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明治
中国年轻人生活状态记录者,非虚构生活写作孵化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彬彬有理  ·  身体出现这几个症状,要提早重视 ·  19 小时前  
宛央女子  ·  穿真丝内衣的福报来了 ·  昨天  
宛央女子  ·  用永远天真无畏的杉菜送别大S ·  3 天前  
彬彬有理  ·  过年社交潜规则,没人明说,但很重要 ·  4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  4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明治

女孩勇敢去跑,跑向一个绝对的自己|三明治阅读俱乐部

三明治  · 公众号  ·  · 2024-12-01 16:18

正文

“三明治阅读俱乐部” 是三明治线上写作社群每日书社区的共读共写活动。我们会在当月的写作社群内更新选书资讯,书籍范围包括非虚构、文学、历史、社科类。参与每日书的作者可报名申请获得赠阅。在阅读俱乐部,你可以:

获赠精选书目

尝鲜还未上市的新书

和每日书小伙伴们共读,交流阅读感受

获得 编辑推荐的 延伸阅读

共写书评,你的阅读体验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阅读俱乐部共读书目是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品的殳俏长篇小说 《女字旁》



讲述了一个父权家庭下,三个姐妹的人生成长历程,时间横跨三十余年。其中涉及女性成长、亲缘关系、求学打工等话题,特别能引发读者共鸣。同时随着故事推进,与主人公家庭有密切关系的悬疑冷案被一层层解开,情节一波三折,牵动人心。


从事创作以来,殳俏始终关注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在其担任编剧的作品《摩天大楼》中就表现出了她对于居住在城市中的女性命运的特殊关照。而在之前出版的长篇小说《双食记》中,她也成功塑造出了众多性格不同、却极具魅力的女性人物群像。




加入本次 三明治阅读俱乐部 的作者

在阅读中有怎样的发现?





Miya


职业:自由职业

坐标:成都


苦难不是财富,勇气才是。


最初看到书名,我以为这不过是一个老套的东亚原生家庭故事。带着这本书出差,原本想在飞机上随便翻翻,谁知一打开却被深深吸引,一口气读了好几章。


故事从李媛的视角展开,以她父亲李顶梁的工作为线索,在不同时间线的交织中,描绘出一个充满悬疑的成长故事。透过她的眼睛,我们逐渐触及一个复杂而隐晦的家庭关系。


李媛的语文老师金老师说:“苦难是财富。”然而我并不认同。苦难只是苦难,真正珍贵的,是直面它的勇气。


姐妹三人各自的故事在李媛的叙述中缓缓展开。双胞胎弟弟虽然笔墨不多,却始终是父母眼中的主角。搬新家时,弟弟们可以与父母同睡大床,姐妹三人只能挤在一张小床上轮流打地铺;那辆看星星的面包车里,弟弟们占据中间宽敞的位置,姐妹三人被挤在最后一排;姐姐早早退学打工,小妹被送养后又带回家,而李媛自己,即使一度被寄予厚望,最终也没能继续读高中。


父亲李顶梁,这位精通木匠和石匠技艺的手艺人,在外人眼中,是一个尽责的父亲,尽管生活颠沛流离,他仍带着一家七口同行。他可能代表了无数中国家庭中那个典型的父亲形象:外界赞誉有加,家中专制无情。


父亲曾认为李媛最像他,即便因她不是儿子而将她放弃,但她仍享受了他一时的“偏爱”。在这混沌复杂的家庭里,母亲和大姐遭到父亲的暴力,面容被毁;马未和姚颖的失踪、张荷的死,所有这些沉重的真相离她很近,却又似乎总被隔离。李媛一方面被家人隐瞒,另一方面她自己也选择了逃避。多年后,当大姐去世,她才真正鼓起勇气面对过去。那份勇气不仅带她逃离了苦难,更让她直面真相,重新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在中国的父权家庭里,苦难是许多女性的共同经历。李媛的母亲,那个唯唯诺诺,可怜又可恨的人,又是多少个中国母亲。逃离原生家庭不难,可带着苦难继续前行的勇气,愿你我都能拥有。






少女肖


职业:不断重建自己

坐标:深圳


请所有的女孩都勇敢去跑,跑向绝对的自己


好像到了30岁,我的女性主义才慢慢觉醒,恍然意识到很多早已默默接受的事情不太对……


看《女字旁》的时候真切感受到一种隐忍又道不明的痛,女性的苦痛隐藏在每个成长和生活的细节里。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这本小说,一连读了几章放下后总是在想着女孩们后面又会有怎么样的遭遇?读完后有种挥之不去压抑和回望自我的冲动。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读压抑的故事,但这本书里的压抑是共鸣,也是醒悟,不应被忽视。


