幅提升。

大部分导弹助推器分离后产生再入飞行器(RV)。远程弹道导弹弹头采用分导式多弹头技术(MIRVs),可携带最多10个RV。洲际弹道导弹的RV可以6-8 km/s的速度再入大气层。一些先进洲际弹道导弹释放的RV可以机动飞行,提高了命中精度,同时避免反导系统拦截。作为一种新型弹道导弹载荷,许多国家正在研制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HGVs)。HGVs可以超过马赫数5的速度机动飞行,飞行弹道比典型弹道导弹要低。具备高超声速、高机动性和低弹道特征的HGVs将对现有反导系统构成严峻挑战。当前中国和俄罗斯正在研制HGVs。

弹道导弹使用固体或液体火箭发动机。因固体推进剂操作简单,易于维护,现代弹道导弹系统逐步采用固体推进剂。但一些国家因液体推进技术储备,还在研发新型液体推进弹道导弹。当前,液体推进弹道导弹比固体推进导弹导弹载荷更大。世界上的大负载导弹,包括俄罗斯的SS-18、中国的“CSS-4”导弹是液体推进导弹。俄罗斯正在研发新型重型液体推进的“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图2是美国对导弹射程的分类方法。

对于远程导弹来说,多级导弹每一级拥有独立推进系统。典型洲际弹道导弹拥有两级或三级火箭发动机,还拥有末助推级(PBV)。PBV可提高单弹头导弹再入弹头的精度。对于分导多弹头载荷的导弹,PBV用来释放再入弹头,使弹头拥有不同的弹道,打击不同的目标。携带分导多弹头的导弹每个弹头可打击距离1500km的不同目标。

图2 美国对导弹射程的分类

图3 弹道导弹的组成

弹道导弹可携带诱饵,对反导系统进行突防。诱饵可以对敌方传感器进行干扰、欺骗。弹道导弹的这些特性致使越来越多的国家研制和发展弹道导弹系统。弹道导弹突防技术还包括载荷分离,多弹头,隐身,助推段、中段或末段弹道机动等。

洲际弹道导弹采用卫星辅助制导可极大提高制导精度。导弹可采用末制导传感器提高再入弹头的制导精度。使用改进的制导技术和弹头机动技术可使弹道导弹具备打击移动目标的能力。随着现代制导技术的发展,各国致力于提高导弹的精度和杀伤力。但装备大规模杀伤性弹头的弹道导弹不需要很大精度也可对一座城市造成巨大伤亡。


导弹试验次数显著增长



在过去十年间,世界范围内弹道导弹试验次数显著增长,中国学者指出,弹道导弹已成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战场态势控制甚至决定战争输赢的重要因素。弹道导弹已成为国防力量和国家地位的重要标志。

下图描述了从2005年到2016年每年弹道导弹发射次数。在图中,所有弹道导弹按照射程分类,不考虑发射平台;射程达1000km以上的为远程弹道导弹;射程300km-1000km之间的为短程弹道导弹。下图不包括超近程弹道导弹(导弹射程小于300km)和战争中发射的弹道导弹。

图4 2005-2016年间弹道导弹试射情况


机动能力、命中精度、突防能力大幅提升



美国“学术和教育之父”诺亚·韦伯斯特在韦伯斯特辞典中将弹道导弹定义为“一种靠自身动力爬升、自身制导飞行、自由落地轨迹下降的炮弹”。一些新型“弹道”导弹超出此定义,因这些导弹不止“自身制导”,而且在下降段还可飞行“机动”来提高精度。现今一些导弹兼具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特征。现代弹道导弹可飞行全程机动。一些弹道导弹仍在大气层内飞行,大部分飞行由气动翼面进行气动控制。飞行机动可避免反导系统拦截,提高制导精度。飞行机动同精确制导结合,使弹道导弹成为精确打击武器。

