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日,《领航者》在凤凰卫视开播,这是一档全新的经济领域的高端人物访谈节目。节目制作人兼主持人于盈接受凤凰内刊《点点滴滴》的采访。
《领航者》嘉宾阵容
李开复:创新工场创始人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和高级副行长
梁锦松:前香港财政司司长、南丰集团主席兼CEO
潘石屹:SOHO中国董事长
汪建:华大基因创始人兼董事长
Henry Paulson:前美国财政部长、前高盛集团主席、首席执行官
Stephen Schwarzmann: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兼CEO,被誉为“资本之王”,美国总统特朗普策略和政策论坛主席和经济顾问
John Hennessy:前斯坦福大学校长(任期长达16年),被誉 为“硅谷教父”
James Breyer:Breyer Capital创始人,美国科技投资第一人
……….
新节目&新主持,又是人物访谈,要想突破,是不是很不容易?
于盈:一开始想做这个节目,最初我是觉得,现在说时政的东西,空间已经不大,说财经,现在挺热的,比如你去机场或者书店、报摊,摆在外面的全是这种商界人物的传记,他们的成功论也好,价值观呈现也好,基本全部都是这些。我觉得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对未来的洞见,他们的为人之道和为商之道,未来的经济走势等,还是有挺大的需求。从国内整个氛围来看,前几年基本上全部都是真人秀,像相亲、唱歌、跳舞这一类的节目,但是从去年开始,朗读者、诗词大会、最强大脑等节目又火起来了,我觉得对好内容的需求又回来了,只要有需求就可以去尝试,而且我觉得我这档节目,还是有可以走出来的潜质。为什么呢?
第一,中国要走出去,要全球化,要走到世界舞台中央,但是中国对国外的了解并不多,尤其是对这些全球商界财经界顶级人物,中国人对他们的了解渠道还是很少。除了央视的国际台,杨澜访谈录,有做这种类型的节目,其它就没有了,很少人可以邀约到国际上的大咖来做访谈。我觉得我有这方面的优势,毕竟我在商界、财经界结交了不少良师益友,他们愿意帮助我邀请一些重量级嘉宾,真的是非常感谢。所以我可以邀请到这种全球最顶尖的大咖,包括我们之前邀约的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黑石集团的苏世民、硅谷最顶尖的投资者等等,对于国内的媒体来说,很难邀约到,但我感恩可以邀到。我觉得人物邀对了,就已经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反向来看,如果《领航者》增加英文字幕,在海外传播,也可以让国外更多地了解中国的经济和企业家。在这个意义上,《领航者》的观众是全球的。
第二,我以前学经济,做投资银行出来,对商界的知识有个基本的了解。我希望做到的状态是我所有的访问都是脱稿做的,我不希望是记者一问一答的感觉,我希望坐下来和嘉宾聊天,可以碰撞出一些火花,或者说在聊天的过程中,针对他们的一些见解再去深入地探讨,我希望它是一个挺放松的状态去聊天。基于这样的诉求,包括我们的选景,座位的摆放位置,到我穿的衣服各方面,都希望营造出一种聊天的氛围。
因为我们是一个全新的节目,我现在基本上都是在用自己的人脉在邀约嘉宾。毕竟是新节目,邀约嘉宾也是从头开始,第一批的嘉宾,一直到今年底,基本上每一个人都要自己去约,这个量还挺大的,但好在感恩有老师、朋友去帮忙。
和嘉宾第一次见面,一坐下来的时候,因为这些人不认识我,不了解我,有些人一坐下来的那种状态,就是那种就是“哦,你又是另外一个记者”的状态,有些人明显很拘谨、很谨慎的。现在大的氛围充斥着谨慎,特别是谈论到复杂多变的中国经济,我要琢磨的就是怎么样让他们去说一些真实的东西,放下防备的状态。多数时候,暖场5分钟到10分钟,我就会明显看到一个点儿,嘉宾会突然眼睛一亮,感觉到我理解他在说什么,可以对话,而不是从1到10按照顺序依次答问。
采访周鸿祎那天,一坐下来,他就很累,说一个早上全部都在开会,累得不得了,刚刚打个盹没几分钟,就被秘书给叫醒,接受我们的采访,开场很艰难,可能过了5分钟,当我说到最近发生的一些网络安全事件,并且谈到对安全领域的一些看法,他可能觉得你还懂一点,慢慢就聊起来了,后来就特别配合,在现场他就说,你要不要拍一下我攀岩?你要不要拍一下我的音乐室?