书名叫《女字旁》,因为家里有三个女儿都以女字旁作为名字,李娴,李媛,李婷,直到终于盼来双胞胎儿子,母亲才能停止生育,一家七口在绝对父权的家庭中奔波和生活。因为父亲的工作,他们先后换了三个地方生活,每一段都会发生一些离奇甚至是跟命案有关的事情,三个女儿在这个过程中,不得已分别出逃……


本以为这是本讲东亚女孩与原生家庭的种种,看到后半部分发现原来是悬疑题材,内容转为二女儿李媛第一人称的讲述,在远离故乡的新生活中偶然发现了小时候的谜团,解谜的过程也是那些命案真相浮出水面的过程,最终得到了真正的告别和成长。


因为情节非常关键,我就不在这里剧透了,唯一安慰的就是三个女儿都短暂地逃离了家庭的桎梏,虽然家庭的阴影将伴随她们的一生,但跑过,就是安慰。


其实没有那些命案,女儿不得不成为家里的承托又得不到平等的爱就足以让人窒息和难过。尤其是懦弱的母亲劝女儿原谅,说父亲其实一直很看重她,“媛儿是最聪明的一个,如果她是个儿子该多好”……


女字旁,是很多女孩的名字,也是一种处境。


看完我忍不住思考在我的成长里,是否有被忽略或者误认的不公?


隐忍、谦让、替他人考虑、不配得感……是否也早已被我默认?


我也忍不住对照我的当下,我有走向绝对的自我吗?


女孩子看完这本书应该都很容易想到自己的成长和生活。


巧的是,看完书的隔天,我听到了Echo的脱口秀,“家里有四个孩子,大姐,二姐,我和弟弟”“总是打孩子,但不打儿子……”拼命努力的女儿,鼓起勇气出走的女儿……


这不就是魔幻小说的现实版?


Echo在采访里说,“原生家庭这么沉重的问题,我目前为止也还没解决。我跟所有人一样,会被困在过去的情绪里,会不断被打倒,但即便如此,我们依旧可以往前走、继续生活。”


如果你在某个困境中,只有一个字给你,跑!


哪怕最终发现其实并不存在什么绝对的自由,但只要我们还能奔跑,不停地跑,竭尽所有地跑,就有可能跑向一个绝对的自己。


跑出父权的控制,跑出性别的压迫,跑出属于女性的小小胜利。





晨璐


职业:企划

坐标:上海


她们都是女人,但不是偏旁,是独立的人


仿佛只能用超雄综合症来解释,他对她们的病态控制。


小说故事线引人入胜,读着停不下来,总想知道后来怎么样了。女孩媛为主角,她的成长交织着凶杀案,感觉在看女性向的电视剧。


媛从儿童到青春期到成长,与外部世界的互相碰撞的描写,细腻准确。前半本故事,构建了媛恐惧真实又具体;迷茫无助中苦苦依靠住学业,优异的光彩成为她的保护罩,成为她日后逃脱的道路。但这条路,让读者又不那么信服。


她该多么优秀,能就这么直勾勾考上北大?翻译成读者更真实的感觉那是:女孩要用多少力气,才能逃出被“他”操控的命运。


这个“他”在这个故事里,是父亲。这位父亲,聪明、暴虐、冷血、读到后面我一度觉得这得是超雄综合症吧?书在最后章节给了解释,是“原生家庭”(苦笑)。我不由觉得,这是对父亲这个角色的洗脱,让一切可恶、可怕、可悲变得可以解释;父权在小说里,用畸形的农村,畸形的父母关系,将创伤传递。


女字旁这个书名,与后半部分媛改掉姓名呼应起来。我喜欢她改掉名字。喜欢她的勇气。不管不顾出走,改掉名字是第一次挣脱;第二次挣脱是开始回顾过去,直面过去人生中种种事件,在书中都是命案,这大概是小说的艺术。现实生活中,女人的挣脱和觉醒仿佛也是这,要要远离父母家乡,要出走;但心里的黑洞只有去直面时,才可以拥抱破碎再一次获得活的勇气。改了名字的媛,踏入过往的迷宫,一层层揭开真相,这个过程是血淋淋的,也是重生。


小说中媛的姐姐、媛的妹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读完整本书我恍然觉得她们三姐妹是同一人,娴、媛、婷,多么常见的女孩姓名,她们在成长遇到的心动、遇到的渣男、学业不顺或学业很好、被遗弃;过刚刚好的美丽生活、或当不羁的太妹,很多很多面向,都是女孩子长大过程中会展现的面向,她们都是一个人吧,都是女人,但不是偏旁,是独立的人。


所以,要如何独立为女字,还有很多很多课题。




Lily


职业:实验老师

坐标:上海


女性的出走


《女子旁》书中描写了三个用女子旁取名的女儿的人生,书写了东亚的女性从小被规训要无私为家庭奉献,但女性遇到困难时不会为她考虑,甚至不会因为她的牺牲而愧疚。


大姐是自我内化了所有的言论,并奉为信念的人。她也是最苦的,未逃脱命运的人。


大姐去世时刻:


