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内容:
新科技,新模式,新未来——腾讯青腾大学“硅谷思路”游学于2017年8月开启,
青腾三期30位身价过亿CEO硅谷取经:参访20家前沿企业,与30位大咖交流
。
赵胜老师主讲《认知革命及未来的技术趋势》。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说,“世界之所以是这样的构成,取决于你的认知。”
微信开机画面——苏哈照相机在
4.5
万公里
外拍摄的地球照片“蓝色弹珠”
这是微信的开机画面。这个画面本质上是一个哲学问题,张小龙想表达的是“人是孤独的,需要沟通”。
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4.5万公里以外的地方拍摄地球,人会面临三样东西:一是宇宙,二是地球,三是自己。
关于认知,我个人有三个问题:
我是谁?
我怎样和世界联系?
我怎样想象自己?
1.
认知的定义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应用知识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它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为什么
“认知”这个词很重要?
我们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于两样东西:一是感知,看见的;二是认知,想到的。
我们和世界联系的方式有两种:第一通过计算机;第二还是过去的方式。
假设我们身上的糖尿病有机器人控制护理,脚上安装很多外骨骼机器人,大脑里加了芯片,就是通过这个芯片和外面连接。那么,“我是谁”这个问题就需要重新思考了。
2.
认知科学
认知是一门科学,认知科学的6大支撑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产生了
11
个新兴交叉学科
:
认知科学的6大支撑学科之间相互交叉,
产生了11个新兴交叉学科
(
1
)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的又一起步点
在中国互联网领域我非常佩服两个人:一个是陈天桥,一个是段永平,他们都懂得激流勇退。
笔记侠注:陈天桥,现任盛大网络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段永平,曾以创立"小霸王"和"步步高""OPPO"三个知名品牌而闻名全国。现任步步高集团董事长。
陈天桥在研究脑科学,向加州理工学院的脑科学研究所捐赠了1.05亿美元。
毫无疑问,脑科学关系到人工智能科学里面最重要的两条赛道:一条是机器如何向人靠拢,另一条是人如何向机器靠拢,这两条赛道都将是千亿级的市场机会。
大家不要认为陈天桥只是出于兴趣爱好在研究脑科学,根本不是,他在卡住未来最关键的技术赛道——人工智能。
第一次认知革命,我总结为两个词:一是抽象,一是想象。
第二次认知革命从2016年开始,以人工智能为起步点。
(2)
美国认知科学(人工智能)最顶尖的
4
所大学
卡内基·梅隆大学,李开复的母校,美国人工智能最牛的四所学校之一,在全美、甚至全世界都排名第一。所以
Uber
花了
1
亿多美元在卡内基梅隆:
第一,与学校合作成立研究所;
第二,挖掘卡内基·梅隆的教授。正如苹果和谷歌也不断从匹兹堡挖人到硅谷。
我以前对剑桥大学不太熟。今年上半年,因为我们公司在剑桥设立了一个办公室,我去了一趟剑桥,发现Deepmind的创始人是毕业于剑桥大学的计算机博士,霍金也在剑桥大学任教,可见剑桥的计算机科学非常厉害。
我发现一个现象:10年前毕业的剑桥大学计算机人工智能博士年薪大概是
30
万美元,我和谷歌很多人工智能科学家交流,他们是
10
年前毕业的,在谷歌的年薪大概也是
30
万美元。而现在,刚毕业的人工智能博士年薪可是上百万美元。
我对这个问题很不解,
为什么刚刚毕业的人工智能博士值100万美元,
10
年前毕业的人工智能博士只值
30
万美元?
个人推测一个观点:人工智能科学的知识体系发生了变化。最近毕业的人工智能博士,他们的知识体系和
10
年前人工智能博世的知识体系是不一样的,人工智能科学在最近的
5
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见,这个世界的变化非常快。
3.
认知迭代
(
1
)知识是什么?
“知识”是纯逻辑推演出的概念、命题、符号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认为“知识改变命运”,现在发现“知识”好像不能改变命运。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说:“我一直主张‘脚底板下做学问’,现在这个年代可谓是
‘知识贬值,见识增值’
的时代,因为获得知识的成本几乎为零,要想获得知识,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当然,百度不能做学问,不过,很多学者以
Google
做学问。相比之下,获得见识则需要非常高的成本,包括时间、金钱、精力等。有时候,知识和见识之间有很大区别,甚至是截然不同的。”
人的知识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芝诺
企业家参加青腾的硅谷游学本质上就是就是增长见识。大家不要指望在硅谷学到很多知识,知识回去就可以找到,关键是由见识带来的认知的改变。
过去30年这里是世界中心,未来
30
年,也不会改变。因为苹果、谷歌这些公司是不会倒闭的,我对他们的布局和技术发展方向大概有一些了解。
在高科技领域里,强者更强,可能倒闭则是雅虎这样的公司。硅谷有一句话,“他们很期待雅虎这些公司早日倒闭,因为“早死早超生”。
为什么早死早超生?因为硅谷容忍失败。如果一家科技巨头公司倒闭了,就可以释放3万名工程师,产生
2000
家创业公司,所有的风投基金不就有方向了吗?
