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很忙。
说起来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各种琐事。生命就这样被慢慢消磨了。
做个选择吧,试着抽出一点时间,每天做点固定的小事。哪怕30分钟也好。积少成多。
周树人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
试着做一些小东西出来。实体的,虚拟的,写本书,做个小程序,都可以。
不用在乎形式。
不一定在书店里出售的才是书。
找这么一件事,不要只是输入(学习)。
要输出(产品)。
用户是谁?
可以给他带来什么价值?
展现形式是什么?
需要做哪些准备?
分解到每天可以做什么?
由输出驱动输入。
比如我,准备在年底出本书。
可能是实体书,也可能是电子书。
形式不那么重要。
分解到每天,就是一篇推文。
日拱一卒。
认真思考一下。
不用花费太长的时间。
思考的时间与质量并没什么必然联系。
花费一两个小时,或者一两天足够了。最多不要超过一两周。
你不可能在一开始,就把所有的问题想清楚。基于你现在的能力,思考一个大概的方向就好。
不需要什么商业计划书。你自己就能干。如果一定需要别人的帮忙。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条件是:你曾经
自己
独立
完成过一件事。
不用完成的多好,也不需要什么大事儿。
但一定要自己独立完成。
否则不要去想和别人合作的事?
你会把别人当做借口。
确定之后,给你的种子用户做个简单的画像。认真罗列一下:
他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受教育程度、收入、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以及个性特征。半页纸就够了。
不要在乎形式。
但要确保你是认真思考过的。
找到他们(在他们经常出现的地方)。
不要太多,十几二十人足够了。
做一场活动,线上线下都可以,最好是线下。那会让你们连接得更紧密。
为他们提供价值(你的产品或者部分产品)。确保你提供的价值是完整、有效的。不用太大。也许是一张海报,也许是某种网页特效,解决他们生活中一个具体的特定问题。
找个地方(微信群或者公众账号)把大家留存下来。
持续为用户提供价值,积累人品。
以天或者周为单位。
尽量不要用月(线下可以适当放宽)。
月意味着你总想搞个大事出来,但能力又不济。可以考虑把事情切分的小一点。
一边提供价值,一边根据反馈持续调整。
一个月左右梳理一次,做个小结。
每次梳理后,有计划的扩充一些新鲜血液(种子用户)进来。
切记,切记。
不要在一开始就扩大用户规模。
前期,用户越少越好。
如果你做是一坨狗屎,太多用户并非好事?如果它真的很酷,并不需要你推广。
好的产品会自己吸引用户进来。
如果没有,说明你做得很烂。
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是,
不断的调整用户画像,不断的调整你的产品价值,不断的尝试各种连接方式。
把产品打磨好。
直到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进来。
这时候你可以放心的推广了。
找到一个制高点,
一个很长的坡、很湿的雪。
把你的产品推到那个制高点上,给他一个作用力,它会自动转化为动能。
这个我们后面会说,今天就到这儿吧。
我要登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