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中国流传很广的乌克兰民歌,也被译为《在辽阔的原野上》
乌克兰位于
欧洲东部,
东边是庞大的俄罗斯,南边是黑海。
面积为
60.37
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是
欧洲第二大国家。
乌克兰正好位于欧亚大草原的最西端,长时间以来是通往欧洲的门户,也被叫做
欧洲之门。
(什么是草原
点这里
)
整个乌克兰是东欧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占了
95%
,平均海拔只有
175
米。
为数不多的山地集中在西部的喀尔巴阡山,海拔最高的地方
2061
米。
欧洲第四大河
第聂伯河
流经乌克兰河981公里,注入黑海。(什么是河流
点这里
)
整个乌克兰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占了
70%
,其中大部分土地是肥沃的
黑土。
乌克兰黑土面积占了世界
40%
,名副其实的欧洲面包篮。(什么是黑土
点这里
)
今天,乌克兰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
第二大粮食出口国,
农产品出口占了乌克兰出口一半。
今天中国市场上的葵花籽油大部分都是从乌克兰进口,游客也能在乌克兰看到大片向日葵田。
和中国人一样,乌克兰人也喜欢吃
饺子。
不过他们喜欢在饺子里包水果,蘸着奶油吃,这让我们中国人有点为难。
这么优秀的农业条件,乌克兰在公元前3万年前后就有人类居住。
但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开始,乌克兰所在的黑海北岸一直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边缘地带,乌克兰的字面意思也是
边界。
在公元前
1000
年前后,在乌克兰最大的河流第聂伯河两岸的森林草原上,出现很多以农牧业为生的
古斯拉夫人部落。
斯拉夫人一个个长得人高马大,皮肤微微发红,信仰着河流、闪电这样的自然神灵。
公元
9
世纪,斯拉夫人各部落在今乌克兰地区结合形成古罗斯部族,并建立了以今天乌克兰首都基辅为中心的
基辅罗斯国家。
基辅
成为基辅罗斯第一个中心城市,也被叫做俄罗斯城市之母。
在基辅罗斯不远处,是今天土耳其境内的拜占庭帝国。
基辅大公被拜占庭富丽堂皇的教堂彻底征服了,加入拜占庭流行的基督教分支——
东正教
。
1037
年,基辅还模仿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修建了属于自己的
圣索菲亚大教堂。
今天,这座千年教堂已经成为基辅的象征。
此后,罗斯帝国也成为欧洲基督教大家庭的一员,还把妹妹、女儿们嫁给各个欧洲王室,被历史学家们叫做
欧洲老丈人。
一位叫做安娜的公主嫁给了法国国王亨利一世,和基辅的富丽堂皇相比,当时的巴黎简陋粗鄙让公主每天都在吐槽。
今天,乌克兰和俄罗斯两国都把基辅罗斯看做是本国历史文化的源头。
乌克兰也成为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东正教国家
,复活节
成为乌克兰最盛大的节日。
12~13世纪,基辅罗斯由盛至衰,出现了封建王公纷纷割据的局面,形成了若干个罗斯公国。
东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各罗斯公国分别形成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个国家。
乌克兰占据以基辅为中心的第聂伯河中游地区。
到14~15世纪,乌克兰民族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乌克兰语
由古斯拉夫语发展而来,和俄语很像,但两者很难沟通。
乌克兰族
也成为今天乌克兰的主要民族,人口占了78%。
和大部分斯拉夫人一样,乌克兰族高大白皙,金发乌眼,非常符合现代审美。
今天还有不少乌克兰模特为中国电商工作。
虽然形成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但乌克兰一马平川的地势,自古就是一个
易攻难守的战乱之地。
从1240年,基辅被彪悍的蒙古人攻陷开始,乌克兰地区在几个世纪都没有再恢复往日的辉煌。
欧亚大陆上各个帝国频繁在这里交战,边界不断变化。
乌克兰的土地被波兰、立陶宛、奥地利、俄罗斯、纳粹德国等各路豪强割占,在一段时间,东边归俄罗斯,西边归波兰。
乌克兰被不同强势民族统治过,很多时候,乌克兰人不得已加入不同阵营,被迫在属于乌克兰人的土地上向自己的同胞举起屠刀。
当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崛起的时候,还有大量乌克兰人成为土耳其人的奴隶。