硅谷挖人是这样的情况:Facebook从谷歌挖人,
Uber
和
Airbnb
从
Facebook
挖人。
你去这几家公司,会发现:平均年龄越来越小,工资越来越高。
这是符合市场经济流动原理的:新公司可以融很多钱,又从谷歌挖人。所以,谷歌增长很乏力,新公司存在机会。
硅谷的核心关键词是容忍失败、包容失败。
虽然硅谷在美国的速度已经很快了,但还是没有深圳、北京快。为什么中国的科技创新一定会超过美国?因为我们的速度很快,调整力度很大。
今年4月,我和达晨创投的董事长刘昼先生一起在汉诺威买面包,别说微信支付,信用卡都不行,必须要用现金支付。
关于移动支付,我个人的观点有
4
个层次:
第一是美国,美国人发明了信用卡,发明了PC;
第二是中国,中国人发明了移动支付;
第三是印度;
第四是埃塞俄比亚。
当北京卖煎饼果子的小贩都开始使用微信和支付宝付款的时候,我认为移动支付时代已经到来了。但印度的移动支付发展更快。
最近,埃塞俄比亚等国家也发展起来。后来者居上,他们没有经过信用卡时代、PC时代,直接进入了移动支付时代,每天拿着华强北的手机扫码付款。
后发是有优势的,中国也是用
30
年时间走完了欧美
200
年的工业道路,我们的高铁也是一大创举。
东南亚成为中国互联网投资最重要的地方。
我的合伙人丹尼尔
·钟
7
月
18
、
19
日在硅谷举办
AI
大会,有
1300
人参加。谷歌关于全球人工智能的负责人说,“现在最厉害的地方不是中国,而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有3亿人,马来西亚有
3000
多万,越南有
8000
万,泰国有
8000
万,所以中国互联网的对外投资不是投到欧洲和美国,而是把我们成功的模式复制到东南亚去。
前段时间,东南亚的出租车公司也融到了上亿美元的资金。全世界的风险投资都已经疯狂了,孙正义的基金1000亿美元,还有沙特阿拉伯的钱,全部往东南亚涌,大的单子越来越多。
前段时间我和一些朋友交流,商汤科技融到4亿多美元来做人工智能公司,放在硅谷也融不到这么多钱。可见,在资本的孵化下,中国的人工智能全面赶超美国成为大概率事件。
所以,从“知识”到“见识”,再从“见识”到“认知”。
知识都是已知的,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未知。所以,我们需要了解新的知识替换旧的知识,动态知识打败静态知识,元知识战胜惰性知识。
“知识-见识-认知”模型
知识付费的风口已经到来了。为什么以前大家不愿意为知识付费?因为我们以前认为知识是不应该收费的,从新浪、搜狐、网易,到今天的百度都是如此。
现在为什么知识付费大热呢?因为现在大部分知识是浅阅读,我们没有掌握知识框架,这个社会越来越浅薄,这是大家的共识了。
a.
“知识的半衰期”
医学知识的半衰期是45年;
物理学知识的半衰期是10年;
工程学知识(
包括计算机
)的半衰期只有2年;
互联网领域知识的半衰期可能不到1年。
未来10年到20年,50%的大学、相当多的职业会消失。
b.
“后喻文化时代”来临
世界正朝着高科技、网络化、信息化、全球一体化迅猛发展,进入到一个知识创新的“后喻时代”。
——美国人类学家 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
不同时代,知识产生的形式:
前喻文化时代:
晚辈向长辈学习,知识以传承方式繁衍;
并喻文化时代:
同辈人之间学习,知识以平面方式扩散。
后喻文化时代:
长辈向晚辈学习,知识以解构、重构、反哺等多元化方式产生和扩散。
(
2
)思维的力量
3
种重要的思维
方式:
概念思维、分类思维、框架思维。
顶尖高手在思维上需要
4
个层次的修炼:
第一层:知道是什么(
What
);
第二层:知道如何去做(
How to
)。
这里包括流程、步骤、核心控制点、常见问题与对策、最佳实践等。
第三层:知道什么情况下用这个知识的知识(
If/Then
)。
即情景知识,根据需求找工作和方法。
第四层:为什么要用或者不用这个知识的知识(
Why/not
)。
即战略层面的知识,任何知识都非孤立发挥作用的,是在目标和环境下存在的。
普通人是发散性思维,牛人是结构性思维。
30
秒看清楚事物本质的人和一辈子看不清楚事物本质的人,毫无疑问过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每个人一生中都应该“彻底” 地对自己的认知进行一次大扫除。我们把许多错误认知当做真理接受下来,这些知识都是非常可疑的。
——法国哲学家、科学家、数学家 笛卡尔
4.
互联网时代的“认知升级”
一是鼓励试错,承认失败;二是思考模式的改变。
巴黎
HEC
商学院院长
Peter Todd 2016
年
10
月
21
日在提到思考模式的改变:
过去:
战略
—结构—人才—流程
未来:
认知
— 战略—结构—人才—运营—流程
认知是未来
30
年最重要的词汇。
学习只是表象,认知才是终极目标。
人和人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真正的差别是认知的差别。
每个人终其一生的目标都是在拓宽认知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