对手国家都关注美国的反导系统,设计出各型导弹使反导难度增加。传统对抗手段包括气球、箔条、诱饵、干扰器等。多个再入弹头相比单弹头增加了击中目标的概率。下图描述了弹道导弹飞行过程。

图5 弹道导弹飞行过程

注:大气层外指的是120km以上高度;大气层内指120km以下高度;Apogee:最高点;Surface Range:地面距离。


近程弹道导弹(含火箭弹)发展



俄罗斯、中国、朝鲜、印度和伊朗正在寻求发展更高精度、射程和杀伤力的超近程弹道导弹。中国正在生产的B611MR,射程在300km以下,采用反辐射导引头。当前全球正在研制和批产的近程弹道导弹(含火箭弹)如下图所示。

图6 近程弹道导弹

俄罗斯和中国研制和出口多种类型弹头的近程弹道导弹。弹头包括两用改进型常规弹药(DPICM)弹头、热压和高爆(HE)弹头。制导的DPICM、热压和高爆弹头导弹对静止或移动装甲、机械化火炮目标杀伤效率比无制导火箭弹、火炮更高。精度更高的近程导弹圆概率误差(CEP)小于无制导火箭弹、火炮,弹头爆炸破片杀伤效率更高。

伊朗和朝鲜分别正在生产Fadj-5导弹和KN-SS-X-9导弹。如果伊朗和朝鲜为导弹加装GPS之类的导航系统,导弹的CEP将减小至数十米。高精度的CRBMs将使伊朗和朝鲜炮兵具备打击高优先级目标的能力。

表2 各国近程弹道导弹/火箭弹

国家/系统

最大射程(km)

国家/系统

最大射程(km)

巴西


以色列


SS-150

150

“魔法矛”

35

中国


STRIKES

40

WS-22火箭炮

40

ACCULAR

40

BRE7  122毫米火箭炮

40

MLRS-TCS

45

GR1  220毫米火箭炮

70

JUMPER

50

BRC-3(300mm PHL-03/AR2/AR1/AR1A/AR3)

70

ExTRA

150

A100-111火箭炮

80

“捕食鹰”火箭炮

250

A100-311火箭炮

120

“罗拉”火箭炮

300

WM-120  273mm

120

朝鲜


BRC-4(300mm PHL-03/AR2/AR1/AR1A/AR3)

130

Toksa

120

BRE-2(300mm PHL-03/AR2/AR1/AR1A/AR3)

150

KN-SS-X-9

190

BRE-3/Fire  Gragon 140(300mm PHL-03/AR2/AR1/AR1A/AR3)

150

巴基斯坦


CSS-14  Mod-X-1

150

哈塔夫-1导弹

50

CSS-9 Mod 1

150

哈塔夫-9导弹

60

CSS-X-16

200

哈塔夫-2导弹

200

WS-2火箭炮

200

俄罗斯


WS-3火箭炮

200

122毫米制导火箭弹

40

BRE-6 370mm

220

“圣甲虫B”SS-21 Mod 2

70

CSS-9  Mod –X-2

260

9M-55(F,K,K1,K3,K4,K5,K6,K7,S)

70

CSS-14  Mod-X-2

280

9M5(25,26,27,28,29,30,31,32,33,34,36,37)

90

BRE-8/Fire  Dragon 280

280

“圣甲虫C”(SS-21 mod 3)

120

印度


9M542

120

帕纳卡-2制导型(Pinaka-2)

65

塞尔维亚


大地-1(Prithvi-1)

150

130mm火箭弹

21

普拉哈尔导弹(prahar)

150

R-400火箭弹

143

大地-2(Prithvi-2)

250

韩国


伊朗


130mm

36

Fadij-5  Aero

75+

“天舞”239mm

80

CSS-8

150

泰国




DTI-1G

150



土耳其




TRG-122

35



“虎”300mm

120



短程弹道导弹发展



当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正在研制/生产短程弹道导弹,大多数国家直接购买短程弹道导弹或短程弹道导弹技术。

