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食品质量管理
食品伙伴网旗下公众号。专业提供食品质量管理、食品体系认证讯息,提供交流、学习、分享的食品质量社区。更多内容请访问http://www.foodmate.net/zhiliang/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食品质量管理

3·15晚会“保水虾仁”事件引发对速冻食品风险控制的关注

食品质量管理  · 公众号  ·  · 2025-03-16 16:2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中国速冻食品市场持续增长,增长动力主要来自生活节奏加快、冷链物流完善及消费者对便捷食品的接受度提升。年轻一代(尤其是Z世代)和城市白领成为核心消费群体,偏好即食、健康的产品,如低脂、低盐、高纤维速冻食品。消费者更愿意为高品质、有机、无添加剂的速冻食品支付溢价,高端产品线占比也在不断提升。

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保水虾仁”事件,揭示了速冻食品添加剂超标、虚假标注、增重牟利等乱象,引发了公众对速冻食品食品安全监管、企业伦理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深刻反思。而其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源于生产、储存、运输及消费环节中的温度波动、微生物污染或加工不当。

怎样去规避风险的关键措施,分为生产端和消费端两部分:


一、生产端风险控制(企业责任)



1. 原料与加工环节

原料筛选: 严格检测原料的微生物、农残、重金属等指标,避免使用变质或受污染原料。

速冻工艺: 采用快速冻结技术(如液氮速冻),使食品在30分钟内通过“冰晶生成带”(-1℃至-5℃),减少细胞损伤和营养流失。

车间卫生: 执行HACCP体系,定期清洁消毒设备,控制生产环境温度(如分割车间≤12℃)。

包装安全: 使用食品级抗冻包装,标注明确的生产日期、储存条件及过敏原信息。

2. 冷链管理

运输全程保持-18℃以下,使用带温度监控的冷藏车,避免“断链”;仓库配备自动温度报警系统。

3. 合规与检测

定期送检产品(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符合GB 19295-2021《速冻面米与调制食品》标准等相关标准。

二、消费端风险规避(个人防护)



1. 选购注意事项

包装检查: 选择包装完整、无冰霜结块(可能反复解冻)的产品,避免购买胀袋或破损商品。

渠道选择: 优先选择商超、品牌直营店,谨慎购买无标签的散装速冻食品。

看标签: 注意保质期(一般为12-24个月),查看是否含过多防腐剂(如亚硝酸盐)。

2. 储存与解冻

家庭冷冻: 到家后立即放入冰箱冷冻层(-18℃以下),避免与其他生肉混放,防止交叉污染。

科学解冻:

推荐方式:提前12小时转移至冷藏室解冻,或用微波炉解冻功能。

禁止行为:常温解冻(4-60℃为“危险温度区”,易滋生细菌)。

避免复冻:解冻后24小时内食用完毕,不可再次冷冻。

3. 烹饪处理

充分加热: 确保中心温度≥75℃(可用食品温度计检测),尤其是含肉、海鲜的产品。

即食类谨慎: 速冻糕点(如蛋黄酥)需确认是否为“熟制后速冻”,否则需彻底复热。

4. 特殊人群关注

婴幼儿、孕妇选择低钠、无添加剂产品;

过敏人群避开含麸质、海鲜等成分。

速冻食品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升级”,未来将围绕健康化、便捷化、智能化和全球化展开竞争。企业需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渠道融合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持续投入,以应对成本上升和消费需求变化带来的双重挑战。

为了让消费者吃得安心、行业生产更规范,食品伙伴网精心编制了《速冻食品质量安全手册》——这不仅是企业生产的“全流程指南”,更是消费者选购的“避坑宝典”!本手册涵盖了六大核心章节,包括产品概述、术语定义、产品分类及相关法律法规,重点关注原辅料的验收管理和食品生产过程控制,帮助企业识别和控制产品污染风险。我们还分析了重点检查事项及常见问题,为企业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在产品检验部分,手册提供了过程检验和产品检验的详细指导,确保每一批次产品都符合质量标准。

我们诚邀 添加以下客服微信 ,获取《速冻食品质量安全手册》以及更多关于速冻食品质量安全的最新信息。

李新梅工作号.png

让我们共同努力,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

作者:食品伙伴网 质量服务事业部 李新梅

本文章为原创文章,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提醒: 文章用于学习和交流,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此公众号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特此声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