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选择红砖、混凝土、瓦片、钢板等材料,试图再现传统的朴拙和工业的素雅,再以简洁有力的材料组合和线条碰撞,传递艺术张力。
感谢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对gooood的分享
2019年,在江西景德镇开展了以“近现代陶瓷工业遗产综合保护开发续建”为题的集群设计。这个集群设计邀请了多位国际与国内的知名建筑师,我们也有幸受邀参加。我们的设计内容是包含艺术公寓、展览展示、创作工坊、配套商业等功能的建筑组团“陶溪川艺术学院”。
▲项目视频
▲夜览鸟瞰
© 魏刚
▲学院楼一角
© 魏刚
项目基地坐落于景德镇老城区中部原陶机厂地块内,紧邻陶溪川文创街区一期,场地位于西南端边界,与城市道路紧邻。原厂区保留有大量的单多层厂房等工业遗迹,区内植被保存较好。
▲原始场地情况及分布
©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沿街道的主入口
© 魏刚
▲建筑东北角的交错的观景平台
© 魏刚
陶溪川艺术学院将服务于在陶溪川创作、研学的艺术家和艺术学生们,并提供交流、创作、生活的空间场所。
▲项目模型
©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在工业质感和传统意味都兼备的特殊场所中,设计一座新建筑,还是一座服务于“艺术”的建筑,如何呼应城市肌理、重现场所精神,是我们最开始关注的问题。
▲功能流线
©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架空的主入口通道
© 魏刚
▲坡顶
© 魏刚
▲出挑的观景窗
© 魏刚
砖砌的房子、大跨连续结构、瓦屋面坡顶、参天大树都构成了来到陶溪川的最初印象。因此,我们最先确定了建筑材料,选择红砖、混凝土、瓦片、钢板等材料,试图再现传统的朴拙和工业的素雅,再以简洁有力的材料组合和线条碰撞,传递艺术张力。
▲场景剖面图
©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内院
© 魏刚
▲建筑内院近景
© 魏刚
建筑以组群的形式呈现,主要分为两部分,西侧为学院楼,体量较大,是服务于艺术家和艺术院校学生的办公及公寓空间,建筑高度控制与沿街保留厂房协调。东侧为大师楼,体量稍小,是服务于艺术大师的办公及公寓空间,通过逐层的退级和大面坡顶,衔接和过渡其与周边建筑的体量关系。两组建筑通过架空在二层的钢连廊进行连接,既明确了建筑之间的联系,又强调了沿新厂西路的整个片区的入口空间。
▲外檐做法说明
©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内院一角
© 魏刚
▲建筑内院一角
© 魏刚
建筑中设置了一系列天井、骑楼、檐廊、庭院等可以避雨、通风的半室外空间,来应对景德镇夏季炎热多雨的气候。半室外公共空间也可容纳展览、表演、聚会等活动。
▲建筑中心的室外庭院
© 魏刚
▲砖墙
© 魏刚
▲红砖、清水混凝土与金属材料的交接
©魏
刚
▲柱廊
© 魏刚
身处老城区闹市,紧邻道路,相对嘈杂,因此在公寓空间的立面没有采用常规酒店式公寓那种落地大窗的做法,而是取了厂房大跨结构牛腿的形式意象,结合花砖墙体围合的方式,营造出静谧内向的居室环境,传达大隐于市的空间氛围。这种将厂房结构形式的立面外化,也暗合原陶机厂的环境印记;而砖的砌筑给建筑外立面带来的细腻变化,砖块本身的质感与灵活多变的砌筑方式,也为我们创造出丰富变化的建筑肌理与空间体验。
▲从新厂西路对面看建筑
© 魏刚
▲从大师楼回望学院楼
© 魏刚
▲从大师楼檐下平台回看连廊与学院楼
©
魏刚
▲连廊的金属网材质
©
魏刚
▲通过架空的底层空间通往内院
© 魏刚
在学院楼的东北侧,设置了一组立体交错的平台。楼梯从园区道路开始向上爬升,连接二、三、四层户外平台,平台又成为一个个被架起的广场,为游人提供多个眺望未来中心广场的场地高点。平台通过各层走廊扩展到其他公共活动区域,这样一来,外部穿越的公共流线与建筑内部流线在互不干扰的同时,也串联起建筑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展示和活动交流的场所。
▲区域平面图
©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总平面图
©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平面图
©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平面图
©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
限公司
▲1平面图
©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平面图
© 天津华汇工
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