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E细胞替代疗法
有两种形式:细胞移植片和悬浮细胞。动物实验表明,hESC-RPE和hiPSC-RPE均能够有效修复由于RPE引起的严重视网膜变性,有效性较好;长期观察未见畸胎瘤形成,安全性好。此外,由于细胞移植片中含有可降解支架材料,从移植细胞存活率角度看对AMD的疗效会优于悬浮细胞。
玻切手术、RPE膜片移植前后眼底彩照
A. 术前,可见较大的纤维化新生血管膜(黑色*示纤维血管膜,白色箭头示边界);
B. 术后3天,见视网膜下方脉络膜血管(黑色*示脉络膜血管),RPE膜片植入时诱发出血,2周后吸收(黄色箭头示);
C. 术后8周,移植物变平坦(白色箭头示);
D. 术后1年,移植物仍保持完整(白色箭头示)。
结果源自高桥政代组2018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论文内容。
感光细胞前体细胞移植
是以感光细胞退变为特征疾病(如RP、AMD等)的有效方法,其中视杆细胞移植更适用于RP治疗。小鼠模型中,感光细胞前体细胞可从新生小鼠视网膜中获取,或由ESC、iPSC分化。在诸多细胞来源中,从出生4-8天小鼠中分离的Nrl-GFP标记的视杆细胞前体细胞应用最为广泛。
视网膜细胞膜片移植
适用于疾病晚期,此时病灶由周边部向中央扩散,许多患眼中会出现“ONL缺失区域”。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显示细胞膜片移植物能够与受体形成有效的连接,促进患者视力改善。由于细胞成膜及移植物-受体神经细胞连接形成较为困难,视网膜细胞膜片移植疗法目前仍面临重重阻碍。
神经节细胞移植
适用于青光眼患者,但其相关研究不如感光细胞及RPE细胞移植深入。一过性抑制Notch活性可诱导人Müller细胞分化为RGC前体细胞。在临床应用方面,该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如何在保护感光细胞的前提下植入RGC细胞等。
MSC移植
被认为是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潜力股。动物实验表明,从脂肪组织和骨髓组织中获取的MSC具有神经保护作用;MSC移植后短期内,RGC的胞体和轴突数量显著增加,视网膜功能提升可维持20周。近年来有研究发现MSC能够通过细胞内途径发挥治疗作用,进一步肯定了MSC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