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P2P合规“8·24”大限仅剩不足三个月,尽管已有部分平台根据地方监管细则全部整改完毕,但大多数的网贷平台仍陷于艰难转型中。
财新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原定于今年3月完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将延期一年左右,2018年6月作为最后的期限接受监管验收,若还没整改完就将被取缔。但银监会主导的P2P“8·24”合规大限如何与专项整治的时间衔接,尚不明确。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自2016年4月就已展开,原计划于2017年3月底前完成。在此期间,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10月公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其中包括四个阶段:摸底排查、清理整顿、督查和评估、验收和总结。而银、证、保等多部门也分别在同一时间公布了对P2P、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等的具体方案,明确了整治工作的全面部署安排。
2016年12月9日,人民银行会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合召开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底数已基本摸清,风险整体水平正逐步下降,风险案件高发频发的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他同时强调,第二阶段清理整顿工作是专项整治的核心和关键。
财新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原定于今年3月完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将延期一年左右。新的整治工作规划是,在速度服从质量的前提下,各地金融办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对各家平台的分类,分为合规、整改和取缔三类,预计6月底出结果。在今年6月底各地金融局或金融办完成分类处置后,还留有12个月供整改类平台继续向合规转型,2018年6月作为最后的期限接受监管验收。
作为互金整治的“重头戏”,P2P网贷平台也在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不断对业务作出调整,但各地进展不一。据财新记者了解,已有部分北京地区的网贷平台,根据此前北京金融局下发的148条整改意见,全部完成整改,目前“正坐等备案”。而广州地区将在6月陆续向各家平台下发整改通知书。
此外,P2P合规转型中,新风险也在滋生。除近期现金贷的逆势狂涨外,P2P为应对监管出现各种变形,也给监管协同性带来了挑战。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严格执行《暂行办法》,未来符合监管要求、能存活下来的平台可能不到目前的三分之一。但眼下的趋势是,大部分P2P平台都在设法变形,分拆为“Tech(技术)平台”,跨界对接各种Fin(金融,包括银行、小贷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以所谓“TechFin”的形式继续存在,规避监管;但主要风险仍由P2P承担,并不符合《暂行办法》对其纯粹信息中介的定位。
“监管套利下的市场竞争,并不会因为监管当局出台了某一类管理办法就改变,最大的问题是P2P的变种太多了,下一个需要规范的领域到底在哪里,也很难准确定位。”
一位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成员不无忧虑地告诉财新记者,“一方面P2P要备案发牌了;另一方面对于不拿牌照但是类P2P的平台,现在的管理思路和手段跟不上。”
传统的牌照管理即机构管理的理念已经滞后,不足以应对当前P2P行业的快速变形和业态游移,应转向行为监管、功能监管。“数字普惠金融的跨界特征明显,需要完善综合监管和穿透式监管。”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在6月3日的“2017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