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6曾头市教师史文恭
晁天王遇刺案是《水浒传》中的第一大悬案,其跌宕起伏的过程和山重水复的曲折足以与后世的林肯遇刺案、肯尼迪遇刺案相提并论。相信此案一旦大白于天下,许多人的善恶形象将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此案虽为悬案,但也必须有人为此谢罪于天下,曾头市教师史文恭就非常不幸地成为此案的最大嫌疑人,并因此落得“剖腹剜心”的凄惨结局。
以史文恭比肩卢俊义的超然地位,断不会自降身份使用毒箭,更不会击中要害而不能立取其性命,这样的绝杀手段也不符合曾头市“我一个个直要捉你活的,装载陷车里,解上东京,碎尸万段”的初衷。显然,史文恭作为铁板钉钉的凶手存在很大的莫须有成分。
不过,鉴于此箭意义重大,玄机深奥,且施射者又能在暗夜乱军中直取上将面门却又隐蔽的天衣无缝。故不论是否是史文恭所为,在此案真相大白天下之前,史文恭仍将因此箭之改变水浒历史的“荣光”、以及该箭在技术层面的不俗而跻身水浒六大神射手之列。
TOP5病尉迟孙立
孙立与寇镇远一战堪称经典,两人枪来箭往、斗智斗勇,将出神入化的枪法,百步穿杨的骑射,随机应变的机智,绝处求胜的勇气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孙立号称“鞭枪最熟惯,弓箭常温习”,更在登州劫牢反狱中大显神威,以硬弓开路,杀得满城官兵莫有敢挡。与寇镇远一战,孙立施展长项,以百步穿杨之神箭先发制人,直击寇镇远后心。
TOP4浪子燕青
燕青初学弩箭,只为“箭到物落”、消遣娱乐。没想到这看似玩物丧志的无心插柳,却意外柳成荫地成就了一代箭神。燕青最初使用的并非强弓硬驽,而是一种制作精巧,以机械制动为主的娱乐性质远大于实战意义的川弩。
书中还曾特别介绍此驽的精巧和燕青的神射:“这浪子燕青那把弩弓,三枝快箭,端的是百发百中。怎见得弩箭好处:弩桩劲裁乌木,山根对嵌红牙。拨手轻衬水晶,弦索半抽金线。背缠绵袋,弯弯如秋月未圆;稳放雕翎急急似流星飞迸。”
野林深处偷袭董超薛霸,箭箭中的,枝枝毙命,毫发未损救下卢员外;东昌城外,先中张清战马救得郝思文性命,再中丁得孙马蹄扭转危局,首次出征即为颜面尽失的梁山在连败的尴尬中挽回了丝许颜面,是东昌阵前唯一真正取得胜利的梁山将领。
TOP3青面兽杨志
杨志乃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精于骑射的杨志在实战中几乎从来都不使用箭法,人们得以一睹杨志神奇箭法的唯一机会就是大名府与周谨那场精彩绝伦的箭法比拼。
面对周谨欲置杨志以死地而后快的咄咄逼人之势,杨志竟然让周谨率先射满三箭。这既是对周谨的轻蔑,更是杨志对自己高超箭法的极度自负。杨志扭转猿腰避开周谨头箭,挥弓轻弹击落周谨二箭,随手一绰稳拿周谨末箭,谈笑间尽显高手卓尔不群的英雄本色。
杨志避得精彩,回得亦是绝伦。首枝箭箭不上弦,只是虚弹弓弦便让见识到杨志手段后已是惊弓之鸟的周谨吓得方寸大乱。以杨志之能,箭法上所建立的功勋绝不逊于梁山头号箭神小李广花荣。
TOP2小养由基庞万春
养由基,楚国人,箭法精准,力量过人,能射七层甲,取人性命从无二箭。作为反面角色的庞万春,难以受到施公的特别青睐,无法像花荣那样登上万众瞩目的水浒舞台,在聚光灯下大放异彩,用神乎其技的箭法和傲视群雄的战绩接受众人的顶礼膜拜。
即使如此,庞万春在有限的篇幅里还是用单箭毙史进,连珠灭欧鹏,设伏诛五将(史进已单列)的骄人战绩书写出了自己的箭神传奇。只可惜昱岭关前,与小李广擦肩而过,无缘相遇,丧失了唯一可以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因此一代箭神庞万春只能屈尊第二,永为人后。这既是庞万春本人的遗憾,亦是欲一睹箭神争锋的广大读者的莫大遗憾。
TOP1小李广花荣
毫无疑问,水浒第一箭神之位非“百步穿杨神臂健,雕翎箭发迸寒星”的小李广花荣莫属。遥想花荣当年,清风寨中,双箭立威,惊退两教头,何等随意;青州城外,箭射红缨,威震霹雳火,何等威风;对影山下,恰断绒绦,巧分双戟,何等精妙;水泊寨里,箭射飞雁,折服众英豪,何等风光;祝家庄外,箭射红灯,力挽狂澜,何等精准;曾头市集,巧射曾涂,力救二将,何等果敢;边城塞外,大展神威,结果琼先锋,何等凌厉;乌龙岭下,连珠齐发,力保宋公明,何等迅捷;南国腹地,箭发流星,绝命邓元觉,何等大气。
只可惜,一代箭神虽射敌无数,却从未有机会与南国养由基一决雌雄,实为花荣生平之最大憾事。亦因此憾,花荣与庞万春之间的界限显得非常模糊,无法分清究竟孰强孰弱。或许,用“北花荣、南万春”来定位花荣和庞万春可能更为贴切一些。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海浪(微信号:13714009527)
明代大儒王阳明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智慧。王阳明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为什么能成为曾国藩、梁启超、蒋介石、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一起走近大儒王阳明吧。
史记
荐语:司马迁曾欲以一支史家之笔,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让我们一起领略上古风骚,秦汉故事!
诗词大会粉丝团
荐语: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关注诗词大会,独享江南塞上之诗韵,逍遥唐诗宋词之远方。
青梅煮酒待知音,点击『阅读原文』邀您谈古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