图7 短程弹道导弹

俄罗斯“飞毛腿-B”是世界上出口国家最多的导弹武器系统,在多次局部战争中投入使用。伊朗曾在1991年“海湾战争”使用改进型“飞毛腿-B”导弹;朝鲜也生产过本土版的“飞毛腿-B”和“飞毛腿-C”导弹。“飞毛腿”导弹型号众多,例如,“飞毛腿-C”的增程型“飞毛腿-D”,“飞毛腿-D”的增程型“飞毛腿-ER”等。

当前有少数国家在研制短程弹道导弹。中国部署大量针对台湾的固体短程弹道导弹;2010年8月,伊朗宣布成功试射液体推进的“Qiam-1”导弹,同时,伊朗国防部宣布成功试射第三代“征服者-110”导弹,并在2010年9月交付导弹部队。2012年伊朗宣布成功进行第四代“征服者-110”飞行试验。伊朗还在研制反舰型“征服者-110”导弹,通过增加精确制导导引头打击海基目标。

近年来数次局部冲突凸显出导弹防御系统的作用,刺激各国研制导弹防御系统。少数国家已开始机动再入飞行器(MaRVs)等对抗手段的研制。

表3 各国短程弹道导弹参数

国家/系统

发动机

部署方式

最大射程/km

部署数量

中国

CSS-6 Mod 1

固体

公路机动

600

超过200

CSS-6 Mod 2

固体

公路机动

850+

CSS-6 Mod 3

固体

公路机动

725+

CSS-7 Mod 1

固体

公路机动

300

CSS-7 mod 2

固体

公路机动

600

CSS-11 mod 1

固体

公路机动

700+

CSS-11 mod 2

固体

公路机动

700+

印度

烈火-1

固体

公路机动

700

小于75

伊朗

征服者-110

固体

公路机动

300

小于75

流星-1

液体

公路机动

300

流星-2

液体

公路机动

500

Qiam-1

液体

公路机动

800

朝鲜

飞毛腿-B

液体

公路机动

300

小于100

飞毛腿-C

液体

公路机动

500

巴基斯坦

加兹纳维

固体

公路机动

300

小于50

沙欣-1

固体

公路机动

750

俄罗斯

飞毛腿-B

固体

公路机动

300

小于200

伊斯坎德尔-M/E

固体

公路机动

350

叙利亚

征服者-110

固体

公路机动

300

小于100

飞毛腿-D

液体

公路机动

700



中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发展



中国、朝鲜、伊朗、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在研制新型中程弹道导弹或中远程弹道导弹。中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可装备非常规弹头。除伊朗外,其他国家均是核武器国家。

图8 中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

中国正在部署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弹道导弹保持区域核威慑能力。中国实行长期、全面军事现代化政策,稳步提高常规弹道导弹力量,通过高强度区域军事行动,强化“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部署“CSS-5”Mod 2进行区域核威慑;携带常规弹头的“CSS-5”Mod 4、“CSS-5” Mod 5进行精确打击;“CSS-5”Mod 4旨在打击运输和通信设施、区域军事基地,机场和港口等。“CSS-5” Mod 5可打击太平洋的航母舰队。据中国CCTV报道,“CSS-5” Mod 5导弹旅具备快速装弹,数小时内多次打击的能力。

2015年9月中国胜利日阅兵上,中国首次展示了新型“DF-26”洲际弹道导弹。中国官方宣称该导弹采用多弹头技术。其他媒体报道说该导弹可同时执行核打击和常规打击任务,具备打击舰船等多任务能力。中国官媒还表示“DF-26”导弹操作维护简单,快速反应能力强。

朝鲜一直都有雄心勃勃的弹道导弹研制计划。朝鲜向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出口弹道导弹和相关技术。朝鲜进行多次核试验,声称具备核打击能力。2016年,朝鲜多次试射“舞水端”导弹失败。2017年2月初,朝鲜开始试验固体推进的“北极星-2”,“北极星-2”是潜射型“北极星-1”导弹的陆射版本。2017年4月进行了陆基液体“火星-12”导弹试射。

