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补办外地
SIM卡
问题的用户应该只是小众群体,但不得不说的是,从GSM时代开始,SIM卡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除了卡片的大小在变小,其功能却并没有质的飞跃,而且还存在地方保护、漫游费、补卡繁琐等系列问题。现在,随着技术趋势的发展,
SIM卡很可能会面临着淘汰
......所以就有了今天的话题——“手机厂商自己搞运营商? SIM卡已晕在厕所”。
手机厂商自己搞运营商? SIM卡已晕在厕所
说到SIM卡,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手机上的SIM卡也就是“电话卡”,全称“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即
“用户身份模块”
,主要作用是在用户进行网络通讯时识别身份及存储数据。
最初,在模拟移动电话时代,号码和终端曾是绑定在一起的,那些手握大哥大的大佬,换个手机就得换个号码。
早期的大哥大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手机体型从大到小,再由小变到大,各种款式和功能不断推陈出新,加上产品生命周期相对短,用户需要不断更换手机。但如果手机与号码绑定,用户的社交关系会受到影响。因此,
"换机不换号"
成为了客户的一个核心需求——SIM卡应运而生。
GSM时代开始 "机卡分离"成为行业主流
从GSM时代开始,"机卡分离"成为行业主流,用户只需SIM卡取出来,插进新手机里,就可以轻松实现"换机不换号"。甚至,曾经也是以"机卡合一"起步的CDMA,在中国运营商的强烈驱动下,也进化成机卡分离。而从"世界风"开始,
"一机多卡"
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潮流趋势。
现在的双卡双待智能手机
但是,从目前的智能手机发展趋势来看,SIM卡的存在部分程度限制了移动终端的进化,限制设备的空间和设计,并增加设备的工艺难度与制造成本。正因如此,各大智能手机厂商开始下决心大力推广
eSIM技术
。
SIM卡大小
规格
示意图
eSIM卡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体单独配备。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从硬件上来看,手机等便携设备再无需为SIM卡预留卡槽了,这将进一步节省手机的内部空间,而且不用担心经常换卡插拔会损坏SIM卡及卡槽。
三星Gear S2是首款支持eSIM卡的智能手表
从用户使用上来说,用户可以自由的切换运营商切换,无需进行复杂的销号再入网就可以进行运营商网络的更换。自由切换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用户不再受到某一家高额的消费套餐所限制。
另外,eSIM技术
更加安全
,eSIM卡内所包含的安全信息,可用来帮助企业进行私有网络的身份验证;手机数据的远程管理、找回与删除等安全防护更加容易。
所以说eSIM卡的应用前景也是非常广泛的,未来所有的需要网络传输的设备都可以通过eSIM来实现。想象一下,智能汽车、智能手表、智能家电等等设备,如果每一个需要像现在这样插入SIM卡接入网络,这显然是不可行的。
国内3大电信运营商
如果说谁是SIM卡的“最大反动者”,恐怕非苹果公司莫属,早在2014年10月份,苹果公司在新发布的4G版iPad Air 2中内置了一张
“Apple SIM卡”
,在美国,使用这种Apple SIM卡可以让iPad免去切换运营商的麻烦,而e-SIM卡可以说是Apple SIM卡的后续产品。
很早之前,已故的史蒂夫·乔布斯曾有过为iPhone搭建蜂窝网络服务的想法,在2011年一次投资峰会中,投资专家John Stanton也参与其中。他坦言,乔布斯“非常想更换运营商,他和我花了很长时间来讨论,是否可以创建一个运营商专门分配Wi-Fi频谱,这是他的愿景之一。”