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新网
实时、原创、专业的财经新闻集散地。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你需要选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见证历史!《哪吒2》总票房破100亿!纽约上 ...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台湾一商场突发:已致5死 ·  2 天前  
e公司官微  ·  被DeepSeek刺激到了?文心一言、Cha ...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招聘985、211学历外送员?海底捞回应丨大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新网

美国收紧工作签证 中国留学生加快回国步伐

财新网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31 11:43

正文

由于抽到H-1B工作签证的几率非常低,加上留学生对特朗普政府收紧移民政策的担忧,中国正在吸引更多的顶级人才回国

CNBC-Qian Chen

哥伦比亚大学校友蓝宏力(Lan Hongli,音译)将不得不离开美国,如果他今年又没有抽中H-1B签证的话。

这位年轻的中国量化分析师自述称,他在2014年获得金融数学专业硕士学位,GPA为3.9,并且正准备在华尔街开展一番事业,而此时一封来自美国移民局(USCIS)的信件通知他H-1B申请未能抽中。

“这肯定不公平。”蓝宏力对CNBC表示,“对中国学生来说,被抽中的几率太小了,而且我看不出现行体制怎么能让那些高技能的工人受益。”

H-1B非移民签证是为本地雇主雇佣的工人而设计,这些本地雇主表示他们不能找到足够多拥有合适技能的美国人。但因为对该签证项目感兴趣的人太多,谁会获得签证是由抽签系统随机决定的。

对该签证的申请者来讲,让问题变得更复杂的是,特朗普政府透露可能将收紧该项目,以迫使本地雇主雇佣更多美国人。(不管有没有价值,美国公司必须证明他们给H-1B签证雇员提供的薪水与相似的美国雇员一样多。)

2016年,美国失业率创多年新低的同时,H-1B签证项目也大大超载:美国移民局收到了23.6万份申请,是该项目6.5万个常规限额加上2万个硕士限额的三倍。

换言之,几乎三分之二的申请者都没能拿到签证,不论他们在美国的职业是多么有前途。

幸运的是,一个合格的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文凭使得蓝宏力可以在美国停留并工作3年,所以他还有第二次机会。

然而,他预测2017年又将是高需求量的一年而H-1B抽签快要临近,这位27岁的分析师正在准备第二方案。

“现在回到中国不是我的第一选择,这是因为我所在的行业(量化投资)的特点。”蓝宏力表示,“我或许会前往新加坡或者香港。”

回到亚洲:从第二方案到首选方案

蓝宏力的选择或许与许多不那么幸运的中国精英们相同,他们没能抽中签,只能前往他们公司的海外办公室。乔治城大学毕业生邓蕊(Deng Rui,音译),就是这些回到亚洲的年轻职业人士其中的一员。

2014年,邓蕊没能抽中签证,只能离开美国。在仔细地评估了公司海外办公室的所在地后,她选择了新加坡。

邓蕊在邮件中告诉CNBC,“我是中国人,所以在新加坡工作并负责大中国区的业务非常符合我的专长。”

然而,邓蕊表示她把新加坡视作搬回华盛顿特区前一个暂时的停留点,她一直将这座城市视作第二方案,直到她在2015年收到第二封H1-B拒信。

“一开始来到新加坡我非常兴奋,因为我认为我只短暂在这停留。”邓蕊说,“我以为我可以在第二次抽签后回到美国,到华盛顿特区和我的丈夫在一起。”

她补充道,“我对第二次抽签失败根本没准备。但是当它发生时,我才意识到我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邓蕊决定不在签证抽签中浪费时间了,而是专注于她的事业以及在新加坡的生活历程,让它成为自己的首选方案。

搬回亚洲三年后,现年27岁的邓蕊已是一家企业解决方案公司的高级顾问,而且表示她很享受她在东南亚的生活。

她表示,“我的丈夫也搬到了这里。我们一起去了很多东南亚国家,而且回中国也很便利。”

回归的趋势

除了像邓蕊这样因为H-1B遭拒而搬回亚洲的职业人士,许多有留学背景的高技能人才也在回归,追逐当地日渐增多的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1978年到2006年,只有30%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回到了中国。

在10年后,这一数字大幅增长:根据中国教育局的数据,2015年,超过50万名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而当年有40万名学生回国。

“近年来,中国本土职业市场和全球人才市场间的联系已经建立并得到了加强。”猎头公司Wyser的人力资源经理侯顺(Hou Shun,音译)表示,“在美国,要成为一个中产阶级更容易,但是就更多的机会来讲,美国市场对中国学生逐渐变得不那么诱人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