伊朗制定了广泛的弹道导弹研制计划。“流星-3”导弹基于朝鲜“劳动”导弹,增强了射程和效率,射程最远可达2000km;伊朗声称大量生产了“流星-3”导弹。伊朗固体导弹项目取得进展,多次试射射程达2000km的固体推进的“sejjil”导弹;2015年,伊朗宣布试射“Emad-1”导弹,伊朗宣称该导弹是其首型远程精确打击导弹。伊朗还在研制精度更高的“Emad-2”导弹。

印度推进弹道导弹研制。印度所有远程导弹采用固体推进技术。当前部署了“烈火-2”导弹和“烈火-3”导弹。“烈火-4”导弹自2010年试验失败以来,已成功试验6次,当前仍处于试验状态。“烈火-5”已进行4次飞行试验,最近的两次试验中,导弹从一个密封桶上使用公路机动发射架发射。当前“烈火-5”还处于测试状态。

巴基斯坦继续通过训练和演习提升陆军战略力量司令部和导弹部队的能力。自2004年来,巴基斯坦7次成功试射“沙欣-2”导弹。2015年,巴基斯坦开始试射射程更远的“沙欣-3”导弹。2017年1月,开始试射可携带分导式多弹头的“阿巴比”导弹。

表4 各国中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参数

国家/系统

级数

发动机

部署方式

最大射程/km

部署数量

中国

CSS-5 Mod 2

2

固体

公路机动

1750+

小于50

CSS-5 mod 4

2

固体

公路机动

1750+

16+

CSS-5 Mod 5

2

固体

公路机动

1500+

16+

DF-26

2

固体

公路机动

3000+

16+

印度

烈火-2

2

固体

公路机动

2000+

小于10

烈火-3

2

固体

公路机动

3200+

小于10

烈火-4

2

固体

公路/铁路机动

3500+

在研

烈火-5

3

固体

公路机动

5000+

在研

伊朗

流星-3

1

液体

发射井/公路机动

最大2000

小于50

Emad-1

1

液体

公路机动

最大2000

未确定

Sejjil(阿修罗)

2

固体

公路机动

2000

未确定

朝鲜

北极星-2

2

固体

公路机动

1000+

在研

飞毛腿-ER

1

液体

公路机动

1000+

未确定

劳动-1/2

1

液体

公路机动

1200+

小于100

火星-12

1

液体

公路机动

3000+

未确定

舞水端

1

液体

公路机动

3000+

小于50

巴基斯坦

哈塔夫-5

1

液体

公路机动

1250

小于50

沙欣-2

2

固体

公路机动

2000

小于50

沙欣-3

2

固体

公路机动

2750

在研

阿巴比

3

固体

未知

2200

在研

沙特阿拉伯

CSS-2(中国)

1

液体

机动部署

3000

小于50



洲际弹道导弹发展



中国和俄罗斯正在研制部署多种型号洲际弹道导弹。朝鲜通过试射“大浦洞-2”演示验证其洲际弹道导弹技术,当前公布2型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印度正在研制洲际弹道导弹。伊朗也有研制洲际弹道导弹的可能。

图9 洲际弹道导弹

2011年2月5日,新版战略武器削减条约正式生效。条约限制美国和俄罗斯将核弹头数量削减至1550枚以下。俄罗斯当前保持有超过1000枚核弹头,大部分导弹处于警戒状态,可在收到发射指令后几分钟内发射。俄罗斯仍保持除美国外最强的战略核力量,并不断推进其现代化。

