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象外
象外,把艺术拉出圈外——和更广阔的世界产生连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金城江悠然网  ·  “比价神器”上线,买药必看! ·  3 天前  
金城江悠然网  ·  “比价神器”上线,买药必看! ·  3 天前  
游戏研究社  ·  能玩一辈子的格斗游戏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象外

楚思贤|他要“自废武功”,从“不会画画”的方式开始画画

象外  · 公众号  ·  · 2024-10-17 16:44

正文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 象外

本文图片及视频,均有艺术家及DNArt提供,此致谢意




“妈妈,我想在798办个展”——绘画的过程性转向
艺术家: 楚思贤

策展人: 雷徕

开幕:2024.10.18(周五)16:00

展期:2024.10.18-11.18

主办: DNArt Space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706北路 DNArt Space


Artist: Chu Sixian

Curator: Lei Lai

Opening: 2024.10.18 16:00

Duration: 2024.10.18-11.18

Organizer: DNArt Space

Venue: DNArt Space, 706 North Road, 798 Art District, Beijing, China



策展人按:


这个展览安排了两重叙事:一层是艺术家的自黑 (有无事实依据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妈宝男”,“妈妈”与“艺术市场资本”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对应的象征关系,并且这种搞笑的流量逻辑剧本,和他的网红艺术评论人身份间,亦有戏谑的指涉;另一层才是针对他的小众窄门式绘画实践方法,“偏离”绘画、“过程性”绘画的分析。

所以, 前言有两篇, 无厘头故事版 严肃的画作实践方法分析版

讲真,楚思贤也有一些画儿,没有那么过于违背普通观众视觉习性里、画得“好”的标准……但这次展览的选品,他非常激进,“偏离”得非常凶猛;所以,不论你觉得他这么画对不对,却只看他画得那么“疯”这一点,不就很值得稍微认真对待吗?






“楚楚baby至今下落不明” 无厘头故事版前言)


(本文由雷徕与几位杰出的AI机器人合作书写)



楚思贤,一个外表俊朗、内心单纯的青年,虽然已近三十岁,却依然像个孩子般依赖母亲。他的艺术梦,始终在母亲的庇护下徘徊,仿佛在一片迷雾中找不到出口。

楚妈妈是一个高学历且操心的母亲,曾留学西方,对西方艺术话语有深刻理解。她不止是为儿子操碎心,更是坚信只有按照西方艺术市场的规则,儿子才能在当代艺术圈中找到一席之地。她看着楚思贤一遍又一遍地递简历、参加画廊展览机会的选拔,最终却总是被忽略。她那精致的面容上显出无奈和不屑,仿佛儿子没有达到她心中的“西方标准”。

“儿子,他们不懂!你的才华不属于这里!”楚妈妈猛然拍桌,声音宛如春雷,“我们得自己来。”她的话带着强烈的意志,仿佛艺术资本和艺术市场的力量可以被母亲的操控所支配。

楚思贤眼里含着泪,感动地看着母亲,他心底的艺术之火在母亲的权威支持下再次燃起:“妈妈,你是我的超级英雄!”

随后,楚妈妈联系了她的艺术圈朋友刘三磊,他们有一家专做“学术”型艺术的空间 (真的吗?我不信) ,叫作DNArt。楚妈妈一声呼啸,刘老板兴奋得像个小孩,在楚妈妈充满资本的眼光瞥视下,恨不得大把倒贴经费——这让楚思贤大吃一惊,觉得遇上了艺术圈的奇迹。他不知道,在母亲精心设计的棋局中,命运已经夺取了他在天平上的重量。

“现在的艺术圈讲究的是话语权!”楚妈妈在厨房中挥动着烘焙工具,仿佛在指挥儿子的未来。她告诉楚思贤,必须顺应当代艺术话语的主流审美与学术风潮,才能真正“进入圈子”。随后,她将为儿子的艺术生涯,建立藏家生态。

