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不赚钱,卖一辆亏一辆”,一位奔驰的经销商感慨,但尽管如此,来自资金链周转库存车的压力,以及员工遣散的赔偿,也让他也无法在短时间内选择全身而退。
尽管明知亏损,但在市场竞争激烈时,不少经销商依旧选择了入局。可眼下经销商的压力逐渐见顶。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3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经销商的亏损比例为43.5%,豪华/进口品牌约三分之一的经销商亏损,合资品牌盈利经销商占比仅为29.9%。
当车企为占领市场份额高喊“降价”口号,喊出油电同价时,经销商同样被裹挟其中。上述经销商告诉Tech星球,彼时跟进降价的原因,是为了用销量换取返利。
过往经销商可以说是一门“暴利”生意,汽车品牌通过单车返点、金融信贷支持等方式激励经销商销售,也是经销商收入的重要来源。在价格战打得火热时,不少经销商顶着单车亏损的压力卖车,所求即是来自品牌方的返利,这是利润的关键来源。
上述经销商称,此前即使卖车会亏损,但因为销量刺激明显,在拿到返利后,经销商还尚且能够盈利。
过去550余天,很多经销商和整车厂为了冲刺高销量不惜亏损卖车,但当利润和市场份额难以通过降价实现时,这个平衡被打破。
以宝马为例,根据数据显示,宝马集团在2024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37.59万辆,同比减少4.2%。今年第二季度在华销量达到18.85万辆,同比减少4.7%。
尽管是在降价幅度最大的6月份,宝马共卖了56601辆,同比微增0.6%;奔驰销量为53554辆,同比下滑12.2%;奥迪共卖出56708辆,同比减少19.1%。
燃油车品牌以涨价回击“唯销量论”的同时,自主品牌对“周销量”榜单也提出了异议。而“周销量榜”正是汽车价格战背景下,企业推崇“唯销量论”的一个产物。
今年7月底,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表示,对友商的销量周榜忍无可忍,并透露周榜单的发布加剧了行业的焦虑。吉利VP杨学良转发微博称,“我也反对出周榜。”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在同一天表示,“美国的创投公司在大模型、芯片等领域投资得如火如荼,回国后发现……大家都在干‘周销量榜’……”
当降价不能带来实打实的销量增加时,就变成了车企的负担。一位汽车供应链人士表示,这种负担不仅体现在压缩利润空间上,还会影响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