根据俄官方声明,新型RS-26“边界”导弹小于SS-27“白杨-M”导弹。“白杨”导弹设计突防措施,用于突破反导系统,当前部署于6个兵团的发射井中。俄罗斯2006年开始部署公路机动的“白杨”导弹。采用分导多弹头技术的“白杨”导弹升级版——“亚尔斯”导弹,2010年首次部署。据俄罗斯媒体,公路机动型“亚尔斯”导弹当前至少部署了5套。俄罗斯官方声称正在研制新型高超声速飞行器,代号“4202工程”,可突破当前所有反导系统。俄罗斯还将马上开始试验新型重型液体“萨尔马特”导弹,以取代SS-18“撒旦”导弹。俄罗斯计划2020年部署“萨尔马特”导弹。

中国正在研制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加强战略核力量建设。中国当前部署有少量可打击美国本土的“CSS-3”导弹和“CSS-4”导弹。2015年中国首次部署了具备多弹头分导能力的“CSS-4”Mod 3导弹。中国还通过研制公路机动发射系统增强老旧导弹的生存能力。火箭军已部署公路机动、固体推进的“CSS-10”Mod 1、“CSS-10”Mod 2导弹。“CSS-10”Mod 1导弹可打击欧洲、亚洲和加拿大和美国部分领土。“CSS-10”Mod 2可打击大部分美国本土。中国正在研制新型具备分导多弹头技术的公路机动型“CSS-X-20”导弹。5年内中国可打击美国本土的弹头数量预计将超过100枚。

朝鲜“大浦洞-2”曾作为运载火箭发射,如果用作弹道导弹,可打击美国本土。“大浦洞-2”改进的运载火箭2006年7月、2009年4月、2012年4月三次发射失败,但2012年12月、2016年2月成功将1颗卫星送入轨道。2012年4月,朝鲜公布公路机动型“火星-13”导弹,2015年10月,朝鲜公布了公路机动型“火星-14”导弹,但导弹未进行飞行试验。2017年4月,朝鲜展示了一款带有发射筒的改进型“火星-13”导弹发射架,以及一款带有发射筒的移动发射架。公路机动发射筒通常用于固体导弹,但朝鲜未展示真实导弹。

伊朗要与美国对抗必须发展洲际弹道导弹,伊朗在空间技术的进步推动其发展洲际弹道导弹技术。2008年以来,伊朗多次进行两级“信使”火箭。2010年初,伊朗公布了更大的“神鸟”火箭。

印度“烈火-6”导弹设计射程为6000km。

表5 各国洲际弹道导弹参数

国家/系统

级数

弹头数量

发动机

部署方式

最大射程

发射架数量

中国

CSS-3

2

1

液体

机动

5500+

10-15

CSS-4 Mod 2

2

1

液体

发射井

12000+

20左右

CSS-4 Mod 3

2+PBV

多弹头

液体

发射井

12000+

CSS-10 Mod 1

3

1

固体

公路机动

7000+

5-10

CSS-10 Mod 2

3

1

固体

公路机动

11000+

大于15

CSS-X-20

3+PBV

多弹头

固体

公路机动

未知

在研

朝鲜

大浦洞-2

3

1

液体

固定

12000+

待定

火星-13

3

1

液体

公路机动

5500+

待定

火星-14

2

未知

液体

公路机动

5500+

待定

俄罗斯

撒旦(R36M2)

2+PBV

10

液体

发射井

10000+

大约50

匕首

2+PBV

6

液体

发射井

9000+

大约50

白杨

3+PBV

1

固体

公路机动

11000

大约100

白杨-M

3+PBV

1

固体

发射井/公路机动

11000

大约80

亚尔斯

3+PBV

多弹头

固体

发射井/公路机动

11000

大于50

边界

至少2

多弹头

固体

公路机动

5500+

在研

萨尔马特

2+PBV

多弹头

液体

发射井

10000+

在研

注:导弹库存可能大于发射装置数量;多枚导弹可能共用1个发射装置;“大浦洞-2”作为运载火箭发射,但并未作为导弹试射;“边界”导弹尺寸小于“亚尔斯”,推测射程小于“亚尔斯”。


