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石头,学霸君B端产品负责人。作者授权早读课发表。
来源:知乎专栏
小石头
编辑:早读堂-刘小妹
前置问题:如何掌握/学习一项能力/技能?
天分:
天分很重要,但是对于我们没有到顶级大师级别,天分影响较少;另外以绝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分。
知识:
也就是本篇所讲的,从为啥要获取知识,怎么获取,哪些渠道和途径,怎么去建立体系和完善;理论框架建立。
练习:
更多应该叫做刻意练习;针对个人知识体系当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练习,从而突破盲区;对理论实践操作
没有人会为你负责,除了你自己;成长是你应对这个高速发展世界唯一能做的事情。现在绝大部分产品经理都很焦虑,为啥?因为他们不知道未来的方向,产品行业绝大部分人都是在做老板的产品、业务的产品、别人提个需求你去实现,而自我的思考,自身挖掘需求的能力、分析数据、用研、项目管理、战略拆解、落地执行的能力都依赖于他人,没有自身核心竞争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变化,当然会焦虑。
工作所能给你的就是薪资+成长;你的薪水只是对于你过去价值的体现,未来的薪水,取决于你当下的成长;换一个例子,90年初的万元户;00年的百万家产,10年的千万房子;如果他们都守着当年的资本吃银行利息、房租等,保持到现在呢???保证资产不缩水的唯一方法是增长,那人不被淘汰的唯一路径就是成长。
知识体系就是你自身成长的路径。定期的复盘、反思,找出薄弱环节做针对练习,并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就是成长的方法。
知识体系建立的路径是:获取->组织->应用->共享->固化->更新/提升
一、先解决知识体系入口问题:
成长是我们个人的大目标,产品经理在日常工作中,大到产品的目标实现,小到各功能完善,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去做。在实现这些目标和处理问题的过程,就是很好的知识积累的入口
Why:
为什么做这个事情?目标是什么?带来什么价值?
Who:
谁懂这个事情?有什么好的方法?谁最终解决?
Which:
哪些是相关的?数据是啥?相关人是谁?
Where:
哪里可以找到这个人?哪里可以找到这些方法?
When:
什么时候做?优先级顺序?完成节点是?
How:
怎么去做?有哪些方案?最佳路径是什么?
二、知识获取的途径
知识首先分为四类:
1.
事实性知识:
就是事实本身;需要去区分事实和观点的区别,现在网络充斥的几乎都是观点,屁股决定脑袋,根据个人倾向性去表述问题;事实和观点的叠加,行程部分事实/部分观点
2.
原理性知识: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原理、定理、科学论证过的
3.
技能知识:
运用和掌握某项技术的能力
4.
人力知识:
人脉资源,了解谁知道某些知识,谁能解决什么问题
获取知识的来源:
1.
书本:
优势就是成体系的知识,可以参照别人的知识脉络,内化成自己的
2.
导师/领导:
导师or领导的行业知识、技能、经验、处理问题的方法,都值得你去学习;遇到问题也不要惧怕跟领导/导师沟通;在公司找一个好mentor是个很好的方法
3.
优秀的人:
公司和身边都有很多优秀的人,从他们那里去学习,好的工作方法、技能和经验
4.
学会积累和沉淀:
任何沟通、沉淀、交流,都会获取到对方的思路和观点,勤于思考别人的想法和思维路径
5.
各种其他途径:
现在各种知识付费、得到app、知乎、公众号;警惕这些大部分是别人为了自身观点而表达,目的还是了解本质
6.
实践后的反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对知识的组织:整理、串联、应用
需要对于获取到的信息,整理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
1.
思维导图是个很好的工具
2.
《信息架构》信息分类的基础理论,现在很多移动端产品估计都没听过这本古老的书
3.
一些常用的操作:重组、排序、分解、整合、提取、联系、匹配、删除等
四、知识的运用
从模仿开始,到固化,进而反思,最终创新
第一步模仿:
不管是书本知识、还是领导指导,一开始不要太多怀疑,从头开始执行,不带偏差的执行;执行过程动作不变形,但是对于执行动作的原因要有深入思考
第二步固化:
别人的知识一定有他们成功的原因,起码要做到对于别人知识体系的学习和掌握,深入思考,形成自身知识体系
第三步反思:
对于别人知识,一定在深刻理解,固化成自身知识的基础上,对于是否适合自己、是否适合自己面对的事情,需要做细化的反思;部分地方可以修正提高,部分甚至不适合的需要抛弃,但是抛弃的部分是否需要填补
第四步创新:
以上流程形成闭环并不断迭代,自然而然就是创新
五、知识的分享
分享,加速知识体系循环;每一次分享过程就是一次知识体系反思和梳理的过程
六、与时俱进,不停更新
有了如上的途径、方法、使用、反思总结、创新之后,其实不停更新自己知识体系很容易啦。留意所有的获取渠道,定期读书、定期交流;收获到知识后,不断实践,并根据自身情况作调整,让以上体系形成循环。当然,最重要的是,懒惰是最大的敌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