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太爷
高太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攻认知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学习可以很快乐,生活可以更美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心理  ·  你有多敢表达脆弱,就有多强大 ·  2 天前  
佰赞咨询  ·  2025多看自己! ·  4 天前  
佰赞咨询  ·  2025多看自己!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太爷

答疑:大家关心的9个问题

高太爷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9-11-06 15:18

正文


意志力训练营期间,小伙伴们问了上百个问题,有些问题具有共性,这里分享出来,希望有所借鉴、启发~


问题1:
为什么一开始丧状态就停不下了呢?想做点什么,总觉得白费力气,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做点事情,就自我放弃了。


回答:
情绪本身是有时间效应的,心理学根据情绪的时间影响维度,区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几种。

心境是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渲染性和弥散性的特点;
激情是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冲动性和爆发性的特点;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往往有两种极端的表现,一种是惊慌失措,目瞪口呆,另一种是急中生智,力量骤增。


对于我们而言,很丧的状态具有心境的特征,而这种情绪状态又会影响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以负面消极的视角看问题,情绪和思维的互动,让我们容易待在负面情绪

我们要对此有清醒的了解,并意识到,很丧的状态下,我们的感受、思维是不准确的,而跳出去的最好方式是做“正确的事”,至于什么是正确的事,这就在于我们日常的积累,通过刻意的行动走出负面状态。


问题2:
如何高效做总结,快速转成自己的东西呢?比如高太爷您看了这么多书,是怎么总结的,怎么都高效地转成了自己的东西呢?有没有一个结构化的方法?时间管理,有没有落地的方法?以前接触过一些方法论,但都不了了之了。谢谢!

回答:
快速转化的前提,一定是有一个慢的起始阶段

就好比读书,我刚开始读的时候,一年才读了2本,但都非常认真,深度思考,撰写笔记,理论联系实际,等等,通过这种慢的过程,培育了底层的能力,比如,深度思考,阅读习惯,思考习惯,总结习惯,搭建知识体系的能力,等等,正是这些底层能力,给了我越来越快的能力。


关于时间管理,其实有很多,社群介绍的,四象限管理+规范化;每周可视化+每天艾维尼法则,其实就是很有体系的时间管理工具。


问题3:
不知道自己追求的究竟是什么?不知道怎么形成一套成体系的思考方法,总是看到别人提出了观点才恍然大悟。想做的事情特别多但是都半途而废,每过一段时间就给自己打鸡血,洗心革面一番,制定一堆计划然而都完成不了。时常一边陷入浪费时间的焦虑中国,一边在浪费时间。想破除这个怪圈,真正的做成一些事(但不知道究竟想做成什么事,也许是赚钱?但眼下不缺钱也不知道赚多少才算满足)


回答:
其实你想要的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答案,“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改变,这是社会给我们的生活观、成功观,建议你看看名人传记,尤其是你的偶像的成功传记,成功都是有探索、有积累、有迷茫、有过程,且需要耗费相当多时间,才最终走出自己的路。

调整下底层的心态,脚踏实地的走自己的人生,推荐你两本书《百岁人生》、《远见》。

问题4:
原生态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能不能改变和扭转,感觉就是闭路的思维和意识去对待人事物,每一天,每一年。个人意识形成了就根生地固无法动摇了吗?能的话有方法吗?


回答:

心理学对原生家庭的强调,以及很多媒体的过分渲染,让我们会有“原生家庭决定论”。

原生家庭确实很重要,不在于原生家庭本身,而是它会塑造我们的思维、习惯、情感、亲密关系、行为模式,等等,但作为一个成人,我们是有能力,通过刻意的调整,去改变原生家庭带给我们不好的东西,通过系统性的调整,我们是可以自我超越的。

问题5:
如何确定自己应该离开一段亲密关系?如何离开一段亲密关系?


回答:

从根本上看,亲密关系也是一种合作关系。当双方都无法从这段合作关系获益时,并且努力使双方获益都没有用,那么就可以考虑离开这段亲密关系。

记住,先是努力让双方都因这段关系而有更多收获,实在没办法了再选择离开。


具体而言,就是对于大的决定,是需要一些时间的,然后慢慢的澄清自己的感受,多做一些“我选择。因为。”这样的练习。


问题6:
我想问的是,事情启动了也有所坚持,但是有时感觉像在给自己完成任务似的,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回答:

首先,用任务推动自己成长是一种非常高效有用的方式,要肯定这种模式所以,你的问题主要还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我们可以试着量化一下自己的任务。游戏为什么很容易成瘾,就是因为它有一套及时反馈系统。我们每打一个小怪会有多少经验,打多久会打到boss那里,这些都有明确的反馈。我们也可以建立一套这样的任务系统,帮助我们评估自己的状态,减少自己的焦虑。比如,我们可以规定自己学习多少内容,学习多长时间。然后做一个表格记录每天的状态,这样可以让自己更稳一些!


同时,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我们很容易高估短期内的改变,低估长期坚持带来的改变。我们不能因为不能以“肉眼可见”的方式进步,就否定自己的努力。很多时候,不是方法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心态出了问题,偏向于操之过急。


比如,我们要锻炼肌肉,那一定要小半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对比近期的变化,可能一点感受都没有。但是长期坚持,一定是有结果的。我也发现那些没法长期坚持的人,往往是一开始就急于求成,第一天拼命练很久,但是接下来几天甚至几周都不来。


细水流长,让时间见证我们的努力!

问题7:
每天微信公众号,在看,知乎都会推送很多消息。不少都是看上去很有意思或是比较实用的东西,不看总会觉得错过了什么,如何才能减少信息焦虑并找到对自己最值得关注的一些具体内容呢?

回答:
信息具有生物性,是一种刚需,其重要性不亚于食物和水。


如果我们是一个捕食者,我们需要根据猎物的信息进行判断,进而捕获它。
如果我们是猎物,则需要依靠捕食者的信息来逃跑。

无法获取正确信息的生物,基本意味着饿死或者被捕获,很难长久生存,所以,很多人也会产生信息焦虑。

因此,信息的生物性,促使我们不断地审视周围的环境,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所以,试着关闭朋友圈,公众号信息看不过来,直接整个入口都删掉。这个过程,一开始会比较难受,一旦过了最开始的那几天。你就会发现,看不看其实你都是安全的,也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

上面的建议是帮助你缓解信息焦虑的,还有一个建议则要帮助你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内容:

你可以试着把关注的公众号之类的全部取关,然后凭借自己的印象,觉得哪些公众号可以记起来,那些内容往往对你的帮助更大一些。

希望你能记得起“高太爷”~

问题8:
对一个东西上瘾是什么机制?有没有什么办法戒除?


回答:

成瘾最核心的因素是:愉悦回路。


一个叫做詹姆斯·奥尔兹的心理学家,不小心将刺激大脑的电极植入到小白鼠脑中未被开发的区域,结果发现小白鼠开始享受这种点击,一直在原地等待下一次电极,成为了“受虐狂”。这个未被开发的大脑区域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愉悦回路,它可以释放出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让动物产生继续这种行为的动力。


成瘾的本质就是我们的多巴胺回路被激活,促使我们不断地继续这个行为。这个刺激可以是色情片、短视频,游戏和酒精药物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