当然要做到和这些顶级大脑聊天的状态,就要求功课量很大,我基本上每个访问都会看厚厚一大叠资料和他们过往的所有访问,除了这个以外,我也会买所有有关嘉宾的书,这些都是自己掏钱做的。每一个嘉宾,如果他有自传的话,我也会看看。还有一些是我不了解的领域,比如节目开始做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基因检测,要了解这些知识我就必须买相关的书去看,不然,就没有办法对话。如果不是在相近的一个层面上,人家就觉得你没有办法去领悟他们说的东西,他们的兴致就调不起来。
我觉得所有这些嘉宾之所以能成功,其中有一点就是他们对各自的领域非常热爱,所以只要你能聊到他的那个坎上,基本上就可以打动他,就可以争取更多的访问时间,嘉宾也愿意配合你拍很多背景镜头,所以我觉得在现场,你如果能打开他的话匣子,他愿意跟你谈了,感觉就对了,我很珍惜这种对话的感觉。当然也有些嘉宾在采访结束后,我们请他带我参观一下公司,拍一些互动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可以和嘉宾闲聊一下。一般所谓的闲聊,聊的最多的就是我们对未来社会的一些理解、洞见、困惑,包括我们看过的一些书,对一些商业理论的探讨,甚至是人的一些精神层面和价值观方面的探讨。通常是一聊就会聊开,因为这时,嘉宾对我有了解了。
每个人都得找一些特别的点,当然不是这么好找。有些人物,比如香港地铁的主席马时亨,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于是我找了一个点,因为香港地铁是香港的经典名片之一,它是代表香港商业模式的创新、服务和管理的先进水平,所以我觉得以香港地铁为什么是全世界最好的地铁,最赚钱的地铁,而其它都是长期面临亏损、要输血这个角度去切入,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现在还在摸索这个点怎么样去找,因为一坐下来,如果这个嘉宾不了解我的话,其实那个对话是没有这么精彩的。但是除了坐下来的正式的面对面访问,只要嘉宾还能给我更多时间的,那么相互就会有个更深的了解,访问完就会保持联系,很多嘉宾也愿意帮我再去约其他嘉宾,或给予我各方面的帮助。有些很精彩的内容不一定有在节目里呈现,包括百度总裁张亚勤,其实那个访问做完后,我们又聊了很久,聊了科学的魅力和怎样用科学去解释很多看似无法解释的现象,他对未来世界发展的一些看法,那个我就觉得很精彩。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也是,访问时聊的地产市场还有点谨慎,但访问完了,我们边走边聊,聊一些其它东西,特别是价值观层面、精神层面的一些东西,他就特别感兴趣,后来在他没有吃午饭的情况下从2点半一直聊到晚上6点。
第三个我想做到不一样的,就是我希望这个节目能做到有点像国外的那个《60分钟》新闻杂志节目,那个真的是电视历史上最好的节目之一。我特别希望用多一些画面去说故事,而不只是坐下来两个大头访问,因为我觉得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在非常多的视觉刺激下,我觉得特别年轻一代,如果没有画面,只是大头访问的话,看个5分钟,就很容易走神。我希望通过多一些带有电影感、时代感的画面,让观众留在这儿多一会儿。而且多一些嘉宾工作、生活的场景,也能更真实地反映一个人。比如说中国玻璃大王、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我们从一早7点半从工厂到展览厅到办公室到家里一直不停,聊到差不多中午2点。携程CEO孙洁,我们除了从她一早开始上班跟拍到下班吃饭,还访问了指派她做CEO的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和孙洁的先生吴炯。
所以现在工作量比较大的原因,是因为除了这个前期的准备,邀访这些东西要自己去做以外,访问的当天,基本上我们一个嘉宾要拍一天,主访问其实也就一个多小时,但是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得多拍摄一些和嘉宾互动的画面和嘉宾的背景镜头。最近在现场的拍摄中,我还加大了串场的拍摄。拍完以后,现场有感而发,反正我每个采访都会写一篇手记,现场就把当时的真实感受拍下来放在结尾。包括现在开头还会设计一个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然后搭配我的一些镜头。