她的朋友中,有一家牛奶厂的老板娘,热衷于收集与牛有关的艺术品。楚妈妈给楚思贤下了指令:“你就画一头牛吧,把它做成波普风,她一定会喜欢。”可随着阿姨的生意转型到养猪,楚妈妈很快要求楚思贤重新修改作品,转为猪的主题。楚思贤只能顺从,心里安慰自己:“反正牛和猪的缝合,这种错位并置也算是当代艺术的精髓。”


楚思贤 《内心图像-猪牛》 布面丙烯/油画 120*180cm 2021


然而,他对自己的真实情绪并没有完全隐瞒。某天,他画了一幅题为《我的内心如钻石般闪耀》的作品,一只竖起的中指,试图用艺术表达内心的反抗。妈妈一看到画,立刻皱起眉头:“楚楚baby,你在做什么?”楚思贤连忙解释:“妈,我没别的意思啊!您看,我用抽象画的格子构图,把中指消解了,它现在只是一幅抽象画,没有任何批判的意味!”


楚思贤 《我的内心如钻石般闪耀》 布面丙烯 120cm*180cm 2022


在妈妈的安排下,楚思贤又接到了一些装饰画的订单。他三姨夫的表侄女新买了别墅,正好需要几幅纯抽象的作品来装点新家。妈妈指示他画一张高端趣味的抽象画。因为高端客户的周边圈子,都是潜在客户。楚思贤心里虽然觉得有点委屈,但仍然顺从地答应下来,想着妈妈的朋友们可能真的能为自己的事业带来帮助。



楚思贤 《关系》 布面丙烯 180*120cm 2022


楚思贤 《窥视》 布面丙烯 180*120cm 2022


慢慢地,妈宝楚开始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他不再反抗,而是默默接受了妈妈的安排。妈妈说了,要捍卫理想、让远方在现实的地上实现,就得懂得适应原则和配合性,这才是大学问;只要撑过去,以后谁也不会说你矫情,不会说你又画画又搞艺术评论、又当又立。楚思贤回忆起小时候最爱的漫画《北斗神拳》,就画了《北斗神拳》上的拳头。我的拳头打穿你的拳头,要把情绪莽出来!



楚思贤  《像个男人,给你一拳》 布面丙烯 158x180 2023


在妈妈的引导下,他渐渐认清自己,就按妈妈的意见,用漫画格子的形式,画了空无又匮乏的一天;但实际上,真实的无聊可能并不那么好表现,所以许多格子中的画面,其实是用了冗长长镜头style的文艺片里的“日常”场景。画完了,妈妈觉得有点无聊,便让他全都划上叉,做出一种姿态!这就对了。



楚思贤   《独自在家的一天》 布面丙烯/油画/蜡笔 120*200cm 2023


更复杂的是,楚妈妈再次带回了艺术圈内部的“真理”:既然艺术的未来在“学术”,“学术”与资本捆绑,她便强烈建议儿子接受“绘画过程性转向”这一前卫理论,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楚思贤只能按照母亲的意愿,把每幅作品的创作过程记录下来,转化成文本说明,又把草图和设计稿并列展示,试图符合所谓的“学术创新”。用耳朵看画,也是一种腔调,点子艺术虽然乍看卖相不好,但表演艺术才像真的艺术。虽然他对这些规定动作感到困惑,但他不敢质疑,因为母亲的影响力就像世界的幕后操控者,仿佛一切都被她玩弄于股掌之间。



楚思贤  《初潮少女屠龙》 布面丙烯、炭笔 150*300cm 2023


初潮少女屠龙 细节


楚思贤  《青春期》 布面丙烯、蜡笔 200*50cm 2023


青春期 细节


青春期 细节


楚思贤  《酒和饼》 布面丙烯、炭笔、粘土 200*50cm 2023


酒和饼 细节


酒和饼 细节2


随着时间推移,楚思贤渐渐意识到,他的每一幅画、每一个笔触都必须迎合母亲规定的“行业期许”。他的创作在压力底下挤压得变形,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在做真正的艺术。为了迎合更广泛的群体,母亲要求他结合古文化地图与当代解构主义,试图用缝合的手法迎合多元主义的审美趣味。


