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净宗18
我是净土宗,我是净宗,这里是净土宗【净宗18】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春节读书心得与图书推荐 ·  昨天  
拾榴询财  ·  聊聊长假全球市场,从黄金创新高说起 ·  昨天  
格上财富  ·  伟大投资者的十大特质 ·  3 天前  
格上财富  ·  夏威夷是如何成为美国一个州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净宗18

精要摘录77 |《净土宗概论讲记》

净宗18  · 公众号  ·  · 2020-12-11 14:38

正文





凡夫入报

“凡夫”就是你、我、他,所谓碌碌凡夫,庸庸俗子,普通的肉体凡胎,一般的大众,具有贪瞋痴三毒烦恼的众生。凡夫往生能够进入阿弥陀佛的报土,叫“凡夫入报”。


这一章的内容比较多,一共有七节。


其中,前五节证明当益——当来的利益。这又分为正论和旁论。第一、第二、第三节,分别是“身土报化”“凡夫入报”“速超成佛”,是就凡夫入报来说的,所以叫正论。旁论是跟正论相关联的、旁及的。进入报土的状况有两种,所谓胎生和化生,还有辈品、阶级等,都有必要讨论,因为这些可能会成为大家学法过程中有疑障的地方,需要说明,这是旁论。这五节都是对将来往生净土的利益而作的探讨。


“因明现益”,“因”就是顺便,因为说到当益,所以也要说明它现在的利益,那就是第六节“平生业成”和第七节“现生不退”。


身土报化

“身”指佛身,“土”指佛土,“报”“化”这两个字会在后面解释。


本节分科如下:


(1)辨佛土位格之必要


净土宗以往生弥陀净土为目的,故往生的净土是怎样的净土,往生人需何等资格,即为一宗之大要。


位格,就是说在什么位置,是哪一个级别的。比如站在教育的立场上,是教授还是助教、讲师。这说明,对于我们往生净土的人,要辨明佛土的位格,即它是一个什么阶位的佛土,这很有必要。如果往生的净土不怎么殊胜,那不能满我们的愿;或者说虽然很殊胜,可是对往生人的资格要求很高,必须是菩萨、阿罗汉之类的,那我们也没有了希望。所以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一定要作一个探究。


(2)三身三土


关于佛身佛土之位格,有种种解说,但大体本于“三身三土”之说,即佛有三身,住于三土:法身佛住法性土,报身佛住报土,化身佛住化土。


“关于佛身佛土之位格”,净土有很多的位,也有很多的格,属于哪一位、哪一格,解释有很多。


经中也有非常多的说法,“但大体本于‘三身三土’之说”,也就是“佛有三身,住于三土:法身佛住法性土,报身佛住报土,化身佛住化土”。


① 法性土


法身理佛,遍一切处;法性寂灭,不可说示,姑且不论。


为什么不论?因为如果讲到法身佛和法性土,它是指真理的本体,都是证悟了诸法实相的,就像圣道法门所说的,是心思言语所不能及的,所谓“言语道断”,不可言说,不可传示。何况净土法门本来就是救度下劣凡夫的,“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就不谈这些。当然,理上是存在的,但净土法门不从这里入手,而是从差别事相,从所谓“指方立相”入手,从有相入无相。


“法身理佛,遍一切处”,法身佛指的就是真理本身——理体,佛彻证了真理,佛的法身和真理同在,遍一切处,大到宇宙星空,小到原子、核子,这一切都是真理的显现。也可以说,当下就是佛的真如法身,当然就无所谓往生不往生了。


“法性寂灭”,“寂灭”这两个字很好,很有意义,但是很难表达出来。我想可以从反面来说明。我们的心寂灭吗?我们的心一天到晚闹腾腾、乱哄哄的,总是有东西在里面搅和,很少体会到寂灭。


所谓寂灭,就是一切的声音,一切的概念、名相、名言,通通止息、寂止,这样心灵就能得到绝对的宁静。


下面解释“报”和“化”这二字。


② 报土


“报”为酬报,报土即酬报佛过去因位之清净愿行,果上所成之万德庄严净土。报土乃佛本身之境界,又称“真实土”“真实报土”。此土为第一义谛所摄,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报”是酬报。报土也就是酬报佛过去因位的清净愿行,而在果上所成之万德庄严的净土。报土就是佛本身的境界,跟佛本身因中的修行是敌体相应的,佛有这样的因行,就应该得这样的报土。


阿弥陀佛兆载永劫的修行所成的净土,是他本身所感得的,怎么可能差呢?他因中的修行完全随顺了真理,所感应的土也就是随顺真理的,这就是报土,跟他因中的修行完全相应,没有任何折扣。


