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聊聊生命科学产业那些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要资讯  ·  周度直播预告 | 相约直播间 与您不见不散 ·  10 小时前  
BCG波士顿咨询  ·  中国传统外贸企业的新出海浪潮:渠道篇 ·  14 小时前  
蓝钻故事  ·  42年前旧作被扒,这一幕震撼上亿人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66亿元!万亿央企拟入局凯赛生物,大额定增去向何方?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 公众号  ·  · 2024-09-20 11:50

正文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生命科学产业观察公众号的第 1130-3 期文章
作者:子任
来源:智药投

招商局集团投资合成生物龙头!


这起罕见的大额定增,即将迎来最终结果。


近日,科创板上市企业凯赛生物公布 《2023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二次修订稿) ,披露其最新定增方案。



公司拟向 上海曜修 42.97元/股的价格发行不超过153,595,531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6亿元


目前上海曜修是凯赛生物实际控制人 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全资持有的企业,而本次发行后,招商局集团将持有上海曜修约49%股权。


与最初方案相比,修改后的方案总体变化不大,仅仅是将发行价格由43.34 元/股调整为 42.97元/股,发行股数相应提升。


66亿元的定增,在如今的市场上颇为少见,2024年以来共有95家公司完成定增,平均募资额为11.9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凯赛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于2020年8月上市,IPO募资约55.61亿元。


如果此次定增成功,这意味着公司在4年多的时间里募资超过120亿元。


巨额募资频频,凯赛生物意欲何为?会有哪些影响?成为市场人士尤其是公司中小股东的重点关注。


招商局集团的入局,更为这一事件增添不少话题度。


而更加现实的问题是,随着 监管层对再融资的收紧 上市以来破发74.5%的凯赛生物,能否成功过关仍是个未知数。


01

大型央企投资民营上市公司


这次定增,招商局集团将借道上海曜修成为凯赛生物的间接股东。


目前,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通过CIB持有凯赛生物165,199,321股,持股比例为 28.32%。


而根据方案,CIB拟以所持部分凯赛生物股票(116,655,640股)向上海曜修认缴出资,招商局集团拟以现金方式向上海曜修认缴出资。


相关交易完成后,CIB和招商局集团分别持有上海曜修50.9995%和48.9995%的股份。



此时, 上海曜修再作为特定对象以66亿元现金认购凯赛生物发行的新股,算上CIB转让的股份,预计共持有股36.67%,一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招商局采取这种间接入股的方式,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刘修才对公司的控制程度进一步提高。


在此之前,刘修才家庭拥有凯赛生物合计 30.82% 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而定增后,刘修才家庭及其控制的企业合计控制公司 45.24% 的股份,表决权明显提升。


而除了提供资金,招商局集团在业务方面也给了凯赛生物支持,包括:


  • 招商局采购并使用凯赛的产品中生物聚酰胺树脂的量于2023、2024 和 2025 年分别不低于 1万吨、8万吨和20万吨

  • 招商局尽最大商业努力向其他央企推广凯赛生物产品

  • 招商局集团将协调集团内关联金融企业,以有市场竞争力的融资利率为上市公司及其投资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今年5月,合肥市政府、招商局集团全资子公司招商创科、凯赛生物三方达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根据协议,三方将共同推动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合成生物材料产业集群,构建合成生物学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平台。

02

大举扩张,未来资金缺口77亿元


方案显示,凯赛生物本次募集资金将 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贷款


实际上,从财务报表来看,公司似乎并不缺钱。


2024年中报显示其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6.3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8.7%。


之所以定增66亿元,主要是为其在建和拟建的大规模投资项目买单。


在接受上交所第一轮问询时, 公司表示,未来期间总体资金缺口为77.44亿元


其中, 已审议的投资项目资金需求占大头,达到126.4亿元。



具体来看,“年产240万吨玉米深加工及年产500 万吨生物发酵液项目”总预算73.68亿元,剩余应投金额为39.65亿元。


“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及年产30万吨生物发酵硫酸盐项目”总预算134.13亿元,剩余应投金额为86.7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 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 ”并非新项目。


2022年1月,公司对IPO募投项目进行了变更,将上市募集资金中的12.09亿元投入“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中。


不过,原定于2023年12月交付的这一项目却一拖再拖,经过两次延期,凯赛生物将该项目的建成时间延期至2025年12月。


如此看来,IPO募资没能完成的项目,公司想借助定增继续推进。


这项颇为庞大的工程,自然也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融资规模合理性与用途的必要性。


以生物法长链二元酸起家的凯赛生物,在该领域坐稳了头把交椅,公司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达到约 80%


未来规划上,公司称其在长链二元酸领域的产能布局已基本完成,未来两年内进一步新建长链二元酸产能的概率较低。


与此同时, 凯赛生物将更多精力放在了拓展新品上,尤其是生物基聚酰胺。


公司表示,相较传统石油基聚酰胺基体,生物基聚酰胺具备强度更高、更轻量化、可回收等优势,可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

不过,其生物基聚酰胺产品 目前处于产业化推广阶段 ,尚未进入稳定运营期,收入及产能利用率相对偏低、单位成本较高、存货周转率相对较慢, 存在新增产能无法消纳的风险。

0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