楚思贤  《路-牧羊人》 布面丙烯、炭笔、粘土 90*112cm 2023


楚思贤  《志向-黄金卫士》 布面丙烯、炭笔、粘土 110*110cm 2023


楚思贤  《培根青年》 布面丙烯、炭笔、粘土 95*65cm 2023


最终,楚思贤感到身心俱疲。他躺在床上,回想起小时候妈妈所描述的那个田园梦,那个美好的独栋房子——是高雅、充满理想化的田园,不是小农思想的地产梦。可就在梦境的最后,一只巨大的资本黑手突然伸向他,像个噩梦。最终他无奈地叹息:希望这不是我艺术梦的终结……



楚思贤  《家的苹果树》 布面丙烯/油画 120*180cm 2021


家的苹果树 细节


家的苹果树 细节2






严肃分析版


0.对楚思贤画作的概观


在笔者看来,楚思贤的画作里,有一个时代语境所赋予的,二律背反的艺术生命。一边是历史所塑造的欲望,一边是贴近永恒的本能,促使他拿解构而来的局部 方法 ,去做系统建构的 艺术行动 ——这是在他理智面具底下深层的疯狂,在这种疯狂里,同时代许多艺术家多少都具备的某些暧昧倾向,被他放大到一种貌似绝对 (或至少肯定、不暧昧) 的立场。


“偏离”绘画,或者说“过程性”绘画, 建立在系统癖而非表达欲的总体趣味之上,又从对既有绘画形式语言系统的瓦解中提取语汇,进行着随建随解的姿势,并试图在此过程中,获得某种内心真诚感性的呈现。这不符合一个常识:对油腻套式的瓦解,做坏、做破、做错,是为了释放出心灵的笔触痕迹,一个口误、手滑带出的鲜活性,是属于绘画中的内容表达层面的,而非是“过程”本位——也就是换句话说的系统本位的;系统本身和肉身感性所体现的内心灵命无关。“系统-偏离”意味着反直觉;风格主义;更强调绘画形式语言中,基于特定历史语境、而非基于普世共识的部分,也就是说,视知觉中,我们习以为肉眼的客观规律的许多东西,在楚看来,恐怕是经验建构的。正视局限,从局限出发、以局限为基础、才能更好地面向永恒,这似乎是人的宿命。绝对的神学导致唯名论,因此“偏离”绘画就成了反复游牧。楚思贤常常说的一句话,“结果不重要”,或许正应该这样理解。


但悖论式的勇气,有时比自恰的目的导向更有意义,尤其当,这种悖论性里面,含有对某种现时代的普遍性精神症候的自觉直面的时候。这便是所谓解构主义的肉身趣味,建构主义的灵魂趋向。


而另一方面,楚思贤的绘画行为实践,和他的艺术论述实践,其实是一个整体。知言合一是一种欲望,这种欲望,让两者 互为补充、互为注解,或者说,一定程度上,互相限制,削减了自由发散的多样性。举个例子,他在放开方法论焦虑的时候,他也可以把局部画得“好看”的,但他的立场 (并且这其间是正在生发-演变,未必是各层面都内在同 一) ,让他害怕各种意义上的“画得好看”,实际上就构成了自我囿限。


这就是 “偏离式绘画”。固然,楚思贤的外在表现有相对精致、相对聪明的一面。但在根本的问题上,他轴得要死,偏激得要死;而这种偏激,让他走了一个方向,一个众多当下艺术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的一些相似的状态;但别人却很少肯往那个方向一黑到底。在笔者看来,这是他最可贵的地方。



1.《内心图像—猪牛》 《家的苹果树》


从结果导向来看,这两件作品,处于一种奇特的状态。为了表现“偏离”绘画反“设计”的态度,楚思贤把画面的直观效果,先调配成了极度“设计”的,然后展示了他“偏离”的手法 (“设计”是个多义词,但如果从隐喻学/喻象学的角度看,可以混淆,因为它的多义,在人的感性常识里是互相关联着的)


