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是大船派还是小船派?
关于郑和下西洋所用宝船的大小与形制,一直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热门话题,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大船派和小船派争执不休,直到今天也没争出个结果。
当然,在网络上,这个话题也不时被拿出来赚赚点击和回复,经常吵得天昏地暗。
双方已经不满足从技术层面讨论问题,而是互相扣帽子,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比如小船派经常被讽为洋奴。而大船派则被认为是崇古主义嘴炮党。
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大船派总是能给自己找到很多似是而非的所谓证据。这里就给大家提供一些基本的思路,让诸位不至于轻易被流窜网络的宝船吹们所蒙蔽。
所谓的原始记录根本不靠谱
近代欧洲人画的郑和下西洋
宝船大船派一直坚持一种非常魔幻的数字,认为宝船中最大的可以达到长44丈宽18丈。再经过各种莫名其妙的换算,最终可以将郑和船队的主力船只拔高到20000吨的级别。
当然是源自《明史》中下面这段记载了: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赉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
如果这段话属实,那也就意味着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
船队中即包括62艘巨型宝船,舰队
总排水量100多万吨。
这个规模比当今的中国海军还大的舰队,环视全球,仅有美国海军还能凌驾在其之上。
郑和船队最早的图像资料来自《天妃经》的插图
当然,通常我们都说孤证不立。只有这一条史料记载,那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所以,历史上各种来源的记载也往往被大船派们搜罗出来:
马欢《瀛涯胜览》:
宝船六十三只: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宝船三十六号,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战船一百八十号,长一十八丈,阔六丈八尺;坐船三百号,长二十四丈,阔九丈四尺;马船七百号,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粮船二百四十号,长二十八丈,阔一十二丈。共计一千四百五十六号。
等等......数量绝不在少数,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这些记录中哪个的可信度最高?当然是马欢的《瀛涯胜览》了。
因为马欢是郑和船队的翻译官,是郑和下西洋活动的亲历者。理论上说,他的记载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很高,难以反驳的。
马欢是郑和船队中少有留下著作的人
但是很不幸的是,
2005年有人证明《瀛涯胜览》中的这段记载,很可能并非出自马欢亲笔,而是后人加进去的。
根据目前传世的5种《瀛涯胜览》版本,凡是写入宝船尺寸的版本,都是来自明朝中后期的复刻版本。
此外,在郑和下西洋结束不到百年的1520年,另一本较为可靠《西洋朝贡典录》也未见收录宝船的魔幻尺寸。
至于那个《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就更让人觉得可笑,整本书的性质近乎于一本《西游记》。
其中对于郑和船队的描写也非常的奇幻,甚至于明朝人自己已经对于竣工无计可施。幸好中国古代工匠的祖师爷--鲁班突然从天而降,帮助明朝人完成了这个惊世创举。
看到这里,你还会被那些活跃于电视与网上砖家教授兼喷子们用故纸堆里的几页残片所迷惑吗?
沿海航行真的需要大船吗?
这些考古证据都没用
南京出土的11米长的木舵杆
当然,爱吹宝船的大船派们不仅会在故纸堆里寻找真谛,也积极利用各自考古发现来给自己的论调增加可信度。
截至目前,能跟长44丈宽18丈大号宝船沾上边的考古证据只有2个:
一是几根11m长的木舵杆
二是南京宝船厂遗址留存下来的三个巨大的船坞,
尤其是经过全面考古发掘的六号船坞
几根11m长的木舵杆,现在已经证明跟所谓大号宝船毫无关系。
因为后来大家发现,排水量500多吨的明代册封舟,用的舵杆都差不多有11m长。所以,这种舵杆用在长44丈宽18丈的巨型木帆船上,实在是太小了。由于明代的造船与航海技术不够发达,所以出海的船只往往需要提前准备可以更换所用的船舵,这也是为什么明代造船厂遗址附近会出现这种大型船舵。
出土的木舵杆虽大但依然配不上魔幻宝船的尺寸
至于那个南京宝船厂的船坞遗址,只是看上去挺大。
但考古报告说的清清楚楚,其截面呈梯形,上口宽度44m,下底宽度就只有12m。
关键是深度只有区区5m!
这么小的面积与容积,如何建造排水量可达20000吨的宝船呢?
何况,用船坞尺寸来推断船舶尺寸,可能存在很大谬误。
一个船坞往往会被要求同时建造几艘船只,所以很多大型船坞在实际上仅仅是为了建造一群小船。
当然,随着近年来各种新史料的发现,以及对郑和下西洋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郑和船队中的大型船舶未必都在南京建造,而很可能在福建长乐太平港建造。
船坞再大也容纳不下魔幻宝船的魁梧身躯
长乐太平港位于闽江右岸,跟后来著名的福建船政局基本是斜对面,边上的闽江航道的水深从来就不深,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中法马江海战时,,满载排水量5000多吨的法军旗舰巴雅号装甲巡洋,满载吃水约7m,就因为吃水太深开不进闽江。故法军司令孤拔被迫换乘小型巡洋舰窝尔达号作为临时旗舰。那么更为古老的万吨级宝船,自然也就别想啦。
明代很多宝船实际上可能就来自日后的福州船政局附近
当然,关于宝船的具体尺寸大小,以及各种错误谣言的纠正,短短的一篇微信文章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点开
阅读原文
,你还能看到更为详细的版本。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