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数人想干一票现金贷。
这个生意不太难:注册一个公司,买个风控模型,初期搞一笔劣后资金,买一批客户名单…行了,可以干了。
8个人,投资500万,够了。
顺利的话,6个月后估值4000万-1亿。
上个月,杭州至少冒出来100家现金贷小企业。
而这些企业
被创造的唯一理由,是被买掉。对,被买。
被这个行业外那些富有的投资人买掉。
嗯,现在的VC太多了,你只要敢于跟风,就有三四流跟上不形势的VC投资你。
公司要运营,风控模型从哪里买?渠道太多了。
基本上每个现金贷成熟公司的高管,手上都有。
就看他们怎么对待自己的名誉、利益了。这事儿就没法讨论了,一般而言,创始人拿走了公司大部分估值,于是,其他副总、总监、技术人员,就只能拿企业核心机密偷偷兜售了。
很多电信通讯公司的鼹鼠,正在兜售订制名单服务,一个道理。
新金融,真TM是在刀锋行走啊。
市场明明那么大,明明还有好多汁水可吸,但监管的刀锋已经在不断挥舞了。
如果发牌照,还好说;就怕一刀切,搞个新标准,让你想转型也转不了。
别的媒体报道这事儿,我还不太担心,但紧贴金融监管一线的《财新》都跟进了,看来这刀的挥舞,不是有无问题,而是时间问题了。
经验告诉我们,配资、加密数字公开发行、网贷…
任何一次针对市场“乱象”的监管,都会寻找几个靶子。
我都懒得把那几十个倒在风口浪尖上的名字再写一遍了。
治病救人,总得抓几个靶子示众。谁最后被“病人”,那就是谁倒霉了。
不当靶子,就得先算算八字。
监管的风声,固然很严厉,但是…
只要冲关上市了,就算有问题,监管就不太好弄了,
这里有个社会稳定(A股),或者国际影响问题(港股、美股)。
所以,趣店匆匆上市,很聪明,完全是有所防范而为之。
这真不是危言耸听。
你确实可以感受到,一个现金利润极其充沛的公司,一个根本不需要新股东资金的公司,他为毛要上市啊?为毛要与公众股东分享利益?
还不是让生米做成熟饭,让自己感觉更“安全”一些。
你想想,上市,IPO报告就得公开一些股东也许不想放在明面上的东西,税务上被迫更加严谨,而公司运营时的信息披露更是头疼,上市,未必是好事情,但为了更好的活着,就得上。
呵呵。做金融真是挺棒的。
第一, 要防备偷走风控模型的内部人;
第二,要防备市场风云变幻,824网贷新规出来前,没有防范和转型规划的平台基本死翘翘;
第三,要防备监管,必须赶紧从变蛹为蝶,否则随时可能被新规一口吞掉。
而,令人伤感的是…
一个肥蛹变为蝴蝶后…
一般只能生存20天。
这就是新金融时代的宿命。
中国新金融时代的发展,将埋葬大量想突破、想尝试、想创新的一批桀骜不驯的创业者。
他们是小白鼠,他们是肥料。
他们的青春将注定被大时代吸走。
谨以此文,纪念全国新金融的所有前行者。
以及潜行者。
你们一直生活在灰色区域,偶尔才能看到太阳。
无法评价你们的利弊、美丑、优劣,你们只是一群不太规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