潜射/舰射弹道导弹



图10 各国潜射/舰射弹道导弹

俄罗斯建有强大的携带潜射弹道导弹的核潜艇力量。俄罗斯推动“德尔塔”级潜艇上“轻舟”SS-N-23导弹的升级。俄罗斯还在进行“布拉瓦”(SS-N-32)潜射弹道导弹研制。“布拉瓦”导弹可装载在俄罗斯新一代“北风之神”潜艇上。俄罗斯潜射导弹可水上或水下发射。

中国在新型12发射管的“JIN”级核动力潜艇上部署了新型“CSS-N-14”导弹。“CSS-N-14”导弹使中国首次具备从中国附近海域打击美国本土的能力。

朝鲜正在研发潜射弹道导弹,命名为“北极星-1”。“北极星-1”导弹采用固体推进、冷发射技术,可携带1枚核弹头,可从“新浦”级潜艇发射。朝鲜2016年多次试射“北极星-1”导弹。

印度正研制新型“歼敌者”号核潜艇。“歼敌者”号核潜艇可携带12枚“K-15”短程潜射弹道导弹或4枚中程“K-4”潜射弹道导弹。印度还研制“丹努什”导弹,采用液体推进,舰载发射技术,是“大地-2”导弹的舰射版。


表6 各国潜射/舰射弹道导弹参数

国家/系统

级数

弹头数量

发动机

部署平台

最大射程

数量

中国

CSS-N-14

3

1

固体

JIN级

7000+

48

印度

K-15

2

1

固体

歼敌者号

700

12

K-4

2

1

固体

歼敌者号

3500

4;未部署

丹努什

1

1

液体

Sukyana级巡逻艇

400

2

朝鲜

北极星-1

2

1

固体

新浦级

未知

1:未部署

俄罗斯

SS-N-18

2+PBV

3

液体

德尔塔-3

5500+

96

轻舟

3+PBV

4

液体

德尔塔-4

8000+

96

布拉瓦

3+PBV

6

固体

北风之神

8000+

48

布拉瓦

3+PBV

6

固体

台风级潜艇

8000+

20;未部署



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发展



对地攻击巡航导弹根据执行任务进行分类,如对地攻击巡航导弹(LACM)和反舰巡航导弹(ASCM)。巡航导弹可根据发射平台进行分类,发射平台有飞机、舰船、潜艇或地基发射架等。

对地攻击巡航导弹设计用来打击固定或可从新定位的目标。大部分时间处于巡航状态,通常采用小型燃气涡轮发动机作为动力。

对地攻击巡航导弹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发射、中段、末段。在发射阶段,导弹仅采用惯性制导;在中段采用组合制导技术,包括卫星、地形匹配和雷达或光学匹配制导技术。末制导一般采用更精确的场景匹配系统或光学/雷达导引头。

图11 各国对地打击巡航导弹

“CJ-10”是中国“Changjian”系列首型远程对地攻击导弹,在2009年国庆阅兵时公开亮相,现部署在中国火箭军部队。

2015年3月,伊朗公布“Soumar”导弹。“Soumar”导弹基于俄罗斯空射型“AS-15”导弹研制,采用地基发射,射程达到2000km。2012年,伊朗公布“Meshkat”导弹。“Soumar”导弹可能是“Meshkat”导弹的新型号名称或改进型。伊朗正研制“Soumar”/“Meshkat”导弹的空射型和海军型。

“俱乐部-K”巡航导弹是俄罗斯研制出口的导弹,俄罗斯宣称该导弹可从货船或商用卡车发射。2015年秋季,俄罗斯从舰船、飞机和潜艇发射“俱乐部-K”导弹打击叙利亚ISIS武装力量。

