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博昊,现任北京公司承平高速公路工程总工程师,
曾荣获中铁六局“2021年度优秀毕业生”、2022年度“优秀项目总工程师”、2023年度“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016年入职以来,他扎根一线,锤炼本领,参与京台高速公路、延崇高速公路、G228滨海公路三标、安立路快速化改造三标等多个重点工程项目,致力于公路、市政工程领域的技术系统管理和研究,从一名初涉领域的技术员,迅速成长为一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优秀项目总工程师。
“争做项目技术创新和推广的排头兵,勇当项目施工管理的主力军。”是
靳博昊
一直以来的工作
信条
。凭借着扎实的工作能力和
优秀
的业绩表现,他被评为2024年度中铁六局“十大杰出青年”
。
2016年8月,在京沪高铁框构桥顶进下穿的施工现场,时任测量工程师的靳博昊正全身心地投入到顶桥测量、监测的关键工作中。
“喝空的矿泉水瓶,都能够铺成一张简单的休息平台。
”回忆当时的工作情境,靳博昊感慨万千。
保证框构桥在顶进过程中对京沪高铁的影响最小,这对于施工建设至关重要。每当桥体完成一次顶进作业,
靳博昊
都会一丝不苟地进行高程和轴位偏差的精确测量,为后续的桥体顶进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
▲京台高速公路下穿京沪高铁框构桥
在完成数据整理之后,他便迅速前往自动化监测室,认真查看高铁桥墩差异性沉降值的实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出土的数量与速度。
面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变化,他总能保持冷静的头脑,深入分析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伴随着一声又一声的“桥体顺利顶进到位!”炎热酷暑、夜以继日的奋战总算有了结果,框构桥顶进桥体的轴向和高程偏差、京沪高铁墩柱差异性沉降值也都精准地控制在规定的允许范围,2016年底项目顺利通车……这一切背后,有
靳博昊及其团队“钉钉子”一般的执着坚守、不懈努力。
在2017年至2019年的三年间,靳博昊投入到了备受社会关注的延崇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这个项目不仅是京津冀一体化西北地区重要高速通道之一,同时也是世园会园区道路和北京冬奥会重大交通保障工程,工程建设备受瞩目。延崇高速上跨大秦铁路、京新高速转体桥是全线唯一一座不等跨、不等宽、整幅对转桥梁,不仅是工程技术难度的“最高挑战”,也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由于桥梁最大跨度达140米,普通混凝土连续梁结构无法满足施工质量要求,作为技术主管的靳博昊与团队经过多次研究讨论、技术攻关,先后历经七次推翻式设计变更,才最终确定了“钢混混合连续梁双转体施工方案”,一举实现了一次性跨越大秦铁路和京新高速公路这一高难度施工,为打造延崇高速高质量、高品质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持。
▲延崇高速公路
另外,在工程细节的处理上,靳博昊展现出了高度严谨的态度和精细化的管理水平。在双转体桥的中跨建设中,项目部采用了“免涂装高性能耐候桥梁钢”。然而面对紧张的工期,项目部无法采用常规的水浸法促进锈蚀。在此情况下,
靳博昊
积极组织厂家进行技术攻关,深入研究耐候钢的形成机制,充分利用不同元素之间电位的差异性,通过反复的实验与探索,最终成功研制出了一种耐候钢锈层处理剂,
在钢箱梁表面快速形成一层致密均匀的锈层,极大地缩短了工期。
相较于原计划中采用水浸法需要90天的促锈周期,新工艺的工期被压缩至仅需7天。
同时,这种新工艺还有效减少了因涂装而引发的环保问题,降低了使用期间锈液流挂现象的出现概率,从而消除了对下方铁路路基及电气设备的潜在影响。
2018年11月15日和12月5日,
靳博昊带领团队
分别完成上跨大秦铁路和上跨京新高速公路转体桥施工,并最终确保顺利对接。2019年1月1日完成通车目标。依据现场施工经验,他总结形成的
课题
《上跨铁路及高速双转体钢-混混合连续梁施工技术研究》,被中国公路协会评定为“国际新进”,并荣获9项科技创新、工法11项、专利6个、QC课题3项。同时,该工程还荣获北京市结构和竣工长城杯金奖、中国钢结构金奖、李春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重量级奖项。
自2022年至2023年,靳博昊深入安立路快速化工程的施工现场,继续开启奋进新征程。尽管该工程线路长度仅1公里,但上跨顺接5条主要市政道路,连续下穿2条地铁和1条国铁,上跨1条河道,下穿5条特高压,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线,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面对复杂的工程环境,靳博昊迅速组织先锋技术团队深入施工现场开展调查。在查看地下管线走向过程中少不了撬井盖,一个井盖大约有200多斤重,大太阳底下,几个井盖撬下来,浑身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不仅高温灼人,夏天井盖一打开,臭味扑鼻,蟑螂、蚊子什么都有。453个井盖,仅6天时间,靳博昊就带领攻坚小组完成了地下管线走向分布的梳理这一重要且艰巨的任务。
随后,靳博昊又马不停蹄地组织团队梳理“交通、铁路、河道、电力、地铁”五大系统的对接工作,经过“
点对点
”对接各系统,深入掌握各项具体要求,审慎确定了“将下穿地铁5号线由原设计调整为桥下现浇”以及“对上跨清河钢混组合梁跨径进行优化调整,将河道内墩位由原先的4个减少至2个”的设计方案变更。这一变更方案得到了地铁部门、河道管理部门、业主单位以及设计方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评价。
靳博昊带领技术团队勇毅前行,
精心制定的施工总体部署及顺序,将复杂的施工问题分而治之、逐个击破。
自2024年起,靳博昊同志奋战在承平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线,考虑到BOT项目的独特性及工程的具体施工特点,他深入剖析项目管理方的实际需求,精准把握设计方案,深度开展项目管理策划,秉持着“方案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方案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的管理理念,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协调,优化施工工艺和流程,确保施工现场成本、进度稳步可控。在此过程中,靳博昊以严谨的态度、稳重的作风、理性的思维,持续书写着属于他个人的青春奋斗篇章。
▲承平高速公路工程
作为青年员工的排头兵,他秉承“授人以渔”的精神,因材施教,在项目部组建学习小组,一有时间便带领身边的90后、00后员工学习施工技术知识,研讨施工技术创新方案,还经常邀请甲方、监理方、劳务班组长一起来培训交流,激发团队潜力、培养专业人才。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将施工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不遗余力地传授给大家。
2022年,
靳博昊及所培养的新员工共同
荣获集团公司“优秀师徒”称号。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作为基层项目的青年总工,
靳博昊
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积极带领团队,以专业精神为引领,运用专业方法,发挥专业能力,为项目的生产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展望未来,靳博昊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扎实的工作,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属于青春和奋斗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