非牛非猪,草坪变成了西瓜皮,影子变成了几何形,草是从再现性画面往图示化变形,云也是:两朵云,一朵是乌云,另一朵是负形,而导致它为负形的白色方块,直接凭空搁在那儿。其实未必高明,甚至有些机械。但有两个点,值得关注:如果不从“偏离”方法论来看,这张画是 波普+错位;在它调成“设计”的前设再进行反-设计的时候,它“反”的方法,还是设计内部的,而最终呈现,就更设计了。


“家的苹果树”,房和树的图像,是刻板符号拼合式,树其实没有苹果。这只诡异的大手破坏了标题所指涉的氛围。各个形象塑造可能在表现主义的风格类型里,但整体画面是高度刻板图示化的“再现”,因而同样是非驴非马,相当于以一种失败的方式、再现了“表现主义”本身。


笔者不清楚,艺术家是把这两件作品放在什么定位。是“偏离绘画”教科书的配图位置,还是再现了某种错位的实践行为?



楚思贤 《内心图像-猪牛》 布面丙烯/油画 120*180cm 2021


楚思贤  《家的苹果树》 布面丙烯/油画 120*180cm 2021


2.《我的内心如钻石般闪耀》《窥视》 《关系》


《我的内心如钻石般闪耀》。 中指是一种态度,把标题“ 我的内心如钻石般闪耀 ”和中指放在一起,是一种糙老爷们儿的浪漫。从现代主义的角度看,我们会提倡以非诗的因素入诗;从后现代的角度看,我们要把低贱者、粗俗者,平等地上升到诗的高度。


至于格子消解图像,或许可以这样理解:结合 美术史,格子的兴起,一般是指向绘画的平面化趋向,一种典型手法,它意味着抽象的,秩序的,反再现的;而 在楚这里,格子也有这个意味,但更多的,是阻碍画面内容、原本固有的整体性视觉,自我消解。据说,艺术家是一格一格画的,所以也可以看作,整体统筹与局部自治之间关系的绘画寓言。


而《窥视》,则是把格子画法本身,从物像中提取出来了。它是《钻石》和《关系》的中间状态。


《关系》。 笔触反复堆砌中,对意识中的胸有成竹的消解,艺术家似乎在和视觉格式塔本能在对抗,但对抗的方式中又隐含服从;如果套用艺术家一贯的自我认知,他可能是在过程性痕迹中,体现“偏离”之间的生命潜能——或者说,自制系统和自制系统PK,理智打倒理智的间隙中,心灵痕迹的笔触、这个可以视为内容导向的形式感,终于释放出来了。似乎在楚的信条中,放任的释放,是多少受设计控制的伪释放,只有榨干自己时的缝隙中的释放痕迹,才是更接近于“真”的——当然,这其实是笔者对他的理解,一种道理上不能说错,但实际上该算是高度偏激的行径。这个“偏激”在实效主义的角度,是贬义词,但在极端理想主义的角度,是可以予以肯定的。



楚思贤 《我的内心如钻石般闪耀》 布面丙烯 120cm*180cm 2022


楚思贤 《窥视》 布面丙烯 180*120cm 2022


楚思贤 《关系》 布面丙烯 180*120cm 2022


3.《独自在家的一天》《像个男人,给你一拳》


这是一天里漫无目的的生活,类似于温凌常表现的那种主题。楚思贤在这里的第一个特点是,他不是似拙实巧,而是叙事格子的内容真没有那么讲究。不讲究就对了,因为要以拗救拗,所以越不完善越适合做“偏离”式形式语言开始发动的踏板。其实一方面,格子间的视觉节奏,是有的,但这种“有”,不能太过丝滑地破坏格子平均分配本身,所具有的呆板性。呆板一方面是准备用来被克服的,一方面,又是多少要刻意保留的反和谐趣味。最后,“漫画格子”这一具象指涉,给出了一个,和形式偏离的方向相反的视觉有效化/正当化, 阻碍和削减 抽象层面的复杂意图。格子还是歪了。对格子的描线重复,又一次“偏离” (坏) 了格子。每一步都在和自己过不去,但又“过不去”得不够潇洒,多少还是会往原意图的方向摇摆——真的很“偏离”。


