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华诚
如同很多人都想长命百岁一样,成为百年企业同样也是大多企业的美好愿望。不然也不会有如此多品牌以“百年老字号”作为宣传卖点。
“百年”意味着历史积淀与品质传承,品牌需要在历史变迁中始终保持品牌活力,还有企业不死的精神。
但据有关数据统计,
中国现存的超过150年历史的老企业仅有5家
,
最古老的是成立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的六必居,之后就是创立于1663年的刀剪老字号张小泉,再加上陈李济、广州同仁堂药业以及王老吉。
而在日本,超过千年的企业就有7家。
世界现存历史最长的企业,就是日本专营建筑的“金刚组”,至今已有1438年。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中,金刚组将建筑工艺的提高与改良作为其生存发展的核心,不断吸收西方、中国的建筑手法,结合最新技术与自身传统的工艺巧妙结合,将工匠精神和工匠事业尊为企业与员工的永恒目标。
一位曾参与日本法隆寺修复的金刚组工匠骄傲地表示:“等到两三百年后拆开这些建筑物时,那些木匠会由衷赞美:这活儿干得真棒!”正是凭借着对建筑技艺与品质的执着,金刚组存在超过千年却依旧充满活力。
这个面积不大却拥有如此多百年、千年企业的国家,背后有什么秘密,我们又能获得什么样的启示?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前往日本,探访现存那些拥有古老历史的企业。
这是一个特别的参访团,一行人既包括拥有数十年经验的独立设计师,又有品牌的创立和运营者;既有大型集团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又有带着好奇寻找答案的业内观察者。
在京都,我们拜访了从1660年便开始制作团扇,即使身处于空调冷气盛行的时代,也未曾放弃这一手艺的团扇铺子“小丸屋”;以及仍在坚持使用百年前的工艺及模具、手工制作茶筒的“开化堂”。
而在京都之外,我们又见证了以3平方米店面创造3亿日元年收入的传奇小店“小笹”,以及一个香槟木桶甚至能够卖到924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7000元)的中川木工。
这样堪称传奇的企业,在日本有太多。而这背后,
则是举国上下对技艺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追求。
而谈到日本制造业,我们探访了已经有98年历史却依然年轻的企业——松下。
在松下,我们见到了传说中的“黄金右手”古闲良一先生。1979年入社的他,参与过很多松下智能马桶盖产品的开发,堪称是这一产品的“活化石”。
在缺乏精密感应仪器的年代,为了用户能够体验到更为温柔舒适的水流,古闲练成了单凭手掌便能够精准地感知水流强度的绝技,也因此得到了“黄金右手”的美誉。
我们之前所遇见的那些日本匠人,大多数是单打独斗。可在松下,类似古闲先生这样的研发人员却有很多。
在分工明确的现代生产体制之下,他们的匠心依旧得到原汁原味的延续和不折不扣的贯彻。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在一些百年乃至千年店铺无可避免地呈现疲态之时,像松下这样的企业却仍然能够焕发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临走之前,古闲先生告诉我们:
松下智能马桶盖的研发和生产,现在已经转移到了中国。
我们追寻了一路的匠心,竟然就在我们身边。
位于杭州下沙的松下工业园区,如今是松下智能马桶盖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全球唯一基地。2003年,几个年轻人从日本学成回国,不仅带回了智能马桶盖这个产品,同时也将日本研发团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带到了这里。
除了继承前辈们在产品功能体验上的专注执着之外,他们还将大量的心力放在了如何让产品更加适应中国的使用环境上。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松下智能马桶盖进入中国的这十几年间,陆续克服了防水、适配率及因水质而引起的结垢故障等问题,并在2015年一举腾飞,创造了“马桶盖奇迹”。
而究其成功的背后,是工匠精神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在新时代下的全新演绎。
从日本到中国,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传统的工匠精神,还是如今的新工匠精神,
都表现在对产品的极致追求。
归根结底,是由消费者逐优汰劣的本性所决定的。现在的消费者,与以往相比拥有更强的消费能力,对商品的品质要求也更高。这就意味着过去那些粗制滥造的产物将被淘汰出局,具有创新能力和精益技能的工匠将被赋予更大的价值。
像松下这样的企业,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才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对国内的制造业来说,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这一趟匠心之旅,对我们一行人来说,绝非只是一趟简单的参访。而作为写作者的我,亦希望通过文字将一路的所见所闻及感想一一记录,供追求品质与匠心的制造企业们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