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批“岭南名方”出炉。随着国家中药审评审批改革推进,中药新药研发呈现增长态势,医疗机构制剂作为中药新药的重要来源,引发了中药企业的高度关注,并与医疗机构积极对接筛选品种。目前,医疗机构制剂转化新药还有哪些关键难点,引发行业深入思考。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杨忠奇看来:“第二批‘岭南名方’遴选更侧重对临床应用经验的总结,着重于临床对人用经验的规范收集,以获取有力证据支撑后续转化。同时,考量产业发展前景,融入综合评估理念,不仅关注疗效与安全性,还分析市场前景、成本、同类品种竞争态势以及现代医学治疗的进展情况。”
“中药新药研发投入巨大,尤其是已有临床实践,后期仍需开展大量的临床再评价工作。”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表示,“在广东省药监局等多部门协同合作下,从临床、药学以及市场等多个视角,制定评审规则,遴选‘岭南名方’模式已成为医疗机构明星产品转化为中药新药的重要推动力量。”
据了解,首批“岭南名方”遴选已于去年完成,遴选出3个“岭南名方”和5个“岭南名方”孵育品种,支持政策相继出台并落实。其中,孵育品种广中医附一医院的心阳片成功转化,广东省中医院复康宁纳入调剂澳门医院使用目录,进一步印证医疗机构制剂在中药新药研发方面的巨大潜力。据广东省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方维介绍:“将探索医疗机构制剂走出去的广东路径,加强与港澳沟通合作,积极推进‘岭南名方’在港澳地区开展临床使用、注册上市,逐步辐射东南亚。”
医疗机构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尚存哪些难题?众生药业董事长陈永红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一方面,人用经验数据并非按照药品研发注册流程科学收集,多是名中医、老中医的经验,将其转化为可用数据存在一定的条件限制,数据质量欠佳,所以人用经验仍需落脚于数据质量。另一方面,医院对自己的特色医疗机构制剂期望较高,导致转化成本居高不下。而医疗机构制剂转化不仅涉及研究过程,还包括后续诸多环节。”
杨志敏则认为:“难点在于医疗机构制剂使用过程中,需要从方药的定位、适应症以及评价维度,收集规范的临床数据。临床上,中医可以异病同治,但新药研发必须基于产品的发展定位,制定临床观察的规范和标准,明确纳入范围,让数据更为精准。”
此外,如何精准筛选临床急需的中药品种实现转化,依然是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一品红药业生产中心总经理任亚东指出,企业选择品种应注重临床价值与商业价值,确保转化品种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与规模化生产潜力。
杨忠奇建议,企业品种立项注意两点:“一是满足临床需求,二是符合审评审批及药品注册规范。企业要多角度考量,既关注品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也考虑经济性、未来市场容量以及药材资源等因素。医疗机构在技术方面提供支持,包括新药研发、实验设计、资料申报以及审批答疑等环节,助力企业推进项目。”
编辑:范晓艳
来源:《医药经济报》2024年第100期
版式编辑: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