波兰把乌克兰人叫卢森人,俄罗斯把乌克兰人叫小俄罗斯人,在分裂状态下,乌克兰人的民族认同、宗教信仰也发生变化。
今天乌克兰教会也杂糅的东西方基督教特色,一会儿和波兰天主教一伙儿,一会儿又站在俄罗斯东正教身边。
18世纪俄国正式成为欧洲豪强,在对外扩张中,乌克兰大部分国土在
沙皇俄国统治之下。
乌克兰虽然有过趁乱独立的经历,但很快被苏联大哥收入麾下,乌克兰语被禁止使用,俄语成为乌克兰人的语言。
1954年,在你情我浓的蜜月期,在庆祝乌克兰与俄罗斯统一300周年时,苏联将从前在战争中夺取的
克里米亚半岛
作为礼物送给乌克兰,乌克兰的领土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今天,
俄罗斯族
成为乌克兰第二大民族,占了总人口17%,尤其在克里米亚地区,俄罗斯族占了70%以上。
因为本来就文化相似,语言又相通,乌克兰族和俄罗斯族之间通婚非常普遍。
乌克兰不但农业条件优质,
矿产资源
也非常诱人。
铁矿、煤矿储量占了前苏联总量的30%,锰矿甚至占了前苏联的80%。
今天看来,这种出厂配置完全不输德国。
在前苏联时期,乌克兰成为苏联的
农业主产区和工业基地,
乌克兰生产的农产品不仅保证了自己的内部需求,而且还向其他加盟共和国出口。
在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投资乌克兰就占了五分之一,基辅成为苏联第三大城市。
乌克兰第聂伯河水电站成为共产主义样板工程。
到1989年,乌克兰生产的钢占全苏产量的34%,铁占40%,谷物占25%。
乌克兰的经济规模均居第二位,仅次于俄罗斯,是哈萨克斯坦的两倍。
但苏联一些激进政策给乌克兰带来了灭顶之灾。
1929年,苏联开始全面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就是让大部分农民放弃自己的土地加入集体农庄。
乌克兰农民有点不同意,为此,7.5万个拥有土地的农民家庭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苏联还报复性地征收粮食,1932年,要求乌克兰上缴粮食数量占了整个苏联38%。
直接导致乌克兰400万人死于饥荒,死亡人数占了总人口十分之一。
很多学者甚至把这次饥荒认为是针对于乌克兰族的
种族灭绝。
饥荒没多久,二战爆发,希特勒在乌克兰
西部
文尼察附近建了个指挥部,取名狼人。
乌克兰又成为
东线战场,
数百万无辜乌克兰人、俄罗斯人、犹太人的坟场,战争伤亡占了整个苏联的40%。
220万乌克兰人被押送到德国去当劳工,艰难活下来的人,在苏联杀回来之后被当做奸细处决。
1986年,在苏联经济巨轮摇摇欲坠的时候,乌克兰到处都死气沉沉。
因为来自俄罗斯的运营人员操作失误,导致距离基辅100多公里的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发生了爆炸,这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
乌克兰有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辐射污染,比比利时一个国家的面积还大,300万人受辐射直接影响。
核电站所在的普里皮亚季至今都像一个鬼城被废弃。
当致命的辐射被突然改变的风向吹往基辅上空的时候,乌克兰的小朋友们还在一无所知中参加劳动节大游行。
这让乌克兰人又一次感受到,命运的绳索被别人握住的无力和窘迫。
1991年12月,乌克兰举行全民公决,在3700多万选民中,83%的人参加投票,结果90%以上的人赞成乌克兰脱离苏联,成立独立的国家。
乌克兰公投一周之后,强大的苏联解体,宣告冷战落幕。
独立之后的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并维持着仅次于俄罗斯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还是世界第三大核武器库。
但在改革动荡中、乌克兰遭遇了
经济衰退,
1991-1997年工业产量下降了48%,GDP缩水60%。
不像俄罗斯还有石油天然气续命,乌克兰整个工业所需石油全部由俄罗斯供给,俄罗斯不高兴就把油价抬高,乌克兰人温饱都成问题。
地处西方政治和俄罗斯霸业的交汇点,乌克兰一边被俄罗斯牵制,一边成为西方制裁俄罗斯的砝码,在这种
令人窒息的地缘
中左右为难。
国家命脉被财阀寡头控制,那些看似雄心勃勃的政客们不但没有解决国家的外交困境,反而喊着反俄反美的口号
为自己敛财谋利。
人均GDP欧洲垫底,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
乌克兰政府腐败到连游客在机场办理落地签都需要行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