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外滩TheBund
《外滩画报》官方微信,由外滩画报全媒体编辑部倾力打造,每日为读者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文化、生活、时尚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无时尚中文网  ·  香港奢侈品销售继续狂跌 连续7个月双位数下滑 ·  3 天前  
物道  ·  下元节,水官解厄,冬日无恙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外滩TheBund

维塔斯迪玛希都唱过的歌剧,其实是花腔女高音终极挑战

外滩TheBund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4-11 13:01

正文

大都会歌剧院上演次数最多的歌剧之一

意大利美声歌剧的顶峰之作

“女高音的试金石”



听说迪玛希把歌剧纳入了自己的曲库,好多朋友都坐不住了。还正好是最近国家大剧院与马林斯基剧院合作的 “史上最惨最难唱 ”的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

今年是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 多尼采蒂 诞辰 220 周年。为纪念这位歌剧巨匠,“ 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17 ” 以他的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开幕,并请来著名
指挥家丹尼尔·欧伦执棒(原定指挥为瓦列里·捷杰耶夫


来自以色列的指挥家丹尼尔·欧伦是中国的常客了,他曾在国家大剧院指挥过《图兰朵》,并且很喜爱中国。虽然错过了 “姐夫” 捷杰耶夫执棒,但也有人认为这次“替补”是赚到了。无论如何,这次上演的《拉美莫尔的露琪亚》,是一部厉害到不得不给大家安利的歌剧。



《拉美莫尔的露琪亚》(意大利语 LUCIA DI RUMMERMOORE,是1883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开幕时上演的第二部歌剧,也是大都会歌剧院130多年来上演次数最多的歌剧之一。


诞生于两个世纪之前的这部剧,却带着流行音乐的魅力。其中女高音的咏叹,曾是吕克·贝松科幻大片《第五元素》的配乐,也是俄罗斯 “海豚音王子” 维塔斯挑战的歌剧唱段。


维塔斯《拉美莫尔的露琪亚》



1955年,女高音玛丽亚·卡拉斯、指挥卡拉扬 和斯卡拉歌剧院在柏林合作上演了《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其现场录音现已成为经典。



1965年帕瓦罗蒂在美国初次登台,出演《拉美莫尔的露琪亚》男一号埃德加多。1961年多明戈首演美国时,也选择了该剧。


帕瓦罗蒂1965年2月首次登台美国时的剧照。作为男一号,他与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琼·萨瑟兰合演《拉美莫尔的露琪亚》。© John Pinedsa/gettyimages


这部歌剧如此受人追捧,不仅因为其故事的悲剧性,更是那写入教科书的花腔女高音特技挑战。


👰🏼

真实的悲剧

比“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惨



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的故事情节有些类似于 “ 罗密欧与朱丽叶 ”。苏格兰两个世代为仇的家族,为了争夺利益,最终葬送了一对有情人的生命。


这个故事并非空穴来风。它在历史上确有其事,而且确实发生在苏格兰两大家族之间,只不过,在真实事件中,死去的只有一人,即那位疯狂弑夫的新娘。


美声女王琼·萨瑟兰饰演的 Lucia


1819年, “历史小说之父” 苏格兰作家司各特,将这一悲剧事件改编成小说《拉美莫尔的新娘》,地点则设定在了17世纪末苏格兰东南部的拉美莫尔山陵地带。


小说中,戏剧化的冲突、丰富的对白、还有苏格兰的异域风情,都是绝佳的剧本素材。因此该书出版之后,多次被改编成歌剧,多尼采蒂的《拉美莫尔的露琪亚》正是其中之一,也是最为杰出的一部。


 司各特 (Sir Walter Scott, 1771-1832) 


值得一提的是,司各特的作品常常为歌剧创作者提供灵感。


另一位意大利美声歌剧代表人物罗西尼,曾在1819年,将司各特的同名诗歌改编成《湖上女郎 (La Donna del Lago) 》;


而多尼采蒂1829年的歌剧《凯尼尔沃斯城堡的伊丽莎白 (Elisabetta al Castello di Kenilworth) 》也是以司各特的历史小说为蓝本。

据统计,他的小说,共成就了六十多部歌剧剧本。只是都比不上《拉美莫尔的露琪亚》的造诣。



多尼采蒂在歌剧中,不仅保留了原作的悲惨结尾,还有意增加了悲的戏份,使无辜新郎也难逃厄运,不惜用一整幕来呈现男女主角走向死亡命运的过程。



第三幕“发疯场景” - 卡拉斯/卡拉扬

1955年,柏林



当女主角露琪亚刺死新婚丈夫、满身带血的出现在舞台时,惊魂之感已不言而喻,她幻想着与心上人埃德加多步入婚礼殿堂,以长达近20分钟的花腔咏叹,配之“发疯”的演技,诉出全剧最引人入胜、却又最恻隐动容的场景。


男主角埃德加多此时在家族墓地边肝肠寸断,当得知露琪亚死去时,他唱出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之句,拔剑自尽,以死相随。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原文为"se divisi fummo in terra, ne congiunga il Nume in ciel"(DM's opera site英译成"though we were parted on earth, may God unite us in Heaven"




