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纲要是
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
、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
,是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制度安排。
-
-
到2035年
,
建成教育强国。
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系统完备,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稳居世界前列,学习型社会全面形成,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著跃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跃升,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
■
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
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
加强校园足球建设
,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
■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系统
,分学段完善服务工作机制。
■
深入总结新时代伟大实践,
推出“中国系列”原创教材
,打造自主教材体系。
■
建立“市县结合”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因地制宜打通使用各学段教育资源,加强跨学段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
,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教育资源供给。
■
支持人口20万以上县(市、区、旗)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
。
■
提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
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
■
统筹推进市域内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
■
探索设立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
,办好综合高中。
■
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严控学科类培训,规范非学科类培训。
■
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
■
压减重复性作业,
减少日常考试测试频次
。
■
按照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基本办学定位,区分综合性、特色化基本方向,明确各类高校发展定位,支持理工农医、人文社科、艺术体育等高校差异化发展。
■
新增高等教育资源适度向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倾斜。
■
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
稳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占比,
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
■
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推动学科融合发展,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支持濒危学科和冷门学科。
■
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博士研究生教育
,不断提升自主培养、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能力。
■
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育
“沃土计划”
;面向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实施
“脱颖计划”
等。
■
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推进理工结合、工工贯通、医工融合、农工交叉,建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深入实施国家卓越医师人才培养计划。
■
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
,推动校企在办学、育人、就业等方面深度合作。
■
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
在产业一线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
■
积极推动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招录(聘)、职称评聘、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
构建以资历框架为基础、以学分银行为平台、以学习成果认证为重点的
终身学习制度
。
■
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
,完善国家开放大学体系,
建好国家老年大学
。
■
加强学习型社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建好国家数字大学
。
■
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优化学科专业设置。
■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严格落实师德失范“零容忍”
。
■
健全教师教育体系,扩大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推动高水平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提高师范教育办学质量。
■
鼓励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才按规定互聘兼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