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志轩
李志轩,笔名吕游,旅游法律法规研究与应用专家,主要研究实施“旅游+金融+互联网+旅游商品+新能源客车+导游”等跨界商业模式。对旅游企业的“营改增”、新三板挂牌、IPO以及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新疆特别是喀什的文化旅游经济交流有一定的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人类简史》人性的底层逻辑及其与文明发展的悖论 ·  15 小时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人类简史》人性的底层逻辑及其与文明发展的悖论 ·  15 小时前  
文汇学人  ·  张巍 | 史家修昔底德的“艺术散文” ·  5 天前  
为你读诗  ·  平生不读《道德经》,读书万卷也枉然 ·  3 天前  
为你读诗  ·  中国书法的智慧所在,不止坐落笔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志轩

游学不能只是旅游的升级版

李志轩  · 公众号  ·  · 2018-07-12 06:28

正文

2018 7 12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毛建国

现在不少游学其实有 、重 ,所谓的一些学的成果,也大多是 总结 出来的。

暑假来临,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或国内游学活动,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假期的选择。游学,既能旅行放松,又能学习新的知识,开阔视野,所以针对青少年群体假期的各种游学产品层出不穷。游学热本无可厚非,但 游学机构资质参差不齐,一些旅游平台与教育机构推出的游学产品有 ,价格畸高,内容注水,加之家长之间盲目攀比,游学市场一片热闹的背后,质量令人担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古人就有游学传统。孔子当年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历时十多年,一方面宣传了自己的主张,一方面又与弟子一道增加了见闻。著名的 两小儿辩日 就发生在孔子周游期间,这其实就是游学。很难说这种游学,对于孔子及其弟子的智识形成,没有发挥重要。

西方学术同样有着游学的传统。比如我们熟知的马可波罗,就是一位跨国游学的先驱,在中国各地留下了很多马可波罗游学的传说。比如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有一座马可波罗纪念馆,据说当年马可波罗在扬州做过官。 像这样的游学显然加深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现代意义上的游学也发生在西方,是西方教育的一项内容。

正是因为有榜样有传统,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游学概念一引进来,就引起了广泛关注,获得了迅速发展。今年 4 月,在线旅游平台携程旅游发布的《 2017-2018 年度游学旅行市场报告》估算,中国现有 K12 阶段(即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人数在 1.8 亿,其中参与游学、夏令营的人数比例预计在 5% 左右,多达近 1000 万人次,其火热可见一斑。

然而一片火热中,是否就没有一点问题?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从媒体调查来看,游学市场的质量令人担忧,不少学生花费三四万,就是到国外高校转了转,有的虽然也与国外学校和学生进行了交流,时间有限,形式有限,效果有限。有人讲,海外游学起码开拓了眼界、提高了外语水平,可是短短时间,能起多大作用, 这样的提高,普通的海外旅游也能达到同等效果吧,何必要花这么多钱。

现在不少游学其实有 、重 ,所谓的一些学的成果,也大多是 总结 出来的。 在游学的组织过程中,也存在太多不正常的 的操作思路。

朋友讲了一个例子,他家孩子所在学校今年也组织了游学,分国内和国外,国外好几万,国内也有四五千。对于不少家庭来说,实是不小支出。很多家庭不愿意、没能力,但老师一呼吁,孩子也想参加,也是源于一种跟风。

如果没有学校力量在背后推动,游学市场真会这么火热吗?游学中大量出现学校领导和教师身影,需要承担费用吗? 很多游学其实就是旅游,且其费用远远高于一般旅游。

游学当然有其意义所在,但对其作用也不要高估。游学需要不菲的费用,而当有学校力量参与其中时,就有可能带来一些不太好的联想。更重要的是, 游学以学为前提,不应该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