于盈:满意可以从不同方面来说,我觉得领航者,首先是各行各业的领航人物,第二个是思想的领航,商业模式的领航,科技的领航,将会对我们未来社会和人类的生活带来颠覆性的变化的,都叫领航。我觉得恒隆董事长陈启宗那集,我们探讨了很多价值观层面的问题,他的为商之道、为人之道对观众是有震撼、有触动的。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那期节目,说的是基因检测将会对我们未来的生活、社会带来一个很大的颠覆,人可以消病延寿;李开复讲的是人工智能对我们的社会带来的颠覆。很多人看完李开复、汪建那两期节目都觉得很有意思,因为他们以前不了解这些新的东西,觉得信息量很大,有学到新的东西。
我们现在也在平衡,有些可能是大家都没有听过的名字,但是他做的这件事情是有颠覆意义的,比如我们想去采访一个云南养猪厂,在猪的身上去种植人的器官,以后人的所有器官都是可以换的,那人的身体真的可以长生不老了吗?或者是做脑机接口的,可以让你用脑的意识而不是手去控制所有东西,或者你的思维可以通过一个芯片上载下载。这些都是有颠覆性的东西,我觉得我很有兴趣去做。
美国硅谷顶级投资人Jim Breyer,TimDraper那两期我也是挺喜欢的,因为我觉得他们都是对未来特别有洞见的人。而且,Jim Breyer一年最起码看100本书,那种对知识的渴求,还有从斯坦福大学、到哈佛大学管理委员会,再到美国最知名的博物馆,美国最大的一些公司的董事,到他的投资---高科技、好莱坞等等,一个十分跨界的人,但他全部都做到了。而且你看他是一个特别平静的人,没有任何忙乱的感觉,特别温和有礼。我觉得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现在《领航者》呈现出来的节目模式,与你之前想像的有差距吗?
于盈:我觉得差距肯定还是有的,我觉得任何一个新节目都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前行吧,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到完全是我想要的那个样式。但是我觉得比较好的是现在节目已经明确了方向,就是洞见未来和领航人生,这个是比较清晰的。所以每一集,其实我都不会只谈他们自己的公司,都会谈他们对这个行业发展、对未来社会的一些洞见和他们的价值观、谈对人生有启迪的一些东西。所以这个内容我觉得比较确定了,这个也是我想做的。我做这档节目的初心也是希望可以传播好的价值观,大家分享一些对未来社会的洞见,给大家一些启迪。
做这个有个积累的过程。有很多嘉宾说了很多对我很有启迪的东西,激励着我往前走,我非常有幸可以近距离接触他们,向他们学习。上次去亚布力主持了一整天人工智能的论坛和对话,有嘉宾就说,我是他们见过最专业的主持,不是主持得最专业,而是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怎么觉得你好像是一个人工智能的专家?其实我说的很多东西,包括在台上的对话和临场发挥的串词,都是我之前采访过的嘉宾说的话,原因是《领航者》人物采访,从前期准备到对话,到写稿和写手记,我对这些内容基本上全部吸收了,所以我就能跟嘉宾进行比较专业的对话。能学到很多很多,这是我特别喜欢的、很有热情去做的,虽然真的很辛苦。
我是那种特别渴望有个人成长的人,渴望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去开拓自己的视野,特别特别喜欢。以前也是,每当我想换工作或者思考下一步要做什么时,都是因为我太忙于事务性的工作,时间全部被填满,那样就没有成长了,也没有时间看书、写东西、去思考一些问题,我觉得那不是我要的状态。我最喜欢的状态就是可以沉浸在一个新的知识领域里面。当然,这种工作时间比较长,每天都睡不够觉。
《领航者》节目播出后,于盈坚持将以前撰写的专栏,改为写嘉宾采访的手记。她说,先用半年的时间打磨新节目,之后,会投入更大的精力推广节目的品牌和影响力。
撰文:张力
编辑:蒙小度
推荐阅读:
·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7.0级地震 20小时全纪录
· 为满足男友私欲,她诱骗中国女孩回家!留德女学生被强奸、殴打遇害始末
· 一天上万人 学校堪比游乐场 “参观名校”就能“考进名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