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经常收到大家投喂的超高质量深度书评,所以未读君决定在每周五的头条位置开辟读者书评专栏,让重度书迷们发出自己真诚的声音。专栏第1季,我们决定用4期书评进行一场日本文学巡礼。未读君选择与重度书迷戴文子合作,他的文字扎实细腻,读起来分外享受。
日本文学巡礼 第4期
大雪中的山庄
[ 作者 ] 东野圭吾 [ 出版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新经典
图书简介 “一出没有剧本的舞台剧,为什么能让七个演员赌上全部人生?”
▼
推理小说自诞生起就以其充满悬念、引人入胜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局而备受读者欢迎,其中“暴风雪山庄模式”的作品则更受追捧。所谓“暴风雪山庄模式”,是指作品中的登场人物由于某种原因被困于一个与外界失去联系的场所,在这种状况下发生了凶杀案件。因为小说中所出现的场所通常被设定为“暴风雪山庄”或者“孤岛”,因此这种推理小说被后世统称为“暴风雪山庄模式”。
| 埃勒里·奎因&《暹罗连体人之谜》
论及“暴风雪山庄模式”的开山之作,当属埃勒里·奎因“国名系列”中的《暹罗连体人之谜》。但是本作虽然设定了“暴风雪山庄”这种密闭的环境,却没有出现“连续杀人”这一要素,因此使小说本身给读者带来的冲击度大打折扣。
| 年轻时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
反倒是之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被公认为是这一模式的典范之作。《无人生还》不论是悬念的设置、情节的推进、氛围的渲染、还是最终结局的揭晓,都可以说达到了同类型小说中的一个巅峰,也成为后世的推理小说不断模仿、反复推崇的经典之作。比如当今日本推理小说的领军人物东野圭吾,早年间试笔“暴风雪山庄模式”的作品《大雪中的山庄》,索性在书名上就直切主题,足见其致敬之意。
| 东野圭吾&《大雪中的山庄》原版书封
本书曾以《雪地杀机》为译名在国内引进,此次在大陆再版,采纳的译名显然更为温婉。旧瓶装新酒,难就难在新酒的滋味如何把握,怎样于这日趋僵朽的模式中推陈出新、另出机杼,成了东野圭吾面临的最大挑战。
| 《白马山庄杀人事件》和《假面山庄杀人事件》
本作成书之时,东野圭吾还处于推理小说创作的摸索阶段,距离其之后广受欢迎的社会派笔法与注重人性反思的写作模式还为时尚早。初出茅庐的东野在此时反而更能放得开手脚,创作出了很多本格味十足的推理小说,其中还不乏几部“暴风雪山庄模式”的作品,比如《白马山庄杀人事件》和《假面山庄杀人事件》。但若论及口碑,显然还是这本直接点题的“雪地山庄杀人事件”更胜一筹。
| 大雪啊~
本作的本格设计思路清晰,分析有条不紊,推理的篇幅长短和通俗程度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甚至还嵌套入一个叙事性诡计,场景的设计也十分有代入感;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转换叙述,更是给本就虚实莫辩的故事带来紧张刺激的节奏,而且直到最后东野才揭晓人称转换的用意所在,颇令读者感到惊异。
但本书的优点远未局限于此。七名怀抱明星梦想的年轻演员被邀请到一个山庄里排演剧本,然后在四天之内陆续失踪,这是一个概括起来十分简单明了的剧情主线,东野却将此次事件进行了三重构造:让一切真实的命案都在演戏的状况下发生,最终又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演戏。
可谓是谜中谜内另有谜,计中计外暗藏计。这种真实与虚幻之间的不停转换可以说是《大雪中的山庄》的最大亮点,也成了本作有别于同类型“暴风雪山庄模式”小说的独特标志。
| 一场谋杀?
不明不白的失踪,神秘出现的纸条,一开始只会让人以为只不过是一场恶搞游戏。随着失踪人数的不断增加,悬疑感和紧张感也在随之加强,让人不得不怀疑这究竟是不是一场真实发生的谋杀案。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书中人物提出的诸多疑点又让这一切回归到原点。最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恐惧彻底让人放弃徒劳的猜测,静静等候最终审判的降临。不是真正的暴风雪山庄却胜似暴风雪山庄,明明可以离开却偏偏无人离开,这种在心理层面上形成的“暴风雪山庄模式”,绝对会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总结而言,从构造华丽谜题的层面上来说,个人以为日系推理要优胜与欧美的前辈与同行,这也解释了为何会有这么多日本推理作家对“暴风雪山庄模式”情有独钟。只不过这一类谜题条件设定过于苛刻,留给作者发挥的空间又被挤占到不能再少,使作品稍不留神就会落入俗套、甚至不自觉间就“致敬”了经典。单从对“暴风雪山庄模式”的创新性上来讲,东野圭吾的《大雪中的山庄》无疑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 互动 -
说说你读过或听过或看过最恐怖的一件事
版权声明
本文为戴文子原创,首发于作者个人公众号文子自道 [ ID: davenztalk ],点击阅读原文就可以查看完整版哦。 |
| |
|
▼ 点这里可以查看完整版书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