表7 各国对地打击巡航导弹参数

国家/系统

发射平台

弹头类型

最大射程

部署时间

中国

YJ-63

空基

常规

待定

在役

CJ-10

地基

常规

待定

在役

CJ-20

空基

常规

待定

在役

法国

阿帕奇反机场型

空基

子母弹

100+

2002

斯卡普EG

空基和海基

侵彻弹头

250+

2003

“斯卡尔普”海军型

潜艇或舰船发射

侵彻弹头

250+

2013+

德国/瑞士/西班牙/韩国

金牛座

空基

侵彻弹头

350+

2004

印度/俄罗斯

布拉莫斯-1

空基、海基、陆基、潜基

常规弹药

小于300

2010+

布拉莫斯-2

空基、海基、陆基、潜基


300+

2020+

伊朗

“Soumar”/“Meshkat”

空基、地基、海基

常规弹药

待定

待定

以色列

Popeye   Turbo

空基

常规弹药

300+

2002

巴基斯坦

RAAD

空基

常规/核

350

待定

Babur

地基

常规/核

350

待定

俄罗斯

AS-4

空基

常规/核

300+

在役

Kh-55

空基

核弹头

2800+

在役

SS-N-21

潜艇发射

核弹头

2400

在役

Kh-555

空基

常规弹药

待定

在役

Kh-101

空基

常规弹药

待定

在役

3M-14

陆基、海基、潜基

常规/核(猜测)

2500

在役

3M-55

陆基、海基、潜基

核弹头(猜测)

400+

在役

台湾

Wan   Chen

空基

常规弹药

150

2006

雄风-2E

地基

常规弹药

300

待定

阿联酋

BLACK   SHAHEEN

空基

侵彻弹头

250+

2006

英国

风暴之影

空基

侵彻弹头

250+

2003

注:导弹射程与发射平台有关;BLACK SHAHEEN是斯卡普EG出口型号


结论



世界弹道导弹威胁将不断增加并日益复杂。对手国家弹道导弹系统将在达到更大射程的同时,将朝着机动性、生存性、可靠性和精确度方向不断发展。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对于反导系统是一个新兴威胁。对手国家将采用增强伪装、隐身,增强机动发射平台等手段,增强弹道导弹发射前生存能力。越来越多国家正在研发弹道导弹突防技术。

俄罗斯拥有除美国外最强大的战略导弹力量。俄罗斯将研制新型弹道导弹系统视为高优先级事项。俄罗斯官方宣布新型高超声速飞行器可突破当前所有反导系统。俄罗斯宣布将部署RS-26“边界”导弹,并进行新型“萨尔玛特”重型液体洲际弹道导弹试射。俄罗斯还准备出口先进的“伊斯坎德尔-E”战术弹道导弹。

中国正在研制技术先进的弹道导弹,并出口固体弹道导弹技术。中国部署大量针对台湾的弹道导弹,不断增强弹道导弹能力,企图阻止国外军事介入未来的地区冲突。中国洲际弹道导弹力量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在不断增强。

朝鲜已进行两次“大浦洞-2”改制的运载火箭发射,公布了公路机动型洲际弹道导弹,并在研发中远程弹道导弹,测试了新型固体推进潜射弹道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保持了大量的短程弹道导弹。朝鲜近年来导弹试射步伐显著加快。

伊朗有野心勃勃的弹道导弹和空间计划,并不断增强导弹杀伤能力。伊朗继续在高调演习中进行广泛的弹道导弹发射试验。频繁试验使伊朗实战经验相对丰富。伊朗推进战区弹道导弹研发,对现有导弹进行升级,并通过空间技术探索发展洲际弹道导弹技术。

巡航导弹对美国的威胁不断增加。大多数LACM导弹仍是亚音速飞行导弹,但超音速和高超音速导弹将在不久的将来投入部署。LCAM导弹将通过减小雷达特征信号、使用诱饵或箔条的方式不断提升生存能力。

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因使用成本相对较低,并不容易拦截,已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未来,仍将是多数国家打击武器的首选。因此,在未来军事计划和项目中,必须高度重视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威胁。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