三妹李婷说,大姐还是不甘心,想要把家里人等齐全,所以又撑了三天,可生她的父母,以及另一个弟弟李超,却已不声不响与她割断了所有。我(李媛)则是不同意这种说法,尤其在得知了大姐经历的种种非人痛苦之后,若我是她,就不会再对那个原生的家庭怀有任何的眷恋。头生的女儿向来是件工具,一人托举,撑起之后一而再,再而三的弟弟妹妹的喧闹,也习惯性地为这个家缝缝补补。都说长女如母,但她毕竟不是母亲,她已经忘了自己是上天赐给这个家的第一件礼物,而心甘情愿做了门前的青砖,家里的地板,床上的被褥,晾衣的竹竿,以及摔碎了就会被扔出去的碗。


看到这片段,一股锥心的疼痛感。我身边家里有好几个姐妹,最后生了个弟弟的家庭中,女儿通常就是这种角色,即使无止境的牺牲自我,反哺父母,供给弟弟,压缩自己的小家庭。还是一如既往内心的不甘心,埋怨父母为什么这么偏心,行动上却停止不了对原生家庭的付出。自己的一颗心被撕得支离破碎。身为局外人的我看不懂局内人为什么跳不出这个火坑。

也许李媛算是一个成功的女性出走:


她先是物理割断了原生家庭的接触,其次她也接纳了自己,同时她理解了可以带着过往的记忆一起走向未来。


从救三妹出逃的那一刻,三妹说“二姐,你再想想,你也为自己想想吧...你可千万别成大姐啊,门就在自己背后关上了。”在逃跑的火车站内,母亲余巧英也通过叫喊声让李媛知道母亲也是希望她逃走,逃离这个家庭。那一刻,“李媛忽然悟了,原来她们都是希望自己跑到,连余巧英都在这么一种极端的情况下表了态。她的母亲和姐妹们,不仅支持她跑,且希望自己就成为她跑的动力。”


载满回忆的铁皮盒子,这是李媛理解了原生家庭,并可以带着过往的记忆一起走向未来。


“我看着这些,再次明白了家里姐妹和我母亲的苦心,她们是最懂我的人,知道我苦于回忆,又需要回忆,所以就把这些替我抢救下来,保存起来;她们也了解我因有幸比家里其他人多读了点书,便有了懦弱和自私的性格,善于自救,亦善于自我封闭,所以她们不会逼着我回归,而只是等着我在做完充分的自我修复之后,主动与她们恢复联系。”


“我没再打开过它,是因为离开家的头几年中,我总结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记忆不是越清晰越好的,有时候刻意让它模糊一点,甚至让自己小规模地失忆一些片段,更利于我专心做好当下的事情。我也充分明白,这铁皮盒子再度打开之时,便是我真正需要面对不堪往事之时。我只能希望那个时刻的自己,比起儿时的李媛,是数百倍千倍万倍强大的一个新人。”

“比起之前,现在的我果然能更落落大方地凝视盒子里的东西,其中记载的快乐和痛苦已不再是让我舔嘴的糖,或刺我心扉的武器,它们现在只是蒙了一层薄尘的遗憾。”


李媛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化解原生家庭的痛。


回到文章小时候,李媛看到钱老师的那刻,“李媛心想着,她是受了苦,才如此骄傲的。不对,也许是她如此骄傲,才能把受过的苦挨过去。” 这不也正是李媛自己的写照嘛,她是如此的自强,才能在如此不堪的人生中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最后的结局:


“今日之告别,亦不会就此让我解开了心结。但我已经接受了,要带着所有活下去,包括了父亲的恶,母亲的怯懦,对自己的失望和希望。”


愿受父权制影响过的女性们,都能化解这份痛苦。即使带着隐隐的痛,亦能享受这多姿多彩的现代女性生活。




· 更多三明治阅读俱乐部 ·

📖 《从熊口归来》 光启书局

📖 《日暮时分》 磨铁

📖 《粤菜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

📖 《逃走的人》 新经典

📖 《以爱为名的支配》 磨铁

📖 《多余人》 磨铁

📖 《荒野之境》 新经

📖 《道德故事集》 磨铁

📖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磨铁

📖 《奇想之年》 新经典

📖 《十八岁出门远行》 读客

📖 《我们遗忘的一切:重走父亲逃亡之路》 新星出版社

📖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 浪花朵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彬彬有理  ·  身体出现这几个症状,要提早重视
19 小时前
宛央女子  ·  穿真丝内衣的福报来了
昨天
宛央女子  ·  用永远天真无畏的杉菜送别大S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4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4 天前
诗词天地  ·  ♬ 小年到,好运绕
8 年前
孤读先生  ·  一位淘宝购物达人的匿名爆料!
7 年前
前端早读课  ·  【第1025期】理解Service Worker
7 年前
硕士博士读书会  ·  读完总裁班,公司终于垮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