这件画作集合了: 《我的内心如钻石般闪耀》的莽汉勇气态度+北斗神拳的漫画图像(波普)+格子。



楚思贤  《像个男人,给你一拳》 布面丙烯 2023


楚思贤  《像个男人,给你一拳》 布面丙烯 2023 现场图


4.《初潮少女屠龙》《青春期》《志向·黄金卫士》《路-牧羊人》《酒和饼》《培根青年》


在这个系列里,楚思贤将历时性的“过程”,作为一个共时性的视觉来呈现;或者某种意义上说,他是表演了这个“过程”。画面左右,乍看下是同一件作品的不同步骤,以说明图示的方法并列;但实际上,并列的可能是一种形式语言转换:左边是线描的,右边是涂绘的,两种语言表达同一个内容,而前者乍看像后者的草图初稿。如果从这种角度看,它颇像美院的一个教学课程。虽然艺术家确实有系统癖/学院派趣味,但这个系列毕竟是作为作品画的,和教学式的实验画作,区别还是很大的。左,线的意味,间歇性地摹仿着图示化的交代或者线条审美的举动 (广义上的审美,不一定是指舒服好看,而是指引发情感上的视触觉) ,两者掺在一起。右,颜料笔触的涂绘,也被精简为只剩塑造的功能,并且更多是一板一眼的塑造,笔触呼吸间的情感流露、基本被克服掉了;在右边画面的边角,或者说,画面中类似于中世纪绘本的边饰区域,会有交代绘画步骤设计的文字说明,其中最主要的,是类似版画阴刻、阳刻的阴阳造型方式叠用,然后还有简单到不行的配色指示。


绘画似乎变成了关于绘画过程的图示。所以,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种趣味性的元-绘画,或者说,作为绘画表演的一种所谓观念绘画。


而在艺术家本人的论述里,同一画面内容的不同描绘方式的并置,存在着互相质疑,互相阻隔,互相消解,取消任何一丝沉浸入画面的可能、于是互相让对方长得不好看——也就是“偏离”。左右画面总是反对称的,而要在视觉直观上强调反对称,则必须在接近于对称的位置搞歪斜,才能制造明显不对称、不舒服的feel。


等一下,这并不是全部。实际上,结合它们的内容,我们可以把它们视为另一种东西和元-绘画游戏的结合。该系列其实大多画的是约书故事,它的左右并置形式,有时会成为新旧书之间预表关系的后现代式轻诙谐式再处理,“ 以牙还牙”,或是“伸出右脸”; 它的绘画配方说明文字,会和一些约书上的文字,互相在形式意味上渗透、关联,而边框/边饰位置,也会和中世纪绘本的边饰位置发生意味的同/异交错。这种形式的隐喻,又指向一种后现代语境下的信心灵命状态。亦庄亦谐,一本正经地不正经,但其实不正经下面又掩饰着正经。

《初潮少女屠龙》,据说画的是古迦南地图,而标题是一个对崇高的亵渎、消解,也带有一些对外挑衅。 《以赛亚书》里对弥赛亚的预告,被画面处理得,更像是青年人单纯大无畏的勇气。 和同系列的《青春期》连在一起看,这种亵渎和挑衅,可能是和性意识关联在一起的自我人格认同的叙事。


笔者从《青春期》的画面,做出一个 妄加猜测:在这里,荷尔蒙是一个姿态性的主题套式,但艺术家的潜意识中,似乎并不肯正视欲望,多少认为欲望是羞耻的

《路-牧羊人》,作为真理生命的道路和绘画路径的道路成了一个双关语。而以赛亚对弥赛亚的预告,被处理得像是艺术家个人一再重复的“勇气”:像一个鲁男子那样,莽着头向前冲,就是信心。


《培根青年》,混合了图像挪用-拼接,加谐音梗文字游戏。民国的《 新青年》杂志封面;画家培根的风格;食物培根和烹调说明。画面中一系列组合的联想方式,指向当下时代的无厘头典型。反崇高的——或许是,青年人对崇高感的本能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只能戏谑,如此的状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