报土,是佛本身的境界,也称为“真实土”,因为佛发心、修行、作业,一切都真实,所以他所感得的环境也真实。“土”,就是他所生存的环境空间,又称为“真实报土”。


“第一义谛所摄”是什么意思?“谛”是真理的意思。“第一义谛”就是真谛,就是真如、法性、空性,就是终极真理。“第一义谛所摄”,它是根本真理、终极真理的表露、体现,极乐世界是终极真理。所以,简单讲,终极真理所展现的净土就称为报土。


“建立常然”,一旦建立,就是不改变的,没有衰变的。


“无衰无变”,不能理解为死死板板的,而是没有衰变的。衰变是什么?比如我们老了就开始衰变,脸上就有皱纹等等。年轻人还没有衰老的时候,也不能说他无衰无变。


极乐世界的一切都不会衰变,也不会死灭,他们是生命的本体自然流露出丰富的生命力,简单讲就是佛性的生命。


第一义谛就是深妙无上的真理,是诸法当中最高、最上、第一的,也就是真如、涅槃、实相、中道、法界、法性,这些词都是讲第一义谛的,是同义词。所谓“真实报土”,在《往生论注》里就说是“第一义谛妙境界相”,这就是报土。


有第一义谛,就有第二义谛。那我们这个世界是不是第一义谛呢?不是。当然,在佛菩萨看来,都是第一义谛。可是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生灭的、染污的、颠倒的,春夏秋冬,生老病死,时序轮转,这就成了第二义谛,也就是世俗谛,显现出这样的状况。而佛菩萨已证入第一义谛,真俗圆融,在他们看起来就没有变化,都是净土。


③ 化土


“化”为化现,化土乃佛为初地以前菩萨、二乘及凡夫所方便示现之国土,又称“变化土”“方便化土”。此土非佛本身境界,随众生机感不同,有净有秽,前后改转。


“化”是化现。什么叫化土呢?化土不是佛本身的境界,不是佛因地的修行所展现的,它是为了初地以前的菩萨、二乘以及凡夫所方便示现的国土,即化现出来的国土。


真实报土只有地上菩萨才可以见到,因为地上菩萨已经破无明、证入实相了,所以能够跟佛真实报土的气氛相应、相交接,能够感悟,能够见到,也能够生到这样的报土。


可是作为二乘,也就是阿罗汉圣者,还没有证入实相,就不能见报土;更不用说凡夫了,根本不可能到报土,只听个报土的名字而已。


这样的众生,佛也要来接引,那怎么办?必须随顺他的根机,化现一种土,即化土;或者像释迦牟尼佛以化身来到我们凡夫所居住的地球。


化土是指随顺众生——包括初地以前三贤位的菩萨,还有二乘、凡夫——而方便示现的国土,所以称为“变化土”“方便化土”。这样的变化土就会有改转,会有变化,不像第一义谛真理。真理本身哪有什么变化?


真理虽然没有变化,不会衰减,但是它本身是出生一切的。如果众生都很清净,都很善良、善软,这个国土就会更清净一些;如果众生都行恶业,那这个国土就会秽染一些。所谓“建设人间净土”,最多就是化土。


(3)极乐是报土


极乐世界是报还是化呢?极乐是报土。


极乐,《大经》称“安乐”“安养”,《观经》《小经》称“极乐”,《往生论》则称“莲华藏世界”。善导大师《观经疏·玄义分》引《大乘同性经》《大经》《观经》定判“是报非化”,或称“无为涅槃界”“涅槃城”。又,道绰大师《安乐集》亦明是报土。《往生论》及《往生论注》虽无报化分判,但明“第一义谛妙境界相”“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即是真实报土。


极乐世界,《大经》称为“安乐”“安养”,《观经》《小经》称为“极乐”,《往生论》称为“莲华藏世界”,莲华藏世界就是报土。善导大师在《观经疏·玄义分》里引用《大乘同性经》《观经》和《大经》,来判定极乐世界“是报非化”,又称“无为涅槃界”“涅槃城”,“涅槃界”就是指不生不灭的报土。


善导大师这一系列的净土宗祖师所判的极乐世界都是报土,道绰大师是这么分判的;天亲菩萨的《往生论》也是这么分判的,不过没有直接说出来。


《往生论》和《往生论注》虽然没有明确分判报化,但是《往生论》说极乐世界是“第一义谛妙境界相”,前面说过了,这就是报土,是佛本身的境界。又说“三种成就,愿心庄严”,极乐世界是佛功德庄严成就、菩萨功德庄严成就、依报国土的功德庄严成就,这是“愿心庄严”。也就是法藏比丘因中发的大愿,经过兆载永劫的修行,而成就的功德庄严,那当然就是报土——酬报因地的本愿而成为果上的净土,符合报土的定义,不过没有那么说而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