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印度的人都会被各种各样的神庙和神像所吸引。
他们无处不在、千奇百怪,不光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而且每家每户都有神龛,早晚祈祷则是家庭主妇的必修课。
那么印度人都供奉哪些神仙呢?其中地位最高的又是谁哪?
印度是个宗教大国,各种宗教数不胜数,每个地方都有地方性宗教,每个村子都是有自己的守护神。
但总体来说绝大多数人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兰教,此外还有锡克教、耆那教和佛教等等。
印度教(Hinduism)起源于最早的吠陀教,后来演变为婆罗门教,印度教此后又吸纳了佛教、耆那教以及许多地方性宗教的教义,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样子。
印度教里面的神仙多如牛毛,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慈眉善目如大梵天(Brahma),有的面目狰狞如卡莉女神(Kali),还有的憨态可掬如象头神(Ganesh)等等。
这些神袛出现于不同的时期。
在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次大陆之前就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如太阳神苏利耶(Surya)、雷雨之神因陀罗(Indra)、风神伐由(Vayu)、火神阿耆尼(Agni)、以及死神阎魔(Yama)等等。
这些神大多是各种自然现象的代表,都住在天上,统称“天神”(Deva)。
随着雅利安人在印度河平原定居下来,原来的游牧民族慢慢开始了农耕生活,信仰发生了变化,神仙体系自然也随之改变。
比如曾经占主导地位的太阳神让位给了雷雨之神,就是因为次大陆的炎热气候让人们更加青睐能够带来富足降雨的因陀罗。
随着各种哲学思想的启蒙,代表自然现象的神灵又慢慢让位给抽象的神袛,三大主神开始显露头角,他们分别是世界的创造神——梵天、守护神——毗湿奴和毁灭神——湿婆。
湿婆大神
湿婆神
湿婆神(Shiva)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脖子上还盘着眼镜蛇……头上的第三眼能够射出毁灭世界的烈焰,所以他也被称为世界的“毁灭者”。
他的信徒很多,遍及印度次大陆南北。
他是修行者的精神领袖,一副苦行僧的做派象征放弃世俗的隐修生活。
同时湿婆也被认为是瑜伽的发明者,被称为“第一瑜伽士”(Adi-Yogi),如果你也练习瑜伽,那他就是你的祖师爷。
毗湿奴
毗湿奴(Vishnu)的皮肤湛蓝,象征深不可测的宇宙,衣着华丽体现荣华富贵……区别于湿婆,他代表着富足的世俗生活,所以被称为世界的“守护者”。
在印度毗湿奴的信徒最多,因为他有无数的化身(Avanta)。
这些化身要么是传说中的英雄人物,要么就是现实中的救星,如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罗摩王子(Ram),《摩诃婆罗多》中的黑天(Krshna),还有印度国父圣雄甘地……他们无一例外地成为了毗湿奴的化身。
梵天
梵天
梵天(Brahma)则是一位有着四个头颅的长者,手持吠陀经典和念珠……他创造了人类和周围的一切,被认为是世界的“创造者”。
然而他的信徒却最少,甚至可以说是少得可怜,全印度供奉梵天的神庙也寥寥无几。
女神
就像家庭一样,印度众神殿中当然也缺不了女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印度人给每位大神都娶了“妻子”,比如湿婆神的妻子是雪山神女帕尔瓦蒂(Parvati),毗湿奴的妻子是财富女神拉克希米(Lakshmi)、梵天的妻子则是辩才仙女萨拉斯瓦提(Saraswati)。
杜尔迦女神
比起男神,女神的地位一点也不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们自成一派——性力派。
印度的九夜节(Navaratri)就是在赞扬杜尔迦女神(Durga)杀死魔鬼的事迹。而更著名的排灯节,则是在纪念罗摩经过千辛万苦救出妻子悉多(Sita)的故事。
儿神
既然大神们都娶了妻子自然还要“生儿育女”,比如湿婆神就有着最豪华的家庭。
湿婆的妻子是雪山神女帕尔瓦蒂,而他的儿子就有全印度最受欢迎的福神——象头神葛内什(Ganesh),以及南印度的守护神——六头战神室健陀(Skanda)。
象头神
湿婆一家
仙人
此外印度神话中还有仙人,他们是人间的圣僧大德(Rishi),虽是肉身,却法力无边。
比如能诅咒天神的极欲仙人(Vashishat),能让山神低头的投山仙人(Agastya),还有最能生孩子的岛生黑仙人(Vyasa)等等。
阿修罗
此外印度神话中还有一些另类存在,如阿修罗、夜叉、干达婆等等,既不是人也不是鬼。
阿修罗(Asura)曾经像天神一样也住在天上,但贪婪的本性使得他们最终坠入地下,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
那么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神话人物中,谁的本领最大?谁才是最伟大的神?
印度有一个古老的神话,可以很好地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
传说,
天上的天神和地下的阿修罗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双方互有胜负,有一次阿修罗打败了天神,甚至把他们赶出了天庭,无计可施的天神们就去求自己的父亲梵天。
梵天也没有办法,因为阿修罗也是他创造出来的,手心手背都是肉,于是就推给毗湿奴。
毗湿奴则建议天神和阿修罗一起去搅拌乳海(Samudra Manthan),因为传说乳海里有不死甘露(Amrita)。
就这样他们开始合力搅拌。曼陀罗山(Mandara)被当做搅棒,蛇王(Vasuki)被当做绳索,而毗湿奴则变化为巨龟,沉入海底当作搅棒的底座。
搅拌乳海
经过搅拌,果然搅出很多宝物,如许愿树、仙女、海螺、神弓等等。
在搅拌过程中,蛇王忍受不住巨大的拉力,喷出了足以毁灭三界的毒液。
为了三界不至于毁灭,湿婆大神吞下了毒液,脖子瞬间被烧成蓝色,从此他被称为“蓝脖”(Neela Kantha)。
最终在双方的努力下不死甘露被搅出。
然而为了抢夺甘露,阿修罗和天神再次大打出手,混乱中因陀罗的儿子贾扬特(Jayant)拿起瓶子一路狂奔,路上洒落了几滴甘露,分别落在阿拉哈巴德(Allahabad)、赫里德瓦尔(Haridwar)、乌贾恩(Ujjain)和纳西克(Nashik) 四个地方,这就是大壶节(Kumbha Mela)的由来。
这个传说很经典,其中涉及大量的神话人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故事的主角是毗湿奴,而配角是湿婆,梵天则是不折不扣“打酱油的”。
还有一则神话很能说明问题。
传说,
梵天和毗湿奴争论谁更伟大,两人天天喋喋不休,手里的工作被扔在一边。
为了让他们停止争论,天神们请求湿婆大神出来干预。
于是湿婆化作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看不到头和也看不到尾,梵天和毗湿奴都想知道这火焰到底有多高,于是一个去找头,一个去找尾。
找了很久很久,直到精疲力竭也没找到。这时湿婆现出原形,梵天和毗湿奴恍然大悟,惭愧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