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个妈妈六个娃
三个北大妈妈,六个孩子的日常。育儿路上我们跟你一起吐槽、一起学习、一起越变越好。每天晚上,孩子睡了,世界静了,叨叨当妈那些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常青藤爸爸  ·  推荐完这个,粉丝夸我是及时雨 ·  3 天前  
常青藤爸爸  ·  白菜价贯穿中国玩个爽,人少景美省钱包!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个妈妈六个娃

从人大附到麻省理工,养出学霸儿子后,朋友分享给我3条建议

三个妈妈六个娃  · 公众号  · 育儿  · 2024-10-08 21:38

正文

文 | 啾啾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十一假期,无意间刷到张朝阳和俞敏洪的一段对谈,让我很受触动。

张朝阳说,中国的小孩成长比较慢,已经长到很大年龄,依然不知道自己这辈子想要干什么,这样其实非常浪费时间。

而他之前在国外生活的时候发现,一些美国的孩子,在中学或者大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因为有了目标,所以他们把大量时间花在自己最想做得事情上面,成熟得也很快。


张朝阳说,如果让他重来一次,他希望自己能早一点成熟,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对这辈子要干嘛的这种观念树立的并不是很强。


他的这番话,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去俄罗斯登山时,偶遇的一位老大哥。


这位老大哥是多年前一起登山时认识的,这次的不期而遇让我们俩都很高兴。和我印象里的他一样,朋友整个人依然沉稳内敛,话不多。不过没想到的是,后面我们一群人在车上聊天,偶然聊到孩子教育有关的话题时,却意外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这个平时不爱说话的男人,足足和我们一群人聊了两个小时。

聊天中,我得知他有一个超级学霸儿子。

高中读的是人大附中,半路又和十几个优秀的同学一起,被学校送去美国读高中;


高三那一年,已经在美国打遍了各种重量级的理科竞赛;


申请大学时,同时被麻省理工和剑桥录取,最终坚定地选择了前者;


现在刚刚博士毕业,在科研机构工作。



妥妥滴别人家孩子一枚。

如果说,我在别的地方,看到这样一份履历,肯定会觉得,这就是天生的学霸,基本不用父母怎么操心,靠自我驱动就能一路开挂。


但是听了朋友的讲述以后,我发现并不是完全这样。在他看来,孩子能不能走读书这条路,以及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多少还是由天赋决定的。

但他也认为,在孩子的培养过程当中,有几个原则还是很重要的。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和张朝阳说到的那段话,不谋而合,那就是一定要让孩子早点搞清楚未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孩子成长过程里
父母最应该做的是这件事

朋友说,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他也遇到了大部分家庭遇到过的困难,比如隔代育儿的分歧,以及工作特别忙,有时候顾不上孩子等,但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他坚持了自己的原则,给孩子提供了很好的辅助。

1、从小不断问孩子这个问题

在朋友看来,儿子在学习这条路上能有一些成绩,很重要的一点是,自己从小就开始启发他思考“未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关于这个问题,他儿子在不同年龄,给过他很多不同的答案,比如说要去当消防员、要去卖东西……等等,其实是孩子的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但朋友永远都会很认真的对待儿子给到的答案。


比如儿子说要当消防员,他会继续引导他思考说,“你有想过什么样的人能当消防员吗?”

在孩子说完想法后,他会要求孩子去做做研究,去了解一个人能当消防员,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条件等。

我也很佩服朋友有足够的耐心,因为他引导孩子去思考这个问题这件事的意义,一直到他儿子要读大学时,才真正凸显出来。

朋友和我说,他儿子申请国外大学的那段时间,学习节奏非常紧张,却还在坚持自学法语。

他有点儿着急,说能不能先把学法语这事稍微停一停、放一放?
没想到儿子让他放心,说自己能安排好时间,从此每天早起半小时学法语。

当时他也问过儿子,哪来那么大动力,非要挤时间学法语?

儿子跟他说,一些书在读过法语原版之后才发现,以前看过的中文译本,很多地方翻译得不精彩,甚至不正确,看书还是看原版更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光是这种读原版书的乐趣,就足够支撑孩子主动多学几门语言,时间管理也无师自通。

这种学习态度,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

后来朋友自己也总结说,父母除了关心学习,一定要每隔一个阶段,就去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问问自己,未来我要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了这样的引导,孩子做任何事情的内心动力,都是来源于自己想要,而不是父母觉得这件事情做了会有什么好处。


2、不让老人过度参与教育

这是他首先和我提到的一点。

毕竟现在很多双职工家庭,在照顾孩子方面,都离不开老人的付出,然而隔代教养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大。

一是老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多数已经不适用于当下,对培养孩子的习惯和性格可能会有影响;

二是老人的教育规则,可能会破坏父母建立的规则,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

三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需要发挥主导作用的,应该是父母而不是老人。

所以在朋友家,家务可以让阿姨代替自己去做,但教育的事情必须父母亲力亲为,剩下的,只要尊重老人对孩子的爱就可以了。


3、繁忙的父母,要创造一些和孩子独处的“特殊时光”

这一点,是他特别想给爸爸们的一条建议。

他家的家庭分工也偏传统,他平时工作很忙,妻子管孩子的时候多一些。

所以他给自己定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任务,每年一定要拿出一段完整的时间,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比如他比较喜欢户外运动,会在假期带着儿子去骑行、登山。在这个过程中,父子俩会有非常深刻的交流。


现在他特别开心的一点是,父子俩的感情仍然很亲密,始终能保持深度沟通。即使儿子已经长大了,独自在国外生活,俩人见面时,仍然能够躺在一张床上彻夜畅谈。

这也是他觉得自己做为父亲,做得还不错的一点。

父母要逐渐学会
把人生的主导权交到孩子手上

我问朋友,孩子博士毕业后,接下来打算做什么?

他挺开心的说,儿子已经对自己的未来想得很清楚了,目前在科研机构做研究和教职工作,想在专业领域做出一些成就和头衔之后,就回国发展。

他对自己人生的打算,就像他在申请大学时的个人陈述上说的一样,

这辈子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如果有能力的话,也希望能够为人类发展做一些贡献。


这是他儿子读大学之前,给自己制定的人生目标。作为旁观者,也许会觉得这句话听上去很虚无缥缈,但是他知道,这就是儿子真实的想法。

最后朋友和我说,在他看来,与其代替孩子做很多选择和决定,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驱力,让他们掌握自己对学习、人生的自主权。

说到这儿,我想起之前曾经和姐妹们分享过,在我看来,过去那种纯“家长式”亲子关系,可能已经不适合这代孩子了,我们应该尝试建立一种“共创型亲子关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辅助者。

🔗据说,这种新型亲子关系越来越受欢迎

作为父母,应该是资源的供应者、情绪价值的给予者、过程中的陪伴者,唯独不是高高在上的指令发布者,因为孩子才是他们人生的主体,很多事情只能他们自己去学习、去体验。

我们这代父母,要慢慢尝试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整合资源、给孩子铺好路、做好引导上,剩下的,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


文章最后,跟大家预告一下明天的直播。

明天(10月9日)早上是洪恩英语专场,有全球最大的牛津线上绘本馆,包含14个级别,1200+本,支撑孩子5-10年的高质量阅读的洪恩分级阅读app的终身卡羊毛!

还有能搞定小学新课标所有语法的洪恩超能英语。

而且这场我们提前给大家谈到了双十一的优惠机制。妈妈们赶快预约,明天早上8点20直播间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