👰🏼

贝利尼VS多尼采蒂

歌剧三杰没有硝烟的战争



意大利美声歌剧有三杰:罗西尼、贝利尼、多尼采蒂。



罗西尼 Rossini

1792-1868



罗西尼早在37岁就封笔不再写歌剧,但他仍然为意大利的后们辈寻找机会。


1834年初,正是在他的帮助下,闯荡巴黎半年未果的贝利尼,最终获得了巴黎意大利剧院的委约机会。不过,罗西尼同时也给意大利的多尼采蒂发出了邀请信……

 


贝利尼 Bellini

1801 - 1835



贝利尼和多尼采蒂有过不止一次正面“交锋”:

1828年热那亚的卡洛·费利切剧院开幕季

米兰卡尔卡诺剧院1830-31演出季

斯卡拉歌剧院1831-32演出季


虽然此前贝利尼都占了些上风,但他始终摆脱不了对多尼采蒂的恐惧。因为多尼采蒂实在太多产了,其创作歌剧的速度,似乎无人能敌。

而巴黎是当时欧洲的艺术之都,若能在那里获得认可,意义非同小可。这次首秀机会,决不允许失败——对贝利尼如此,对多尼采蒂也是如此





多尼采蒂 Donizetti 

1797-1848



利用身处巴黎的地利之优,贝利尼开始以极为谦恭的姿态亲近罗西尼,并请求给予指点。罗西尼也慷慨的为他的新作《清教徒 (I puritani) 》润色。


而多尼采蒂则特意挑选了一部巴黎人熟知的戏剧《马里诺·法列罗》作为其歌剧情节,好让不懂意大利语的法国观众更容易接受。


1835年1月24日,贝利尼的《清教徒》在巴黎意大利剧院首次公演,旋即引发轰动。罗西尼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 “歌手和作曲家要求返场谢幕两次,我得告诉你,这在巴黎是很罕见的,只有真正的瑰宝才值得受此待遇。” 


相比于《清教徒》男女主角的幸福结局,3月上演的多尼采蒂的《马里诺·法列罗》,反响并不热烈。贝利尼再度占了上风。

然而,贝利尼还未来得及享用《清教徒》带来的声誉,就于当年九月因肠炎去世。




👰🏼

创作精力最旺

多尼采蒂最终“逆袭”


艺术家们往往难以知晓自身创造力的边界,也难以知晓其创作将耗费多少实际的生命——罗西尼37岁封笔以及贝利尼33岁的死,可谓作了极端的注脚。


从这方面来说,多尼采蒂要相对幸运一些,当年38岁的他,虽然有健康上的困扰,但不至于早逝,而他的创作力也依然保持着旺盛。


 版画《创作〈拉美莫尔的露琪亚〉的多尼采蒂》 © teatro la fenice


贝利尼去世之时,多尼采蒂已经回到意大利,为另一部新歌剧首演进行最后彩排。


这部巴黎归来后创作的第一部新作,就是《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它也可被视为多尼采蒂近二十年创作积累的一次迸发。


1835年9月《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圣卡罗剧院首演时的节目册封面。© Venezia, Fondazione Giorgio Cini 


剧中最经典的唱段,莫过于第三幕女主角的 “发疯场景” 。长笛与炫技的花腔女声巧妙环绕,犹如声乐的 “高空特技” 。这一幕对于花腔女高音演唱技术与舞台表演功力的要求极高,被认为是意大利歌剧中花腔女高音的终极挑战, “女高音的试金石” 。而最后将主音推至顶峰的那一刻,往往会收获满堂喝彩。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第二幕结束前男主角突然闯入婚礼现场而引发的戏剧化场景,随之而起的六重唱,也是该剧为最精彩的部分



第二幕六重唱《此时谁紧拽着我》

 (Chi mi frena in tal momento)



多尼采蒂的创作巧思,在此展露无遗,他用逐步叠加的重唱形式,与这一关键情节相搭配,六位人物独自唱着抒发心境的唱词,渐渐融合成一个整体,并在此消彼长中,将情绪渲染至高潮。



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除了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外,也为多尼采蒂打开了通往巴黎的大门


在首演两年之后的1837年12月12日,巴黎意大利剧院也上演了该剧,并获得巨大成功。之后仅过了五个月,多尼采蒂就收到来自巴黎歌剧院的合同,成为第一位获得委约创作法国大歌剧的意大利人。



在贝利尼英年早逝、罗西尼归隐之时,多尼采蒂——这位“三杰”中最多产的一位,以意大利歌剧艺术传承者之姿移居巴黎。他在1835年北上时所怀的憧憬,终于在1838年有了实现的开端……




文 _ 谭谭

编辑 _ 梨科夫斯基 |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新媒体旗下分类媒体「靠谱」

转载需授权并注明出处,微信号:kaopumusicreview




- THE END-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外滩TheBund(the-b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